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技校的生源滑坡已引起技校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成为技校界人士谈论的热门话题。而对技校生中的厌学情绪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已严重阻碍技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技校生质量,损坏了技校在社会中的形象。一、造成技校生厌学情绪的愿因产生厌学情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表面上看,是技校生自身的整体素质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深层次分析,是经济体制、教育体制以及社会环境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的必然现象,综合起来分析主要有社会外部因素和学校内部因素两个方面。(-)社会外部因素:l、企业在社会中的形象国有企业的改革已…  相似文献   

2.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身心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技校阶段是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然而对我校三个班级共152名学生就“你是否乐于学习?”这个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回答“经常是”的学生仅有29人,占总人数的19.1%;回答“有时是”的学生有106人,占69.7%,这类学生怀有程度不等的厌学心理;回答“从来不是”的学生共有17人,占11.2%,这类学生厌学心理严重,他们完全是在家长和老师的检查督促下被动地进行学习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人检查督促就不学习。调查同时表明厌学学生的队伍随年级增…  相似文献   

3.
应试教育--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深层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方面的调查表明,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大致有:一厌学;二家庭困难;三其他原因。那么,在这三个原因中,什么是主要原因呢?笔者曾对某山区乡镇初中246名辍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因厌学而辍学的159人,占65%;因家庭困难辍学的59人,占24%;其它原因的(包括受读书无用论影响的)28人,占11%。由此可见,厌学是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从表面上看,厌学是学生辍学的内在的、主观上的原因,即学生自己不想读书、不愿读书或读不进去书,但透过表面现象,我们却能看到学生厌学背后的深刻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4.
王守峰 《文教资料》2006,(33):80-81
本文分析了技校学生厌学心理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纠正技校学生厌学的对策,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校的技校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这部分学生精神不振,无心向学,得过且过混日子,发展下去,将严重影响到技校的办学质量,危及技校的生存。下面,笔者就技校学生厌学的原因及纠正的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技校学生厌学的表现及原因 其一,受新“读书无用论”影响而厌学。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竣,“下岗”、“失业”的字眼频频在各种传媒中出现,成为人们街谈巷议最多的话题,学生们从社会、家庭看到、听到之后,久而久之,便在技校学生中形成了一股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潮。这些学生认为,就算读出来,也找不到…  相似文献   

6.
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消解技校学生对语文等文化基础课的厌学情绪,改革技校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探究式语文教学法,这是使技校语文课堂教学跳出学生厌学教师怕教的怪圈,步入学生爱学教师乐教的理想境界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如何在职业技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怎样提高自身素质与素质教育相适应?这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的现状及特点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就整体而言,客观地讲,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行为表现等方面,在初中生这一群体中应属于中等偏下的层次。一部分学生由于没考上高中、中专而有些无奈,只有进入技校;一部分学生在初中文化基础较差,厌学情绪浓重,学习自觉性差。这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有自卑感,缺乏上进心、…  相似文献   

8.
中考以后,学生分流,成绩较差的学生步入技工学校的大门,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进入技校后,因无升学压力,于是不少学生从各方面松弛下来,学习缺乏主动性,得过且过,产生厌学心理。要根除学生的厌学心理,应先分析判断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再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做工作。一是由于基础差,学习跟不上,产生自弃心理,以致厌学。进入技校的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教师若不看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统一要求,一刀切,甚至提出超出实际的高标准要求,一部分学生能力有限、知识欠缺,对于过高的要求可望而不可及,自感压力大,再加上教师的苛刻…  相似文献   

9.
厌学是目前技校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已成为影响技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如何矫正学生的厌学情绪已经成为技校教学中急需破解的一个难题。本文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分析了技校生厌学的原因,并从行为、认知、情感和教学四个方面阐述了矫正学生厌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技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其对策●孙龙昌厌学、顾名思义讨厌学习,甚至形成逃避学习。厌学开始呈分散状态,显现在少数学生身上,但是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和适当的措施,它会突破班级界线,形成群体,并在校园中得以迅速扩展。厌学现象除对教育、教学的管理构成严重威胁外...  相似文献   

11.
刘悦 《考试周刊》2012,(38):87-88
技工学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许多学生存在厌学情绪,致使英语教学陷入困境。本文通过对技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及技校学生英语水平较差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学好英语的最佳途径,并指出了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技校学生英语基础差,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许多学生存在厌学情绪,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致使教学陷入困境。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该采取什么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呢?我认为关键在于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厌学体育的现象在现在的学生中、特别是技校学生中比较普通。我们应该对其厌学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有效手段预以克服。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厌学思想政治课的原因与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晨升 《教育探索》2002,(11):110-111
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厌学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它既与中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厌学具有相似的成因与特征,又有其学科性厌学的特点。要想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实效,必须重视学科性厌学的研究。1.迁移性厌学一般而言,中学生厌学分为整体性(全科性)厌学与局部性(学科性)厌学两大类。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厌学系局部性或学科性厌学,但它又受到整体性厌学的影响。调查表明,对政治学科厌学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集中在所谓的“双差生”和“尾巴生”中。这些学生的各科学业成绩均不理想,自暴自弃者居多。有的即使政治学科成绩曾经很理想,但因其抱…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形势下,由于企业减员增效,职工下岗失业,技校对考生缺乏吸引力,新生素质一年比一年差,差生问题日益成为教学和学生管理中突出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差生的转化问题。了解差生,因势利导促进差生转化要做好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必须明确差生差的原因。导致差的因素有主、客观两大方面。主观因素有:(1)道德评价的误区;(2)明辨是非能力的低下;(3)情感表现的波动;(4)意志品质的薄弱;(5)不良行为习惯等。客观因素有:(1)社会消极面的影响;(2)家庭不良行为的影响,如家长养而不教,重养轻教,家庭…  相似文献   

16.
技工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考不上高中或分流的学生,他们上技校只是将其作为找工作的一个跳板。在这些学生中“差生”面较大,其中属于表现差、成绩差的“双差生”为数不少,而他们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厌学心理。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一是由于基础差,学习跟不上,产生自弃心理,以至厌学;二是由于自我认识不清,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享受不到成功的快乐,产生自卑心理,以至厌学;三是由于感到前途无望,缺乏学习动力,以至厌学;四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低,进步困难,产生沮丧心理,以至厌学;五是由于缺乏竞争意识,无升学压力,以至厌学;六是由于社…  相似文献   

17.
荆长星 《成才之路》2011,(19):68-69
《机械基础》是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具有概念多,名词多,原理多,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而技校的学生大多数学校基础差,学校用于教学的教具和设备又普遍缺乏,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和弃学的情绪。  相似文献   

18.
张燕 《中国培训》2003,(3):53-53
当今的技校生的心理现状特征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闭锁与交往的冲突。技校的学生,已失去了儿童时的直爽。他们一方面为避免伤害自尊心,产生了心理上的闭锁性;而另一方面又希望从长辈处得到指导,渴望被人理解和接近。第二,求知与识别的冲突。技校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急剧变化时期,表现出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求知欲强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心理上还不成熟,还缺乏一定的独立思考和鉴别能力。第三,独立与依赖的冲突。技校的学生与普通中学学生相比,就在于他们有了较明确的职业方向,考虑问题较为现实,独立与自主的意识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技校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对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学生躲学、厌学的现象时常发生。本文结合自己从事技校体育教学的经历,从分析技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剖析技校学生参与体育教学兴趣不高的原因,提出了如何提高技校学生体育教学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论点     
对于我国技术教育课程设置表现出的弊病,有学者做了深入分析,认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2)训练面过窄,导致毕业生择业面窄;(3)毕业生缺乏继续学习的基础;(4)不能及时更新内容,难以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5)不能及时调整强化方向,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6)缺乏选课机制,影响学生个性发展;(7)把负有提高国民素质任务的职业教育混同于短期职业培训;(8)缺乏职业指导、创业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