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尹强 《父母必读》2012,(5):40-41
我女儿2岁多,前几天晚上哄她睡觉,她说要尿尿,我就去给她拿便盆。谁知道我走出去没多远,就听到“嘣”的一声,她一头栽到了床下!抱起她一看,额头上磕了个大包,就像乒乓球那么大,好在没有磕破皮,也没有出血。孩子姥姥听见孩子哭,也赶紧跑过来。  相似文献   

2.
丝蚂 《家教指南》2003,(11):58-59
一位母亲向某心理学专家咨询时说:“我女儿今年10岁了,上小学三年级。女儿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不错,就是特别嗜好表扬。在家里,不管她干什么事情,如果我和她爸不及时给予表扬,或者说表扬得不到位,她就会非常不高兴,情绪一下子就从山顶跌入山谷。久而久之,我们发现,如果我们不表扬她,她干什么都索然寡味。因此,我们摸准了女儿的这种脾气,平时也就动不动就表扬她,哪怕她只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是取得了芝麻大点的成绩。但令人担忧的是,习惯了表扬的女儿,根本无法接受我们一点点善意地批评。有时候,当她在学习上,或者是在生活中做得不太好,…  相似文献   

3.
    
十二年前,也是在这样一个没有月亮、没有星星的晚上,娟子离开了生她、养她的母亲和穷山沟,离开了身边的一切,走了,走出去了。那时她只有十二岁。“娘,如果没有我,你还会改嫁吗?你会嫁给那个钱老儿吗?”躺在娘怀里的娟子突然问道。娟子娘惊住了,她知道女儿懂事了。“傻孩子!你要上学啊!到县城里去上,你可是咱村第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电话咨询中,有一个女孩的妈妈说了这样一件事情:“我的女儿12岁了。前几天她和同学约好了一起出去买文具,但由于老师临时找她有点事,她就没有去成,她的同学于是自己去了。后来同学知道是老师找我的女儿后,也没有什么不高兴的表示。但我的女儿却不停地责怪自己,说:我怎么是这样一个说话不算话的人。她甚至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好的人。我开导她也不管用。她在学校是大队干部,学习成绩也特别好,别人都羡慕我有这样一个好孩子。但她的问题我最清楚,她如果有哪一次考试出点错,不等别人说,她自己就会指责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过于…  相似文献   

5.
有一天,我的学生告诉我一个故事。她第一天送女儿上幼儿园,一进幼儿园的门,就看见一群孩子围着一位较为年长的老师,有的孩子拉着老师的手,有的孩子抱着老师的腿,有的揪着老师的衣服,和老师亲热。她的孩子也想去和老师亲热,但挤不进去。忽然看见一位年轻老师走过来,她的孩子就扑过去,但这位老师没有理会就走过去了,孩子伤心得不得了,回家说:“我再也不去幼儿园了!”  相似文献   

6.
有点意识人来不疯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里来人了,孩子就无所顾忌地成为中心,想怎样就怎样,因为很多家长和教育专家都说不能当着别人的面训斥孩子。我也不当着客人的面训斥孩子,但我会在客人来的时候,悄悄告诉女儿:“对不起,妈妈有客人,自己玩会儿好吗?”女儿也会悄悄地说:“好吧。”而且由于我们使用说悄悄话的形式,当女儿真有事要说时,她也会悄悄地告诉我:“妈妈,我想……”客人走后,我就及时表扬女儿安静。我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我是一个能说、善说、爱说的妈妈,这既是我的特点,也是我的毛病。一个多嘴多舌的人,难免会为此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7.
马老师: 您好!我是一个小学六年级女孩的父亲。在无意中我看到了女儿的日记和一封她写给朋友的信,才知道她在暗恋一个男同学。女儿以前是个三好生,可近来思想不集中,做什么事好像都没有兴趣。我知道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事,我没有打她,也没骂她,但我就是不如怎么引导她,让她把心思集中在学习上。希望您帮帮我, 该给孩子怎样正确的引导呢?谢谢! 高振华  相似文献   

8.
“妈妈,抱抱你。”这句话女儿常常说。两岁的女儿去保育院已经半年了。她刚刚去保育院的时候,爷爷奶奶就提前声明只负责接不负责送,他们说见不得孩子哭。于是,每天早上都是我抱着娇小的女儿去保育院。一路上,她在我怀里高兴地听我给她唱歌、讲故事,可到了教室门口,她就仿佛知道我要离开似的,搂着我的脖子不肯松手,还伴之以号啕大哭。我转身离开,可走出好远还能在一片哭声中分辨出女儿的声音,弄得我心里也酸酸的。  相似文献   

9.
编辑老师: 你们好!我是一个六年级女孩的父亲。在无意中我看到了女儿的日记和一封她写给朋友的信,才知道她在暗恋她的一个男同学。女儿以前是个三好生,可近来思想不集中,做什么事好像都没有兴趣我知道这是孩子成长过程必须经历的事,我没有打她,也没骂她,但我就是不知怎么引导她,让她把心思集中在学习上。希望你们帮帮我,怎样引导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埘立自己的人生观。谢谢! 江苏盱眙杭高新  相似文献   

10.
女儿提出要利用暑假打工,我坚决不同意.她还是个初中生,而且在家里从来没有做过家务,更没有到外面见过世面,性格又内向,吃苦不说,就怕她适应不了外面的社会生活.但女儿却说,打工既能勤工俭学,又可以参与社会实践,还说他们好多同学都出去打工呢.拗不过女儿,觉得她说的也有道理,我只好同意她出去打工.  相似文献   

11.
顶嘴     
一直很听话的女儿,开始与我顶嘴了。女儿的顶嘴有时让我感到无奈,有时让我感到汗颜,有时又让我感到欣慰。女儿6岁了,在家里,我总是教导她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平常只要她能做到的事,我就绝不出手。每当此时,女儿虽然很不情愿,也得乖乖地自己去做。当然,只要她做得好,我就会表扬她一番,让她有一种成就感,更加乐意“自力更生”。  相似文献   

12.
许多人逛街都不喜欢带着孩子,而我却恰恰相反。每逢双休日、节假日,我总喜欢带着女儿去逛街。记得女儿刚会走路,我和老公就一人牵着她的一只小手,一家三口购物逛街去。您想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吗?因为  相似文献   

13.
一天,上幼儿园学前班的女儿竟死活不愿上幼儿园去,耐心询问之后才得知是因为小朋友们闹矛盾了,甚至还“拉帮结派”,个别小朋友不和她玩,也不让其他小朋友与她玩,大家把她给“孤立”起来了。因此,女儿感到在幼儿园里孤独无趣,就不愿再去那个让她不开心的地方。弄清孩子不愿去上学的缘由,我并没有强硬要求孩子上幼儿园,而是坐下来和女儿聊聊天,告诉她妈妈小时候上幼儿园也遇到过这样的事,但妈妈没有害怕,也没有  相似文献   

14.
丝乔 《家长》2012,(4):28-29
我说女儿下午怎么对我耍起"手段"来了,原来都是照猫画虎,从画上面学来的。 周六下午,我给女儿辅导数学。有一道应用题,女儿写的答案和标准答案相差很大,我知道她没有完全理解题意,就耐心地给她讲了一遍。我问女儿听明白没有。她抬起头望着我,目光中有些迷茫,我知道她还是没有明白。我又给她讲了一遍,这回女儿表示听明白了,随后她说口渴,就去喝水了。 趁着女儿喝水的工夫,我把那道应用题换了几个数,再让女儿做。谁知,女儿还是做错了。我见状,生气地对女儿说:“你这孩子怎么回事,一遍不行,我给你讲两遍,你说听懂了,可还没过两分钟,我换了几个数,你就不会了。”  相似文献   

15.
马路课堂     
去幼儿园接女儿时,她正与一位小朋友闹别扭。原来,那位小朋友嘲笑女儿只知道家庭住址,却不知道走哪条路回家,女儿听了很生气。经过老师的调解,几分钟后两个小家伙总算握手言和。孩子间吵吵闹闹十分常见,我并未上心,于是像没事似的拉着女儿回家。然而,刚走出幼儿园,小家伙就撒气跑到前头去了,我一把拉住她,有点懊恼地对女儿说:你跟小朋友吵架,难道要拿妈妈来出气?没想到,女儿顺坡下驴:都怪你平时不告诉我  相似文献   

16.
马路课堂     
去幼儿园接女儿时,她正与一位小朋友闹别扭。原来,那位小朋友嘲笑女儿只知道家庭住址,却不知道走哪条路回家,女儿听了很生气。经过老师的调解,几分钟后两个小家伙总算握手言和。孩子间吵吵闹闹十分常见,我并未上心,于是像没事似的拉着女儿回家。然而,刚走出幼儿园,小家伙就撒气跑到前头去了,  相似文献   

17.
去年下期,我新接了一个班。在师生的交往中,我特别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通过观察,我发现学习委员小乙早上总是快要上自习时才匆匆赶到学校,上课好像也有心事,回答问题不如以前积极。一天,我找到她了解情况,但她只是流泪,说不出话来。通过了解,我才知道她妈妈到广东去打工,是与爸爸吵嘴后跑出去的。她爸每天很早就去做小菜生意。她才7岁,要自己做早饭,给弟弟穿衣,做完家务才能来上学。知道这一情况后,我心痛了,不但没有批评她还表扬了她。当天下午,我去了她家。我与她爸爸坦率地谈了他孩子在校近段时间的情况,希…  相似文献   

18.
我知道俞敏洪,俞敏洪不知道我. 新东方校长俞敏洪谈起对孩子"延迟满足"教育的必要性时说:"不能让孩子吃住你.我在给孩子买东西时,会分析她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 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地给她买,我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才给她买.我女儿班上每个人都有笔记本电脑,再不给她买也不对.我就告诉她,爸爸一定给你买,但你要知道,这个世界没有白得来的东西,你现在是一个大孩子了,需要付出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你能背下三十篇新东方的励志 文章,就给你买.结果不到两个星期,她就背的滚瓜烂熟了,她如愿得到了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学会了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又把孩子欲得到的事物化作做一件事的动力了."  相似文献   

19.
卡乎 《教师博览》2014,(5):40-41
<正>女儿坐到餐桌前,我问她洗手了没有,她回答说洗过了。我没有看见她去洗手,但还是说:好的,先洗手再吃饭,就不会生病,是吧?女儿笑着说:哈,我没洗手。我说:没关系,现在去洗也可以。于是她去洗了手,然后回来吃饭。有一些别的孩子很熟悉的概念,4岁的女儿都不太理解。我问她什么叫挨打,她说就是一个小朋友打另外一个小朋友。她无法想象大人打小  相似文献   

20.
杨珍 《家庭教育》2009,(5):26-27
星期六傍晚,接到学生家长打来的一个电话:“我女儿丽丽今天中午跟着刚参加工作的高一届的女同学出去,到现在还没回来,我们到那个女同学那儿去找,她说我女儿下午就走了,说是去找工作。我们不知道她去了哪里,很是担心。”我问:“那么丽丽这段时间在家有没有什么反常的举动?”家长想了想说:“最近我们早上起床的时候发现她都已经不在家了,这跟以前很不一样,而且要等到傍晚6点左右她才回来。”“丽丽有手机吗?”我接着问。“以前有过,后来学校说不要给孩子用手机,我们就收起来了。”“那个手机还在吗?”家长找了一会儿说:“手机不在原来的地方,家里的其他地方也没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