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中学生德育教育被认为只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团队教师的事,科任教师包括政治教师是配角。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实践和体会,认为中学政治教师应在德育中唱主角。  相似文献   

2.
王艳 《文教资料》2012,(31):140-141
全国第八次的基础课程改革的推行,对于我国中小学中的学校课程领导给予了重点关注。在当前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我国中小学的学校课程领导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校长的课程领导相对不足和教师的课程领导有待加强。作者对此提出了六个建议,即加强校长自身的课程领导,转变领导观念,放权给教师,重建学校为学习型组织,重塑学校文化,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教学文化;注重发展学校中教师的课程领导,增强教师课程领导的技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师参与学校课程领导提供机会和条件,重视教师在学校课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教师赋权,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决策和管理权力,并组建有效的教师团队,实施学校课程的团队领导;转变传统的封闭型学校文化,塑造以对话、支持、合作、共享为特点的开放型的学校专业文化;重视和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师教研和培训活动并增强其实效性:整合和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积极争取获得学校外部资源和外在支持力量,建立学校与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授权赋能"和"团队领导"等理念深深影响着传统的领导典范。新的领导理念突破了传统科层体制的组织模式,并涌现了分散领导、参与式领导、默默领导等领导理论。伴随着世界各国"学校重整运动"的兴起,教师在改革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领导因而成为学校革新的重要议题。当今学校规模不断扩大,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学校如要真正获得成功,无法完全仰赖校长,必须要有全体教师的参与和领导。学校领导者应顺势而为,通过提供必要的支持、营造有利于教师领导发展的学校文化、提高教师领导素养等有效措施,将教师领导的理念融入学校的整体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4.
随着学校组织领导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发展,传统的学校科层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学校教育实践的需要促使管理者探究更适应学校管理实际的领导方式,因此,对学校组织领导理论的研究日益多元化。分布式领导(Distributed Leadership)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逐步受到学校管理者的重视。它强调赋权和合作,扩大了教师参与决策的权利,这对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的变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师参与学校课程领导:意蕴、缺失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课程领导是指学校中的课程领导者与追随者在课程事务上通过互动而相互影响,以促进学校中的人、事、物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参与是学校课程领导的必然要求.但在传统的学校课程运作中,教师与校长相互防范、教师与教师相互疏远、教师对学生独断专行,这三类病态主体关系严重地阻碍了教师课程领导功能的发挥.要解构这种病态主体关系,建构有教师参与的学校课程领导,就有必要邀请教师参与学校现状的诊断、学校课程愿景的设置、课程领导组织的构建、课程专业技能的发展以及课程事务的决策与实施.  相似文献   

6.
一个学校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工作效率是否得到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方法。在学校的管理中,领导与教师沟通与和谐是提高管理效果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我认为最常用、最简洁的交流渠道有:  相似文献   

7.
一、学校课程领导的含义与构成。1.学校课程领导的含义。学校课程领导是指学校层级的课程领导,具体是指在学校层级中,通过提供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条件,提升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动机和能力,促进学校课程发展、教师专  相似文献   

8.
学校领导对素质教育落实的成效至关重要。交易的学校领导使素质教育“作茧自缚”,主要表现在目标迷失、相应的课程缺乏、教学的应试化、评价价值取向偏移等。共享的学校领导使教师成为素质教育的发动者,体现在教师成为素质教育的领导者、责任者、落实者和评价者。从交易领导到共享领导的转型主要通过教师参与学校愿景、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领导来实现,从而使素质教育在学校焕发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从教师视角对7省(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管理民主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半数以上教师认为其校长属于民主型领导;仍有相当数量的教师的自主权和专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程度有待提高;中小学教师表达意见以自下而上逐级反映为主;部分样本校主动向社区开放,并能够较好地借助社区力量改善学校管理。  相似文献   

10.
教师建言作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渠道,是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491名中小学教师为样本,从情绪视角探讨了领导反馈环境对教师建言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领导反馈环境正向预测教师建言,积极情绪在二者之间具有中介效应,消极情绪在二者之间具有遮掩效应,权力距离调节了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权力距离越高,领导反馈环境通过积极情绪对教师建言的影响越强,反之越弱。  相似文献   

11.
教师领导日益成为教师发展与学校变革的核心主题,其与有效教学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关注。已有研究主要探讨了教师领导的内涵与特点、教师领导与学校组织变革、教师领导的多元角色以及发展策略等方面,综合文献研究、调查研究与行动研究,着力探讨教师领导与有效教学之内在关联的研究尚未发现。教师领导涵盖了教师参与学校事务的影响力、个人在同事中的威信力和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驾驭力等层面。研究表明,教师领导与有效教学存在内在关联,教师领导力的提高能够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为发展教师领导,学校需要积极变革组织,尤其是以分布式领导理念改进学校,拓展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深度与广度、积极营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为教师发展赋权增能,提高其专业自主性。  相似文献   

12.
林成玉 《青海教育》2009,(12):35-35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科学先进的教育思想是办好一所学校的灵魂;是进行学校管理的根本。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校长作为学校管理者,是否具有科学、正确的教育思想,关系到学校发展的方向是否正确、教育目标是否明确、学生怎样发展、教师怎样发展、教育质量怎样提高等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管理中运用各项规章制度来进行学校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要求,校长能否正确运用规章制度,决定其领导活动是否具有有效性。但是,在教师管理中单靠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的柔性管理,特别是宽容与理解。  相似文献   

14.
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解决复杂的课程实践问题,促进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完善学校课程管理都必须依靠有效的学校课程领导。职业学校课程领导通过构建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创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再造学校组织结构、建立广泛策略联盟、重塑学校课程文化等策略,引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5.
学校管理中的“人本”是在借鉴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本”理念的基础上建立的。教师人本管理,就是学校领导在管理过程中把教师的作用放在主体的地位上,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唤醒教师的自我意识和管理的主体意识,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从而为学校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和管理效率的真正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但长期来,学校管理“以物为本”,“见物不见人”,在这种管理的束缚下,往往出现学校无精神、教师少追求、办事缺效率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分布式领导是教育管理中一个新兴的领导学研究领域。面对复杂多变的学校环境,分布式领导是优化组织决策、促进教师员工参与管理的重要领导模式。因此,当学校处于变革发展的条件下,面临加倍动荡的环境时,必须用新的思维整合分布式领导概念,将领导者、追随者和情境放在一起理解。以形成更有效的学校组织结构和流程。  相似文献   

17.
学校的教师队伍由各个不同的教师个体组成,因此不存在对所有教师都适用的管理措施。以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承认教师的差异性,面对不同成熟程度的教师,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实施针对性管理,让教师始终充满为理想而奋斗的热情和动力,在奋斗中不断成长,是教师管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教师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是法律赋予教师的权力,充分体现了学校管理民主化。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形式是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主要内容是参与学校的决策讨论与制定,通过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来关注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决策的周密性和可行性,加强了领导和教师之间的信任沟通,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参与  相似文献   

19.
高琪  张锐 《中学教育》2004,(7):30-31
学校管理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程度,要想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需要激发起师生的内在动机。当然,其中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也许经济学上的一些观点对我们能有所启发,如果学校领导能加以研究,必将在某种程度上提高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沈黎明 《中国教师》2009,(14):53-53
<正>教师民主参与学校管理对建设现代学校无疑大有裨益,但现实中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状况不容乐观,考察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教师民主参与还没有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很多地区和学校尚未能结合各自实际,明确教师参与范围,设定参与程序和途径。二是一些学校领导在自身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