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杯豆豆奶,两份沙拉,中间点着一根淡雅的螺旋式红烛……挺好。换上一身素色便衣,把长长的马尾随意地在脑后束成一个小髻,拉出精巧的小椅子,就席而坐。  相似文献   

2.
从心理医学的角度指出“法轮功”是靠“心理暗示”来催眠、控制修练者,大部分“法轮功”痴迷者属于易感型心理素质的人,容易入迷,且与其文化层次无关。这些人已经在心理上生病了,严重的已经发展成精神疾病,靠简单的劝导,帮教无济于事,只有请相关的心理医生,精神病医生作对症治疗才能有效。  相似文献   

3.
朱元璋酷爱钓鱼,一日,与才子谢缙垂钓于御花园。谢缙连钓数条,可他的浮漂却纹丝不动。他心想,皇帝怎能不如一个臣子呢?若徒手回宫,岂不遭笑话?于是,很不高兴,面带怒色。谢缙见此情景,笑着对他说:“启奏万岁,那小鱼儿是个非常机灵、识礼的小东西。”朱元璋一时不得其解,谢缙略加思索,吟诗一首:“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一听此诗,朱元璋转怒为喜,便和谢缙打道回宫了。面对皇上的愠怒,谢缙善于揣度对方的心理,巧于言辞,善解人意。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消除人的“负性情绪”,是保持良…  相似文献   

4.
5.
这天早晨,我带着孩子们在院子里玩扔沙包,川川在奔跑中摔倒了,我忙跑过去扶起他,帮他掸掉身上的尘土。他看了我一眼,马上跑开了,连声"谢谢"也没说。回到活动室,我找他谈话,他说":我妈妈告诉我,有困难找老师,老师就是照顾我的!我不用说‘谢谢’。"川川是这学期刚转过来的,家庭富裕,一直娇生惯养,在幼儿园里表现得很任性骄横。对于这样的孩子,我要怎样做才能让他心甘情愿地说声"谢谢"呢?上午孩子们吃点心的时  相似文献   

6.
7.
8.
张小英 《教师》2014,(22):40-41
心理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及其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培养每一位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从而对英语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孩子们成了实现成人梦的复印机一代有一代的梦,一代有一代的理想。现在的孩子们则成了一台考试机、一台成人梦的复印机、一张钢琴凳、一双红舞鞋、一只小青蛙、一支油画笔,反正想让他是啥,他就得变成啥。惟独不是父母自己。  相似文献   

10.
汪迎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3):81-82,109
通过阐述将舞蹈形体教学与舞蹈心理教育紧密结合,在舞蹈形体课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暗示,这在舞蹈形体教学中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和统一的教材,因而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不仅对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的原理与技术有较好的掌握,而且对舞蹈形体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设计能力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一、基本情况高三一模考试刚结束,某重点高中的一位男生李辰(化名)一脸沮丧地走进了我的心理咨询室。老师,我感到自己快要崩溃了。同学们都在努力复习,我却很难静下心来学习。上课时老走神,老师讲的内容根本听不进去;在家也看不进书,不想写作业,经常坐在书桌前发呆。我该怎么办呢?我都烦死啦。说话间,李辰的眉头紧锁,瘫放在大腿上的双手在不停地搓捏着,显得很焦虑。  相似文献   

12.
作为女孩.我的头发“天生丽质”,估计与遗传基因有关:我奶奶年过古稀仍满头青丝.人到中年的父亲头上难寻一根白发。  相似文献   

13.
暗示泛指用含蓄、间接的方法给人启示。心理学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群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对暗示有接受能力。教师若能巧妙地运用暗示,在无对抗条件下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可以达到较好的教育效用。脉脉传情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生对教师的目光是很敏感的,所以教师要学会用眼睛说话。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教师若当场点名批评,学生可能会产生顶撞行为和逆反心理,使教师和学生都很难堪。若教师能用  相似文献   

14.
15.
闫涛 《中华家教》2012,(4):34-35
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则是消极的。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对人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使人情绪受到波动,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健康。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如何发挥"心理暗示"在环境艺术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心理暗示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它以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或行动产生影响,对学生不会产生心理压力,却能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影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巧妙地运用心理暗示能够收到良好的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9.
《师道》2010,(9):63-63
“一想到开学,就莫名烦躁.寝食难安。”开学初始,咨询心理疾病的教师数量陡增。有不少教师发觉随着假期即将结束、开学日期逼近.情绪波动开始变大,经常胸闷头昏.极容易疲劳。而且失眠的次数增加、时间加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