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703名学生进行当代中学生亲社会行为意向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使中学生的亲社会价值观念发生裂变.中学生亲社会意向总体上呈现公私融合、个人本位的特点,中学生自我关注、升学惟一的个人利己主义有了明显发展,有必要迅速有效地在学校加强价值导向教育.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703名学生进行当代中学生亲社会行为意向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使中学生的亲社会价值观念发生裂变。中学生亲社会意向总体上呈现公私融合、个人本位的特点。中学生自我关注、升学惟一的个人利己主义有了明显发展,有必要迅速有效地在学校加强价值导向教育。  相似文献   

3.
某中学学生,在同班同学获得全市的大奖后,不是高兴,而是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在背后大发议论,评头论足;某学生考完试后听说同学自我感觉考得好,竟然偷偷溜入教师办公室,将同学试卷的正确答案全部涂掉;一个15岁的少年,为了能保证自己上大学,在父母宣布“三个孩子谁考上大学就供谁,考不上的要干活挣钱供考上的”后,将自己的亲生弟妹同时活埋,理由竟然是: “杀了他俩,父母就可以集中精力培养我上大学了”;无独有偶,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被同伴在游戏中埋葬:更令人大惊失色的是,2002年6月16日凌晨,北京“蓝极速”网吧失火案导致24人身亡,纵火原因,只是两个不足15岁的孩子因与网吧服务人员发生了小小矛盾而采取的报复行为。  相似文献   

4.
亲社会行为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亲社会行为作为道德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亲社会行为不是本能的与生俱来,而是个体在后天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亲社会行为的现实意义、结构特征及培养策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创造力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制高点”,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心理健康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历史使命。在影响创造力的众多因素中,亲社会行为不仅有利于个体情绪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提升、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而且对于创造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期访谈,与俞国良教授将为读者分享亲社会行为促进创造力提升的内外因模型,并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维度详解亲社会行为者更有创造力的原因及其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6.
如何评价青少年群体中的亲社会行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寇彧 《教育科学》2005,21(1):41-43
评价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要立足于这个特定群体对亲社会行为的认同,不仅重视亲社会行为的利他性和高代价性特征,而且还要把握其社交性和低代价性特征,以青少年群体社会互动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亲社会行为类型为依据建立其客观评价体系,有利于教育实际中对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和干预。  相似文献   

7.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以利他性和亲和性为特质的人类行为,是道德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基础的行为表征.通过加强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可以克服以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由于忽视行为训练而导致的青少年道德认知效果差和知行脱节的弊病.培养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方法有角色扮演法、榜样示范法、归因训练法和行为激励法等.  相似文献   

8.
一、调查目的在班主任工作及日常教学活动中,我经常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比如,班里的公物被人损坏了,全班都说没看见;老师表扬某某同学在某方面做得好,底下会传来不屑一顾的唏嘘声;小组值日,活儿没干完,有的组员就会心安理得地落座;参加公益劳动,老师再怎么强调它的意义,也总有一些学生不带工具。面对这些现象,我们仅从道德的层面上寻找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显然是不够的,更深层的心理根源在于学生“亲社会态度和行为”的养成程度。二、调查对象及方法调查对象为我校初一年级五个教学班,其中实验班两个,提高班三个。共发放调查问卷272份,收回有效问…  相似文献   

9.
“亲社会态度与行为”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移情水平与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研究通过问卷法对426名高中生的网络环境下的亲社会行为表现与其移情水平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高中生在网络上的亲社会行为表现比较乐观,其网络亲社会行为表现从高到低依次是:抚慰、合作、分享、帮助;高中生的网络亲社会行为在年级和周上网时间上存在着显著差异.2.高中生移情水平较高;女生的移情水平要高于男生.3.移情水平与网络亲社会行为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高移情水平的高中生更易于在网络上表现出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1.
李玉苹 《班主任》2002,(7):21-23
有一位中学生,在同班同学获得全市的大奖后,不是高兴,而是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在背后大发议论,评头论足:另一中学生听说某同学考得比自己好,竟然偷偷溜入教师办公室,将同学试卷的正确答案全部涂掉; 一个15岁的少年,为了能保证自己上大学,在听父母说“三个孩子谁考上大学就供谁,考不  相似文献   

12.
培养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亲社会行为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都要发挥各自的功能,帮助学生最终达到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丧失的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某中学学生 ,在同班同学获得全市的大奖后 ,不是高兴 ,而是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 ,在背后大发议论 ,评头论足 ;某学生听说同学自我感觉考得好 ,竟然偷偷溜入教师办公室 ,将同学试卷的正确答案全部涂掉 ;一个 15岁的少年 ,为了能保证自己上大学 ,在父母宣布“三个孩子谁考上大学就  相似文献   

14.
马舒 《华章》2010,(28)
在特困地区,教育水平低的地方,青少年们在没有正确引导下接触网络,没有家长的监督、没有教师的指导、没有社会的关爱,网络安全以成为我国青少年乃至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障碍.  相似文献   

15.
亲社会行为是人类社会道德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缺失已成为当今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亲社会行为的定义和特征入手,着重分析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缺失的表现及其出现这种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行为,它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已引起发展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重视,成为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探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涵叉、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将有助于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儿童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和今后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任务。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人人自觉践行亲社会行为。通过对亲社会行为概念的界定,分析亲社会行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并进一步阐述亲社会行为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亲社会行为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符合社会期望的,并对他人、群体和社有利的行为.感恩意识、分享行为、合作行为、助人行为等均是亲社会行为主要构成成分.研究证明,幼儿期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必须经过一定的教育和训练才能具有真正的亲社会行为.本文从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出发,提出实施策略,并针对性地开展追踪教育,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受"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影响,我国出现了"独生""准二孩""二孩"三种不同的家庭结构。为探索家庭结构的变化对幼儿亲社会行为意向的影响,本研究以6岁幼儿作为被试,运用艾森伯格亲社会道德两难情境范式,分别考察来自"独生""准二孩""二孩"家庭的幼儿在助人、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上的意向表现,结果发现6岁幼儿的亲社会道德推理水平处于他人需求取向阶段,亲社会行为意向整体较高,其中助人意向最突出,其次是合作与分享;6岁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意向不存在性别差异;来自"独生"和"准二孩"家庭的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意向高于"二孩"家庭的长子女,可见家庭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意向。政府应为"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启动全方位的家庭服务支持策略;幼儿园应大力开展亲职教育和同胞教育;家长应重视幼儿的家庭角色地位,把握"准二孩"家庭结构过渡阶段的教育契机,提高长子女照料二孩的参与度,发挥幼儿同胞竞争意识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认知视野中的亲社会行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亲社会行为是个性社会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会认知学派从发展角度对此进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介绍这一研究视野中的亲社会行为,并分析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发展特点以及决策过程,无疑,能为儿童青少年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新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