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冬 《山东教育》2005,(7):60-60
《山东教育》是我从教的良师益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有许多困惑和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时教材挖掘得不够深入,有时费力备好的课,达不到预期效果,有时难以洞察学生的心灵深处。困惑时,是《山东教育》给我以启迪;矛盾时,是《山东教育》给我以自信。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山村小学教师。参加工作以来.先是复式教学,担任着两个年级二十七个学生的全部课程,语、数、音、体、美等八门课程全由我一个人教。  相似文献   

3.
何俊 《湖南教育》2005,(17):46-46
1987年《湖南教育》1、2期合刊发表了我辅导的学生的一篇习作。不久,我就收到了样刊,里面还附有编辑部的一封来信及“班主任之页”的组稿提纲。那一笔不苟的字迹,那情真意切的话语,让我敬慕而倍感亲切。此后,我与编辑部开始了书信交流。编辑部每稿必复。我尊编辑为“老师”,编辑称我为“同志”。几来几往,我们也算是老交情了。虽然学生的习作发出来了,可我自己的文章一篇也没有发表。我实在按捺不住了,便诚恳地写了封信向编辑讨教。不出几日,就收到了回信,信中说:一是要有新题材,二是要有闪光点,三是要有真爱,四是要有凝炼的文字。经过这么…  相似文献   

4.
看到“我与《小学青年教师》”征启事,又激起我的情感涟漪。《小学青年教师》(原《小学教学》)伴随我走过的日日夜夜,又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使我备感亲切,备感温馨,促使我欣然命笔,记下《小学青年教师》伴我成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黄瑞 《今日教育》2004,(12):10-11
生活的表层与内核.是凝合还是游离?七月流火.归心如斯一合上书本。放下行囊.我成为《今日教育》一名新成员。走进编辑部,窗影绿藤.墨香浓郁.旧式的桌案和靠椅.几个“书虫”,或睿智、或热烈、或执着,于是.一个个鲜活的角色,一天天真实的体验.点滴累积,开花结果.上演出一幕幕回味良久  相似文献   

6.
黄争荣 《上海教育》2006,(9B):31-31
记得自己还在读初中的时候,已经知道《上海教育》这本杂志了。当时她给我的印象是装帧简单、纸张毛糙、内容单薄,虽然也是图文并茂,但决不像现在这样豪华大气、质感光滑、内容充实、个性突出。当得知《上海教育》即将走过50个春秋的时候,我由衷地感叹她的不简单。这期间不知道有多少人为她的发展和变化呕心沥血,付出了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中有一篇文章《教师成长:对“关键事件”的反思至关重要》。文中这样写道: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专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不断成熟的过程,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很多,既有来自教师自身素质、内在发展动机的因素,也有来自外在的家庭、制度、体制、学校文化、机遇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关于教师成长的研究应该是综合性的整体研究,教师教育教学思想内容的提炼与总结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多维立体的,可以从成长史、教育教学(管理)思想、师德和影响力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中,个人成长史中的“关键事件”尤为重要,因为关键事件经常发生在教师的变化和选择时期,是对教师的职业产生自我挑战的事件,教师通常用这些关键经历来建构其职业生涯故事。  相似文献   

8.
一位青年教师问我如何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告诉他:让思考和实践同行,在教科研中提升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9.
朱永新 《河南教育》2006,(1S):52-53
两个月前,《河南教育》编辑部的涵冰编辑给我来信,告诉我《河南教育》新开了一个《园丁茶座》栏目,第1期的主题是教师成长的故事,已收到好多投稿,希望我在栏目开张之际来捧个场,对发表的作品进行简单的点评,并谈谈对教师成长选题的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10.
“陈老师,爬上屋顶看风景哦!”刚进办公室的门,同事扬起一本杂志就朝我拥来。“什么呀?”“你的大作刊发了!没看见吧,发现奖10元!”听出了同事友好的调侃,我的眼睛一亮“快给我看看。”不由分说,就抢下杂志。《小学青年教师》,果真是它!  相似文献   

11.
《小学青年教师》(原《小学教学》)是全国惟一一份以小学青年教师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教学辅导期刊,深受广大青年教师的青睐。1997年秋,刚刚步入教坛的我就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6年多来,在她真诚的关心和热情的鼓励下,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技艺日渐成熟。回首6年来苦中有乐的笔耕路,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在此,我要发自肺腑地对她说一句:“谢谢您!”我想,一份有分量的杂志,吸引读者的应是她的内涵,《小学青年教师》被辛劳的编辑们予以人性化,有思想,有个性,有品位,通过一篇篇文章让我慢慢学习、掌握、应用,她如良师、如益友,传道、授艺并…  相似文献   

12.
从事视障教育的43年,总会有些挥之不去的苦辣酸甜.为了理想痛苦过,但也幸福过;为了事业辛苦过,但也收获过,以下是我几个真实的故事,也是我迈向专业目标的几个脚印--  相似文献   

13.
青年教师职业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借助教育博客,可以优化成长方式,助推青年教师职业成长。文章从由“传帮带”的“单一式”向“开放式”优化、职业成长由“注入式”向“互动式”优化、教学反思由“零碎式”向“常态化”优化、教学资源由“零乱式”向“条块化”优化等四个优化阐述教育博客的助推作用。让教育博客成为博取众长的学习空间、开放交流的互动平台、教学反思的最佳阵地、知识积淀的管理仓库。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与教育形势的发展,尤其是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教师面临着从思想观念到教育实践方式的转变和更新。从经验型的教书匠到研究型的教师,这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无论就其本身的逻辑来说,就其哲学基础来说,还是就其创造性来说,教师的劳动都不能不带有研究的因素”。那么,研究型教师的内涵与意义是什么?研究型教师应该怎样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桑玲 《上海教育》2006,(9A):31-31
1958年。一群从江浙沪等省市来的南方知青支援边疆建设,来到了位于西北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这群朝气蓬勃的南方知青,用他们的学识,在荒无人烟的贺兰山中播下了明的种子。  相似文献   

16.
近日走访学校.上海市建襄小学校长吴德明告诉我.本学期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正组织教师阅读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是一本好评如潮的通俗教育学专著.不仅获得《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等美国报刊的好评,《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中国媒体也予以极力推荐.  相似文献   

17.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而且是“主动的研究者”,应该提倡:让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  相似文献   

18.
与智者对话     
《小学语文教学》2006,(5):F0002-F0002
退休已七年整,我依旧自费订阅《小学语文教学》。她像我的一位至亲至爱,对她我有难以割舍的情怀。每月对她的期盼,不亚于我对久未谋面从远方而归的亲朋。  相似文献   

19.
名师难忘     
“汨先生”。1979年初秋,高中 毕业的我不经意成了村上的民办 教师,那时我才15岁。站立讲台,望 着年龄只比我小几岁,个子却和 我一般高的初中生,我面红耳赤, 无所适从。由于“底气”不足,讲课 照本宣科,味同嚼蜡。班里“八大金 刚”乘机起哄,教室里乱得像雨后 满塘青蛙叫,我按下葫芦起来瓢,计穷 而泣。背地里有人揶揄我是“汨先生”、 “区老师”,我心里隐隐作痛,羞愧难 当:谁让我把“汩汩”念作“汨汨 ”,“沤 肥”读成“区肥”呢!师 生 情 愫 。 次 日 一 大 早 ,校 长 请 来 了 “ 名 师 ”—— 一 叠 — 《湖南教 育》杂 志 ,并 语 重…  相似文献   

20.
1988年,《湖南教育》以《一支两头点燃的蜡烛》为题报道了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益阳师范高级讲师龚浩康先生的先进事迹。龚先生是我师范的老师,教小学语文教学法。印象中,他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似乎从来不曾停下过匆匆前行的脚步;印象中,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记得当时捧读他的故事,那份感动几乎让我不能自已。我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反复说着:做教师就要做龚老师这样的名师———既是教学能手,又是教研行家。如今我还收藏着那本《湖南教育》,而且时不时拿出来读读那篇文章,以此激励自己不能有一时半刻的懈怠。一晃15年过去了,我没能做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