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文章以深市210家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对国有上市公司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的配置状况与企业成长绩效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国有上市公司中,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成长绩效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并不十分显著,执行董事比例与企业成长绩效负相关,相对而言影响传统企业成长绩效的主要因素是剩余控制权;国有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中,总经理与董事长交叉任职、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成长绩效高度正相关,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绩效的主要因素是剩余索取权.因此,国有传统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重点在于优化董事会结构,适度减少董事会中执行董事的比例;国有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重点在于适当扩大企业经营者参与剩余索取权分享的比例,建立健全股权与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对于企业来说,关键是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和决策机制,以确保技术创新的投入积极性和技术创新决策的正确性.根据企业两个主要管理权限: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配置对经营者的技术创新作用的分析,文章提出剩余索取权的增加能提高经营者的创新动力,单方面增加剩余控制权则制约经营者的技术创新动力的结论,并得出我国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不足正是源于"内部人控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张蕾 《今日科苑》2007,(7):78-79
一、股东剩余索取权的分享--制度的演进企业剩余索取权(claim to resi due)是指对企业总收入扣除所有固定合约支付后的剩余额的要求权。它是企业所有权(ownership of the  相似文献   

4.
叶勇  淳伟德  黄雷 《软科学》2007,21(5):42-44,60
运用终极产权论对上市公司的控股主体进行分类,通过追踪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分析了1260家样本公司中终极控制股东拥有的控制权、现金流量权及其比例关系。同时,进一步对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现金流量权和公司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最终控制权、现金流权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文伟  冉茂盛  周姝 《软科学》2009,23(12):126-129
以最终控制权大于10%的21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最终控制权、现金流权与过度投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金流权、最终控制权均对过度投资有抑制作用;最终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时,最终控制人倾向于过度投资以实现隧道效应,因此,降低上市公司最终控制权、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可以提高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6.
苏坤  杨淑娥 《预测》2009,28(6):18-23,70
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金流权、控制权及其分离程度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对现金流权、控制权及其分离程度对资本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控制权与公司负债水平显著负相关;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公司,终极控制股东倾向于债务融资,扩大其可掌控的资源,以便进行攫取行为。两权分离程度越大,这种动机就越强。公司负债水平与两权分离程度总体上呈现一种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企业管理难度加大和科技水平提高,“股东至上”模式下的公司治理体系已经不太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现行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的缺陷分析,结合企业发展的现状,对公司治理进行了改革设想,认为企业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让人力资本所有者充当公司治理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控制权的度量问题一直是公司治理领域的一大难题,传统的度量方法或者以大股东为准,没有考虑到股权结构的影响;或者利用投票概率模型考察控制权数据,但模型在求解控制权时又存在着不足,本文对此进行了改进并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年控制权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说明国有公司和民营公司的控制权特征有显著差异:国有公司的控制度和所有权比例显著高于民营公司;而两权分离度低于民营公司;国有公司大部分都是直接控制,民营公司多采用间接控制;民营公司中的相对控制比例比国有公司的要高。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控制权对公司绩效有显著影响,且在实际控制人不同的公司里影响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非营利组织治理及其治理结构研究:一个对比的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颜文  姚芳  孙林岩 《科研管理》2006,27(2):114-121
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类型,其低效率运行一直为学界所责难。本文通过比较非营利组织和营利性组织在行业环境、组织内部、公共关系三个方面的差异,从非营利组织法人属性类别的角度对非营利组织法人进行划分,对比公司治理结构,构建了非营利组织的典型治理结构,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和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之间的区别。认为不一致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以及多监督主体是非营利组织治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和实业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不同观点交织碰撞,结论相差甚远。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公司治理又决定着公司经营绩效。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公司绩效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文章对我国制造业2008年252家沪市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上市公司绩效与股权集中度、国有股比例正相关,与法人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负相关的结论。并提出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提高上市公司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程芝映 《科技广场》2012,(3):197-201
自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及《上市公司股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之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政策日渐成熟,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本文通过对国有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与托宾Q值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力图研究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的关系,从而探讨股权激励中高管持股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持股对公司业绩整体上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在不同范围内作用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数据,借鉴赫芬达尔指数的构造方法构建指标测量企业的知识集中度,以73家IT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搜寻行为(探索和挖掘)的知识集中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搜寻行为的知识集中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探索行为的知识集中度与企业绩效呈"U"型关系,挖掘行为的知识集中度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掏空的视角对控制权与资金占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私人终极控制的上市公司中资金占用规模显著高于国家终极控制的上市公司;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中资金占用规模显著高于非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中资金占用规模越小;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中资金占用规模越小.  相似文献   

14.
英美发达国家企业的实践已经证明:企业的技术创新投资与资本结构呈现负相关关系,而与其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熊彼特假说.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阶段,民营上市公司规模与R&D投资之间是否呈现与上述发现相类似的经验结论?基于此,以在中国A股和B股上市的民营上市公司(并按其控股权性质不同分为创始家族控制的和非创始家族控制两类)为研究对象,对资本结构、企业规模与企业R&D投资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一些关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投资相互关系的启示性结论.  相似文献   

15.
以深圳证券市场2009~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管理者背景特征和公司创新强度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管理层和董事长的背景特征对公司创新强度产生了显著影响,表明管理者背景特征是影响公司创新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在区分控制权和现金流权是否存在分离的分析中,研究表明,两权分离对管理者背景特征和创新强度之间的关系产生明显的影响,表现出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股权结构与R&D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有利于R&D投入,而且一定的股权制衡很有必要,一股独大不利于R&D投入;非机构企业法人大股东与R&D投入显著正相关;我国机构投资者已经不符合短视投资者假定;国有控股不利于R&D投入;个人大股东与R&D投入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出高管权力结构的四个维度,并就高管权力构成对内部控制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高管组织权力、能力权力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而高管所有权权力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产生积极作用,且有效的外部监管机制也会对高管权力产生重大影响,进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李美清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9):39-40,52
企业治理结构的本质是企业控制权安排。从我国国有企业控制权安排沿革状况入手,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企业控制权配置效率体现在合格的控制权主体和控制权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