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隔代教养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教育形式,指祖辈作为家庭教育中的主要教养人,来完成对孙辈的抚养、教育任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调查报告反映隔代教养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其中的一些研究发现隔代教养会阻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基于此,通过观察法、问卷法以及文献法对荆门城区100名隔代教养幼儿的社会能力进行评定和考察,并进一步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隔代教养幼儿的年龄和社会能力水平成显著性相关;第二,隔代教养幼儿的性别和社会能力水平成显著性相关;第三,不同层次教育水平的幼儿园中隔代教养幼儿的社会能力的各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幼儿祖辈依赖是幼儿在祖辈隔代教养过程中由于隔代亲所形成的对祖辈的依赖,包括认知依赖、情感依赖、依赖人格和行为依赖,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消极影响。祖辈参与教养幼儿的主动性或被动性,参与教养的阶段性是在婴儿期或幼儿期,参与教养幼儿的频率和时间,祖辈是否与幼儿同住以及祖辈隔代亲和教养方式等祖辈教养相关因素对幼儿祖辈依赖具有显著影响。要防患隔代教养幼儿的祖辈依赖,需要祖辈改善教养方式,摆正教养位置,转变教养观念,避免教养冲突,强化教育自觉性,同时需要家园携手同行。  相似文献   

3.
所谓隔代教养是相对于亲子教养而言,主要是由祖辈担当起对孩子教育、抚养的责任。隔代教养是我国幼儿家庭教养的主要方式之一。研究表明,隔代教养对幼儿身心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包括幼儿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幼儿独立能力发展较差等。这主要是由于祖父母溺爱和放纵孩子、习惯包办和替代,不善于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等原因导致的。应采取转变隔代教养的理念,调整教养方式,注重幼儿想法等对策来减少隔代教养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隔代教养是目前社会上非常普遍现象,由隔代教养引发的幼儿心理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隔代教养对幼儿心理方面的影响,进而探讨促进隔代教养帮助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隔代教养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和抚养,如今已成为我国家庭教育的一种普遍形态。早期阅读是幼儿家庭教育中常见的教育形式,祖辈也常用此形式。文章分析了隔代教养对幼儿阅读的影响,探讨了提高隔代教养下幼儿阅读能力的对策:对隔代家长进行再教育、增进祖辈和父辈的交流以及建立新型的家园合作共同体,以此让幼儿在良好的教养环境中享受早期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闫丽侠 《家教世界》2022,(12):51-52
<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幼儿的父母忙于工作,导致隔代教养幼儿这一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其实隔代教育、抚养对幼儿的发展有利也有弊,这完全取决于家庭的教育理念。因此,笔者根据隔代教养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再结合隔代教养对幼儿心理产生的影响,提出一些提升幼儿教育的方法和建议,以进一步加强幼儿的全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隔代教养已成为社会中非常普遍的现象,本文查阅近十年来国内外研究隔代教养的文献三十余篇,从隔代教养成因、隔代教养类型、隔代教养利弊、隔代教养影响等方面入手,将所获文献进行简单梳理,以期能为以后的研究做铺垫。  相似文献   

8.
农村隔代教养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既有不良影响,也有积极影响.改善农村隔代教养对幼儿个性发展的消极影响,建议祖辈要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多学习育儿知识;幼儿园老师与家长常联系,给祖辈补充新时代观念;改变隔代教养模式,变为两代共同教育.  相似文献   

9.
农村隔代教养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既有不良影响,也有积极影响。改善农村隔代教养对幼儿个性发展的消极影响,建议祖辈要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多学习育儿知识;幼儿园老师与家长常联系,给祖辈补充新时代观念;改变隔代教养模式,变为两代共同教育。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48名3~6岁幼儿的家长进行调查,考察隔代教养对儿童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消极情境下,隔代教养和亲子教养方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存在显著差异;隔代教养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祖辈教养者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祖辈在允许幼儿发泄的同时,应注意引导其控制发泄的程度,以免幼儿走向任性或自我中心,并应向幼儿示范良好的情绪调节策略,为幼儿树立模仿的好榜样;应为祖辈学习如何教养孙辈提供学习资源与场所,如开办祖辈家长学校等.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为了解祖辈参与教养相关因素对幼儿依赖人格的影响,侧重考察教养行为和居住方式的重要作用,通过方便随机取样,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绍兴市和湖州市四所幼儿园的377名幼儿的依赖人格及其主要抚养人的教养行为进行测评。结果显示:(1)祖辈隔代教养幼儿的依赖人格总分以及决策执行依赖、害怕孤独依赖两个维度上都显著高于父辈教养幼儿;(2)家庭教养行为对幼儿依赖人格具有预测作用,这种预测作用在祖辈为主要教养人家庭和父辈为主要教养人家庭之间存在一定差异;(3)居住方式显著影响幼儿的依赖人格。因此,为预防幼儿依赖人格,祖辈需改善隔代教养行为并尽可能避免与幼儿同住。  相似文献   

12.
谢辉 《黑河教育》2014,(3):73-73
正影响幼儿成长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文化、家庭、学校、同伴、群体等各种因素,其中,家庭教育是影响儿童成长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中国特有的国情,年轻的父母渐渐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隔代教养的方式越来越普遍。对于孩子来讲,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在0—7岁,而隔代教养不同于亲子教养的特点势必将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什么是隔代教养隔代教养,指的是在家庭中主要由祖辈们来承担对孩  相似文献   

13.
幼儿的祖辈主要教养人与隔代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园幼儿以祖辈为主要教养人的家庭中,祖辈参与的力度在不同的家庭中是不同的。本文就隔代教育的状况如何、幼儿家庭的哪些特点促成祖辈成为孙辈的主要教养人、祖辈主要教养人具有哪些个人特点、祖辈主要教养人的隔代教育对幼儿带来了什么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近年来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研究,从隔代教养与父母教养的行为方式、教养效果的比较等角度,对隔代教养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认为隔代教养对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该领域的研究者应采用权威性较高的测量工具,采用追踪设计进行跨文化的实证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的理论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杨达  肖艳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10):126-129
隔代教育是当前中国家庭教育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教育形态。由于受年龄、教育背景、文化层次、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祖辈和父辈两类主要教养人在不同学历层次上的分布的差剐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差异。隔代教育给幼儿早期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为:缺乏对幼儿发展规律的尊重,缺乏开放性和灵活性,教育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解决对策为:在不完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提倡亲子分享阅读,在完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构建隔代家长的科学阅读观,加强家园共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隔代教养在中国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国外的隔代教养研究相对成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方面。近年来,国外隔代教养研究关注的焦点和角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新的变化,关注隔代教养的各个主体、文化差异以及隔代教养的积极方面,并努力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研究题目:幼儿“隔代教育”之利弊课题组单位:芜湖市实验幼儿园课题依据:据了解,目前1-6岁的孩子由隔代老人带大的比例将近60%。由此产生了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有利有弊,如何扬长避短,是现代家庭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课题组成员及分工:姓名职务课题组职务分工汤静慧园长组长、行政主管协调、组织李文华副园长副组长、秘书长起草方案、落实李红教科研组长副秘书长收集资料、整理许卫年组长成员问卷调查窦红年组长成员统计何云年组长成员访谈、记录全体教师教师成员实践操作课题研究主要目标:研究幼儿“隔代教育”之利弊的种种表现;分析利弊产…  相似文献   

18.
家庭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情绪教养在幼儿的心理发展及人际交往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家庭音乐教育在幼儿情绪教养中的优势,提出了营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氛围、运用多种形式丰富家庭音乐教育内容、运用多种方法发挥音乐在情绪教养中的积极作用等策略,以提升幼儿的情绪教养。  相似文献   

19.
<正>歌表演是把歌唱溶于舞蹈之中,让幼儿在二者的融合中感受理解音乐、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是幼儿创造力的萌发剂。边唱边表演的形式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他们喜欢在歌声时用动作来加以补充,下面谈几点在歌表演中提高幼儿的自主表现力的策略。一、激发幼儿参与兴趣,是提高幼儿自主表现力的动力陈鹤琴说过:"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了解了幼儿兴趣,教学中应  相似文献   

20.
音乐欣赏在幼儿园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究竟采用怎样的方式让幼儿来欣赏音乐,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呢?研究表明幼儿欣赏音乐和成人有所不同,本文从幼儿音乐欣赏的特点和幼儿园音乐欣赏的一些现状来分析,对幼儿教师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幼儿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