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两个见解不同的人在争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希望是什么? 悲观者说:是地平线。就算看到,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是启明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第二个问题:风是什么? 悲观者说: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  相似文献   

2.
两个见解不同的人在争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希望是什么?悲观者说:是地平线,就算看得到,也永远走到。乐观者说:是启明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第二个问题———风是什么?悲观者说: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乐观者说: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第三  相似文献   

3.
<正>乐观者与悲观者在争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希望是什么?悲观者说:是地平线,就算看得到,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是启明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面。第二个问题:风是什么?悲观者说: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乐观者说: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第三个问题:生命是不是花?悲观者说:是又怎样,开败了也就没了。乐观者说:不,它能留下甘甜的果实。突然,天上传来一个声音,也问了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两个见解不同的人在争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希望是什么?悲观者说:是地平线,就算看得到,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是启明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第二个问题——风是什么?悲观者说: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雨深处。乐观者说: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第三个问题——生命是不是花?悲观者说:是又怎样,开败了也就没了!乐观者说:不,它能留下甘甜的果。突然,天上传来一个声音,也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一直向前走,会怎样?悲观者说:会碰到坑坑洼洼。乐观者说:会看到柳暗花明。第二个:春雨好不好?悲观者说:不好!野草会因此开得更…  相似文献   

5.
你是哪一个?     
两个见解不同的人在争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希望是什么?悲观者说:是地平线,就算能看到,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是启明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第二个问题——风是什么?悲观者说: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乐观者说: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第三个问题:生命是不是花?悲观者说:是又怎样,开败了也就没了。乐观者说:不,它能留下甘甜的果实。第一个:一直向前走,会怎样?悲观者说:会碰到坑坑洼洼。乐观者说:会看到柳暗花明。第二个:春雨好不好?悲观者说:不好,野草会因此长得更疯!乐观者说:好,百花会因此而开得更艳!…  相似文献   

6.
一堂哲学课     
<正>在奥马哈听了一堂哲学课,坐在一群二年级的小学生中间。老师在写字板上写下4个问题,然后统计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学生人数。问题是孩子们自己提出来的:1.什么是哲学?2.大学像什么?3.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不真实的?4.什么东西是有生命力的?统计结果是:第一个问题只有1个孩子感兴趣;第二个问题9个孩子感兴趣;第三和第四个问题各有5个孩子感兴趣。老师说,少数服从多数,这节课谈第二个问题,说出你知道的、好  相似文献   

7.
等待     
选自《经典杂文》责任编辑/珊珊几个老友聚在一起,讨论一个问题:“人生是什么?”第一个人说:“人生就是奋斗。”第二个人说:“人生就是麻烦。”第三个人说:“人生就是奉献,奉献就是幸福。”第四个人说:“人生就是受苦。”第五个人说:“人生如梦。”第六个人说:“人生如戏。”第七个人说:“人生什么都不是。”后来补充说:“你要是知道了人生是什么,你也就没有人生了。”第八个人说:“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人生。人生不同,各如其面。”众人点头称是,觉得个个都活了七十多岁,都有了点沧桑,也对人生真谛有了点体味了,至少是自以为懂了点事情了。只有…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有个动机和目的的问题。根据心理学理论:动机和目的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动机是“为了什么”,是回答原因的问题;而目的则是“达到什么”,是回答结果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就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这句话中的“想  相似文献   

9.
对"教育学者是谁?"的追问,让人想起"谁是教育学者?"的问题,对后者的回答其实是在探讨什么身份的人是教育学者的问题。探讨"教育学者是谁?"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教育学者能做什么?""教育学者敢做什么?"和"教育学者会做什么?"这样三个问题。教育学者能、敢、会具体体现在三个使命的完成上:阅读使命:成就深刻的教育思想生命力;研究使命:成就教育学者身份;写作使命:成就传承和创造教育学说。  相似文献   

10.
如此规定     
全区数学教研大组研讨活动时,一位教师在《年、月、日》课堂教学的尾声,进行了质疑问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一年中有大月又有小月呢?”教师迟疑了一会儿,说“:这是规定。”又有学生举手“:老师,为什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呢?”教师说“:这是规定。”第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而不是13个月呢?”教师说“:这也是规定。”举着的小手不约而同地放下了。教师问“:还有什么问题吗?”一位男生小声地说“:有什么好问的,都是规定嘛!”就这样,在教师的规定声中,结…  相似文献   

11.
轻松一刻     
许云莉 《湖南教育》2005,(22):44-44
新年预言新年快到了,一只青蛙到算命先生那里去想问问明年的运气如何。算命先生摇头晃脑地掐算了一把,说:你明年命犯桃花,你的生命中会出现一个年轻姑娘,她将对你了如指掌。青蛙一听来了精神:这么说明年的青蛙王子是我啦,太好啦。我会在哪里碰到她,是在王子的婚礼上吗?算命先生:不是,在她明年的生物解剖课上。严重问题李老师最近老是头痛,怀疑有什么问题,就到医院照了个CT。去拿结果,李老师很担心:医生,CT显示我的脑有什么问题?医生:什么也没有。李老师:啊,这么严重呀。自知之明老师:你们笑什么?学生:没有。老师:明明在笑,还说没有。是不…  相似文献   

12.
前段时间,我们有许多家长在一起讨论了一个类似的问题:我的孩子不爱学习,做作业特别马虎,不是少题就是丢字落字,这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呢?有的家长问:孩子平时对什么感兴趣?爱干些什么呢?一个家长说,我的孩子爱看童话,一看看几个钟头,吃饭都不情愿,童话中无论什么细节孩子都清楚,甚至能背下来;另一个家长说孩子爱做飞机模型,各种各样型号的飞机都清楚,俨然是个飞机情报专家。还有一些家长说:孩子喜欢玩玩具,总是将玩具拆下来又装上去,不厌其烦的没完没了,真是没办法。听了这些回答,我就对他们说:这些孩子没有问题。他对感兴趣的东西就能专…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学者莫提勒·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一个阅读者的责任,就是要提出并必须尝试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作者说了什么?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这四个问题是一般性问题,适用所有的阅读。这四个问题指向“整本书”的文本内容、作者观点、读者观点、现实意义。只有明白了以上四个问题,我们才算是读懂了“这本书”。那么,实际的教学中怎样解决这四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14.
在饱览奥运会一个个精彩的比赛瞬间之后,你可曾想过一个问题:什么是最难的体育壮举? 体育迷们可能会说: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根本就无从答起。比如说,你怎  相似文献   

15.
说题意 即要求学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从题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关键词语表达的意义是什么三个方面说起。例如: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训练时,可用问题导“说”:(1)题目告诉了哪些已知条件?(2)要求的问题是什  相似文献   

16.
听课四记     
<正>一、"至少"是什么意思?听了一节数学课,要解决的问题是这样的:全班23名学生去游玩,每辆车能坐四个人,至少需要几辆车?老师让小孩反复读这个问题,然后问:有不明白的吗?大家都说明白。只有一个小孩问:为什么是"至少需要几辆车"?不是"需要几辆车"?"至少"是什么意思?这时有人替老师回答说:最少。也就是23个人都拉去,  相似文献   

17.
在作文班里,有许多“名”人趣事,其中最出名的,就属邓嘉雯了,邓嘉雯不仅是作文班里的作文大王,也是作文班里的吹牛大王。一次,作文班正在议论食物的问题,一个同学说:“我一顿能吃两碗饭。”另一个同学说:“这有什么,我一顿能吃三碗饭呢!”邓嘉雯听了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一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段关于基础和能力问题的对话。学生问:我发现教过我们的几任语文老师都一样,在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问题上,一会儿说前者重要,一会儿说后者重要,叫人无所适从。您说究竟什么重要呢?笔者答:这个问题既好答又难答。说它好答是因为只需要答之以“都重要”三个字;说难答是因为你可能误解了老师的意思,才会提出这个问题,这就有个怎样正确理  相似文献   

19.
师:请同学们找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句子。师(多媒体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生:(自由读这三句话)师:同学们,读了以后有问题要提吗?看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生:(沉思了一会儿)生1: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生2: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生3: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位军神?师:同学们真会思考,围绕句子内容一下子提出了三个问题。再读读,看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同学们又会有什么问题呢?生4:(学生读后一脸兴奋)老师,这儿为什么一连串用了三个感叹号?师:你真有一双慧眼,能…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好几年,客观地说还没有什么突出的实际效果。问题在哪里呢?究其原因,课程整合是个新事物,目前没有什么可以模仿的"榜样",所以大家都是在摸索。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课程整合实效不大,信息技术往往成为演戏的道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