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富浙江"是指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两富"浙江的内在要求。"两富浙江"为培育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创设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两富浙江"背景下,要以"浙江现象"激励大学生积极心态的培育,以"浙江精神"引领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以浙江文化指引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导致人民公社化运动以狂热之势兴起,又以巨大痛苦而衰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农民在当时的社会文化心态对公社化运动的兴衰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领袖的盲目崇拜、"均平求富"思想的极端化和传统守"中庸"、"随大流"等几方面的心态上.  相似文献   

3.
《滦阳录》是朝鲜实学学者柳得恭所写的一部使清日记,具有很强的史料和思想价值。《滦阳录》不仅客观呈现了中国乾嘉时期的社会图景,同时也深刻表现了柳得恭复杂多重的文化心态。柳得恭文化心态在《滦阳录》中主要表现为:理智的"北学"心态、"小中华"的民族自傲心态和"崇儒抑佛"心态。  相似文献   

4.
"西学墨源"论是黄遵宪的一个重要思想,深刻地折射了以黄遵宪为代表的晚清士大夫阶层复杂矛盾的文化心态。该思想是在十九世纪末中西文化碰撞的过程中,融西贯中、以西学为真理的情形下提出的。它强烈维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是一种民族的文化自觉心态。它的背后,凸显出民族文化的自尊与自信。只有客观分析,才能追寻"西学墨源"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8,(1):115-124
文人群体的交往折射出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心态。在1930年代的北平,以沈从文、林徽因、朱光潜等人为代表的"京派"后期文人群体,凭借着《大公报·文艺副刊》、"太太的客厅"、"读诗会"等"公共空间网络"的构筑和交往,在复杂动荡的时局下,以"远离政治"的政治态度追求着独立自由的文学态度和文人品格,从而展现出了该群体所抱持的自由主义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6.
军人心态是军人情感、情绪、意志、思想的整合体,它既具有个体化特征,又有一定的历史性、社会性与民族性。军旅诗歌是军人心态最真实的反映,本文从军旅诗歌的整体性角度出发,透过诗歌表面所展现的不停变幻的个体瞬间情感,发现其中潜在的、结构性的、重复变化的矛盾心态,从而探索军人独特的"集体心态"及这种"集体心态"背后的民族历史文化及战争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从传统民居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心态文化四个层面分析湖南传统民居的"文化"取向研究现状,同时对民居"地理"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淘客"作为"客"族新词的新成员,反映了近年来网上购物交易模式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折射出语言现象与社会文化心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对"淘客"的词源、词义、构词模式及特点、与社会文化心态的关系问题,做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白追求自由的热烈的思想倾向,在其行为选择上表现为以布衣之身"平交王侯",平交行为中含蕴着超迈的平交心态,体现出与正统文化价值观相左的行为倾向。对李白平交心态与平交行为的文化根源进行了初步梳理。  相似文献   

10.
黔南民俗体育文化存在祭祀文化心态、农业文化心态、节庆文化心态和娱乐文化心态四种文化心态类型。从耗散结构理论看,民俗体育文化心态演变是一个不可逆或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民俗节庆文化心态向多元节庆文化心态转型、娱神娱祖文化心态向娱人娱己文化心态转型、农业文化心态向后工业文化心态转型,是现时态语境中民俗体育文化心态演变的趋势所指。  相似文献   

11.
陈震 《教育文化论坛》2012,4(5):115-119
南通教育以近代张謇的教育顶层设计、整体设计和制度设计开启自觉的教育文化;以"和"的教育心态,生发"用"的教育质态,建构"异"的教育形态,蔚成传承创新中的当下教育生存;面向未来,以地方为支点,以适合为旨归,有可能是摒弃同则不继,实现和生万物之教育文化创造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12.
南北朝隋唐时期的绘画理论,对冠绝当代、后世宗承的画家及其创作多有评述,这为探视古代画家的创作心态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古代画家"守其神,专其一"的心态修持,是儒释道文化集中影响的结果。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古代画家在儒释道文化相互融合的环境下,广泛汲取儒释道文化中有关心态修持的思想成果,从而为绘画心态的修持以及理想境界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试析晚清新知识分子对义和团运动的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新运动之后,正在崛起的新知识分子,作为一群处于古今中西新旧多重文化之间的"边际人",对于1900年爆发的以下层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运动呈现出甚为驳杂的心态.其主要表现为:惧乱、媚外的敌视心理;中立裁判者的心态;同情赞赏之态度.而造成诸种心态的背后质素是知识分子的"历史心态"和"现实心态"的耦合.这最终亦导致了他们与下层民众运动的隔离.  相似文献   

14.
校本"澄心"教学改革的主张源于"澄心"学校文化。"澄心"蕴含清澈、透明的深意,启示人心态清静,宁静致远。用"澄心"引领教学,旨在赋予教学以精神涵养。我们以发展学生为本真,以丰富内涵为基点,以策略建构为依托,以改革规划为前瞻,实施全校"澄心"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唐前期对待异族及其文化的开放心态一直为后世所赞扬。然而以安史叛乱的爆发为界,华夷之辨被重提并逐渐加强。中唐复古之风兴起,要求恢复儒家纲常和传统文化即是强调华夷之辨的例证。作为古文运动旗手之一的柳宗元一方面长期受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不可避免的拥有"华夷之分"的观念,另一方面由于他贬黜西南的经历,使得他在看待异族及其文化的时候心态又相对平和,主张华夷两安。  相似文献   

16.
文化心态是文化主体所具有的对本族群文化的心理认同状态。文章以黔中屯堡文化为例论述文化心态与文化传承的关系,认为自尊与自信的文化心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动力;自卑的文化心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极大的阻碍作用,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阻力。  相似文献   

17.
"三语教育"对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实现民富国强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构建族群身份的视角出发,旨在以语言教学为载体来促进各民族间的思想交流,汲取不同文化的精髓,塑造开放的民族心态。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抗拒的客观趋势。多向度审视"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及其影响,树立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觉心态,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中国拥有中国古代文化与五四新文化两种文化传统。在体认"国学热"有承继传统文化之功效的同时,也要警惕文化保守主义者的狭隘心态。五四新文化传统是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选择与确立的文化方向。在当下的中国语境中,我们要坚持以科学精神、民主观念为指导,理性整合两种文化传统,坚守知识分子底线,继续以学术介入社会生活,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持自负心态还是自卑心态都不可能正确认识它的当代意义,因而也就无法提出"文化自信"这一命题。只有通过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概括总结,获得了理论自觉,我们才能用所把握到的历史的普遍性、规律性和本质性,去反思批判和规范引导现实,进而重新发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意义,最终提出"文化自信"这一命题。如果缺乏理论自觉,即使社会存在各种问题,我们很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者"虚心接受",死不悔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