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象形”“会意”思维规律奠定了传统艺术思维民族性特征基础。“赋”“比”“兴”恰是其运用于艺术表现中的结果;刘勰“神思”说,正是基于造字思维在艺术创造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而作的抽象和概括;“象形”“会意”思维还相应造就了中国传统独特的艺术追求:“意境”和“传神”。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民族性特征,与源于"象形""会意"等造字规律而孕育的民族传统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儒家教育思想主要较倾向于象形思维;道家教育思想则偏重运用会意思维.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民族性特征,与源于“象形”“会意”等造字规律而孕育的民族传统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儒家教育思想主要较倾向于象形思维;道家教育思想则偏重运用会意思维。  相似文献   

4.
象形、会意等造字思维乃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滥觞和原型。原始五行说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据和运用对应现实、具有直观具体性的象形思维;阴阳说则主要是运用会意思维而往较高程度抽象性发展的结果;两者的合流,从思维角度看,亦是依据于象形与会意思维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5.
建国后十七年,主流意识形态的批评者对文学经典的评价认为,不同创作方法之间存在着等级差序。除了按政治意识形态的差别对各国文学经典采取不同的待遇以外,其具体的等级分类还主要有批判现实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积极浪漫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这种等级分类的根据来源于政治一元论的工具性思维,它在对创作方法进行政治定性的同时,也遮蔽了文学固有的认识价值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八年民歌创作中的反现实主义倾向》(见《南京师院学报》一九八○年第一期,以下简称《倾向》)一文,基本论点是说:一九五八年夏季以后的民歌创作,内容极不真实,违反了现实生活,是与人民的爱憎背道而驰的,因此在创作方法上,非但谈不上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而且还是反现实主义倾向的。大家知道,  相似文献   

7.
"象形"会意"作为汉字造字基本规律,其所蕴含、孕育的思维形式,乃是中国传统理论思维模式的滥觞和原型.其对传统文化内在而深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儒家多偏重运用象形思维模式,道家则更多体现为会意思维.偏重并非只有,"象形"会意"的互补,亦可视为中国传统特有的归纳和演绎.整个传统理论根本上正是"象形"和"会意"思维模式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文学的创作方法有以描写现实为主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有以表现理想为主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这是两种主要的和基本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当前,文艺界在关于创作方法问题的讨论中,有些同志对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提出了疑问,理由之一就是“两结合”缺乏历史依据。因此,我们在这里探讨一下我国历代文论中关于创作原则和方法的见解,想来不是多余的事。众所周知,文学史上存在两种基本的创作方法,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一般地说,现实主义偏重于客观事实的具体描写,在表现方法上偏重于遵循艺术创造的一般规  相似文献   

10.
丁玲是一位以现实主义为主而广蓄博纳其它创作方法的作家。她创作的基本精神是现实主义的,但在创作过程中却汲取了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技巧,并把它们创造性地交叉、融合到一起,消化到现实主义的肌体当中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世界,拓展与深化了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1.
坡芽文字只存在象形、会意、指事这三种结构类型,其中象形字所占的比例最大,达62.96%,会意字占30.86%,指事字仅占6.17%。根据坡芽文字的结构类型,并结合其符号体态及功能与作用,我们可以判断坡芽文字正处于"以形表义"为特征的人类文字发展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2.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四种基本思维形式之一。它的表现形式有发散思维、联想思维、创造想象、逻辑思维等。写作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以观察力为基础,有赖于想象的参与,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巧妙的结合,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在写作中创造性思维对写作语言语法中的句式选择、词汇用法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写作水平,还应在写作中培养创造性思维,使两者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3.
在许慎《说文解字》中以“从某,象某形”来分析字形的现象共有93处,其中11个字是甲骨文、金文与小篆字形基本相同的,且许慎分析合理。其余82个字由于时代的发展,字形到了小篆发生了变化,许慎据此来分析字形说解字义不甚合理。据甲金文字形,可将这82个字重新归入独体象形字、合体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五大类,其中独体象形字占绝大多数。从造字角度重新解释这些字的字形结构,有助于释读本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字的90%以上都是形声字。于此,对汉 字的形旁表义功能与形旁的表音功能进行了综述性的评介。  相似文献   

15.
古文字反正无别或倒正无别,是辨析古文字字形常用的重要规律,但不是所有的古地此规律。从甲骨文和加以分析,单纯表形的象形字,多可适用反正或倒正无别规律;含有表示特定意义的指事字、会意字一般不适用反正或倒正无别规律。  相似文献   

16.
会意字是在象形字、指示字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造字方法。它最集中地体现了汉字的表意特征,并由表意进而体现其化意蕴。因此,会意字所要表达的概念是抽象的或较为抽象的。本从两个方面阐述了会意字的会意方法。意在说明:会意字是以意象思维作基础,并抓住生活中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用形象的组合,用画面的意境,揭示着抽象的概念。在揭示过程中,体现着中国先人的思维方式和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17.
《汉语大字典》大约收了420个叠体汉字。重叠类型主要有二叠和三叠;构形模式为会形合成字和会义合成字;构意主要为表位置关系、表数量和表性状。分析叠体汉字的构形与构意,探求叠体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汉字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和使用文字的国家。我国的象形文字比较及致少要早二千余年。殷墟甲骨文并不是最早的文字,我国文字已有八千年以上的历史。从距今七八千年的甘肃大地湾刻划符号到距今六千年前的西安半坡刻划符号,再到五六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等象形文字符号……,中国文字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从古至今仍在流行、通用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古老文字。中国文字是中华各民族的先民共同创造的,不应称作“汉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字的历史超过四千年,其中最早出现的是象形字,随后发展出其它几种字。古字创造是一种与审美意识密切关联的化活动,通过对“六书”中最有特点的象形字和会意字进行分析,得出意象思维是古字造型中的重要特点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0.
从英汉思维差异的角度,分析了两种思维模式在英文段落写作中主题表达、结构安排和语句衔接等方面的体现,指出段落写作教学要注重对西方思维特点的介绍,增强对中西思维差异的认识,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等,提高学生英文段落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