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与儿童生活之间的关系正在被颠倒,不是教育适应儿童生活,而是要求儿童生活适应教育。儿童生活原本渴望着教育,教育原本可以在儿童生活中自然展开,儿童则可以自由自主地吸收教育的营养而提高其生活能力,张扬其生命活力并创造美的生活。然而,不明智的教育却以成人的意志霸权控制了儿童生活,它制造着  相似文献   

2.
何锋 《教育导刊》2005,(6):8-10
当前,不少儿童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儿童话语权的问题.事实表明,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儿童话语权被剥夺的现象.值得一提的是,甚至在以促进儿童语言发展为目标的语言教育活动中也存在着儿童话语权被剥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懂事"是对儿童成长中外在表现的最直观评价,隐含着成人对儿童的教育期待。这种教育期待虽有重要意义却并不美好。儿童在这种期待中"被长大""被成人",往往令其在自我建构的关键阶段被迫转向"随和",使之成为教育活动的附属品。化解"懂事"教育的此种隐忧,需要以不抑制儿童的天性为基本前提,用儿童可理解、可接受的方式,让其明白事理,学会判断,使之在被理解、被尊重和被关心的教育氛围之中不断实现自主建构。  相似文献   

4.
关于儿童的可塑性与抗塑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是教育的对象。儿童的可塑性是可教性的基础。迄今为止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都建立在儿童的可塑性这一基本点之上。而儿童除了具有可塑性、可教性之外,还有抗塑性、抗教性,这一点迄今尚被教育理论与实践所忽视。我们夸大了儿童的可塑性,忽视了儿童的抗塑性,以致教育理论残缺不全,教育实践失误频频而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5.
儿童本性是善良的,但如果对儿童的教育不得法,往往会事与愿违。如今,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的儿童的心灵被现代社会异化,对儿童的善良教育应该被提到日程上来了。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说:"善良的  相似文献   

6.
在儿童科学教育这块园地里,很多东西被探究、实验等科学课的专业名词标签化了,我国儿童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性演变表明,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在儿童科学教育价值的认识上是有差异的。那么当前在儿童科  相似文献   

7.
为生活的教育和为教育的生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与儿童生活之间的关系正在被颠倒,不是教育适应儿童而是儿童生活适应教育,儿童生活原渴望着教育,教育原本可以在儿童生活中自然自然展,儿童则可以自由自主地吸收教育营养生长其生活能力,张扬其生命活力并创造美的生活,然而不明智的教育却以成人意志霸权控制了儿童生活,它制造着儿童不自然,不自由和不自主的认识,也制造着对教育的逆反,厌恶甚至敌意的情绪,教育也即成了儿童异已的生活,教育应当反省自我,一切为了儿童今天和明天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8.
杨景臣 《教书育人》2007,(10):39-40
儿童本性是善良的,但如果对儿童的教育不得法,往往会事与愿违.如今,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的儿童的心灵被现代社会异化,对儿童的善良教育应该被提到日程上来了.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教育很少直面儿童精神及其内在本质,致使儿童精神被偏好秩序、追逐功利、崇尚理性的倾向所挤占,儿童的精神世界被挤进了太多不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最终导致儿童精神的异化。因此,教育应反省自身,反省教育制度和教育行为是否违背为人的伦理,进而真正观照儿童精神的成长,把儿童当作儿童,正视儿童的游戏,打破困束儿童的围墙,着眼儿童的幸福,以儿童自身独特的而不是成人认定的精神特质为基础,如此才能真正成为有助于儿童精神成长的为人之学。  相似文献   

10.
周仪 《文教资料》2012,(3):102-103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被用于儿童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在中国古已有之。在古代,儿童舞蹈教育从育"德"、育"道"到育"才"的功能演变历史,对今天儿童舞蹈教育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以儿童舞蹈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对古代儿童舞蹈教育功能演变的分析,为当代儿童舞蹈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教育之所以被当作一项道德的事业,是因为其根本价值在于能够增进儿童的幸福。在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框架下,儿童幸福难以成为教育目的,因为单调的、强制的、工具化的受教育过程,导致了儿童"完全性幸福"、"内在幸福"和"过程幸福"的失落。要想完善儿童德性与增进儿童幸福,则需要重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2.
当下,儿童“被成人化”已使儿童世界处在危险边缘,而儿童立场的缺失则使教育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儿童立场的确立是教育的根本旨归和出发点。要使儿童的灵魂转向,教育者的灵魂应当先于儿童转向。要正视儿童世界的存在,实现教育思想和行为的转变:教师要做长大的儿童,要保护童心,要积极面对成人和儿童世界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游戏活动是研究儿童的独特视角。在游戏活动被支持与提倡之处,儿童也正在被发现。中世纪时期,在基督教的神学统治下,人们形成了预成论和原罪说的儿童观,游戏被视作肉体与精神的放纵,是罪恶的存在,它使儿童沉湎其中、道德败坏,应当被禁止与约束。在实际生活中,儿童的游戏活动虽然存在,却未被从成年人世界中分化出来。儿童的玩具多取自成年人的生活,儿童常与成年人在节日、农忙中共同活动。儿童始终是隐匿的,未被真正发现。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价值与地位提高,儿童被重新认识,游戏被认为在训练身体、培养思维上有关键作用。基于此,游戏活动逐渐进入教育领域。儿童由此显现出来,至少在教育上儿童被发现了。文艺复兴之后直至现代,儿童游戏活动不断受到重视,在不同时期皆被教育家关注,但是在培养阅读识字能力以及建立国民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它也不断被边缘化。对儿童游戏活动的历史性探究,有助于理解儿童发现,推动对教育本质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教育之所以被当作一项道德的事业,是因为其根本价值在于能够增进儿童的幸福。在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框架下,儿童幸福难以成为教育目的,因为单调的、强制的、工具化的受教育过程,导致了儿童“完全性幸福”、“内在幸福”和“过程幸福”的失落。要想完善儿童德性与增进儿童幸福,则需要重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质主义的教育研究一直占据支配地位,致使少数儿童成为本质主义教育研究的"剩余",且少数儿童教育可能存有被理论"歪曲"等问题。全纳教育对被边缘化的弱势儿童的保护,对教育实质平等的关注,推动着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为此,我们应该坚持本质主义建构和全纳教育批判统一的教育研究路向:一是要保持足够的批判力量,二是要廓清教育研究的视野,三是要关注儿童的境遇和教育事件。  相似文献   

16.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儿童同样需要被平等对待,希望能够被社会所接纳而不会受到歧视。但现实中,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成果并不理想。对此类儿童来讲,虽然可以与普通幼儿同步接受学前教育,但效果并不明显。文章探讨教育融合理念下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情况,分析提升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质量的有效策略,对引发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特殊儿童入学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欧美发达国家,儿童理财教育被认为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长大都认同理财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儿童阶段开始。儿童理财教育被称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  相似文献   

18.
在儿童科学教育这块园地里,我们很多时候被"探究"、"实验"等科学课的专业名词标签化了,我国儿童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性演变表明,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在儿童科学教育价值的认识上是有差异的。那么当前在儿童科学教育的改革中,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呢?在属于儿童自己的科学探索的园  相似文献   

19.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被广泛认可的科学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实施具有指导意义.但是,学前儿童素质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对自然主义教育的僭越:违反儿童天性、忽视儿童主体性、压抑儿童个性.因此,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的实施要回归自然主义教育的道路,顺应儿童的天性、回归儿童的生活,为儿童的素质全面、和谐、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西方儿童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儿童到发现,重视儿童的过程,儿童以及儿童的世界被成人所关注和尊重.儿童观的进步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以及儿童自身的发展,但就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来看,很多还是儿童观的问题,必须要把意识形态层面的问题推进到实践层面,用正确的儿童观指导教育实践,以促进儿童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