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 我们常常用“诗情画意”来说明文艺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境界,可见“诗”和“情”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当然,任何成功的文艺作品,都要抒发某种感情,离开了写情,你的作品是不会打动人心的。我这样认为,感情是作品的内在线索,它可以支配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景物等的表现和抒写,而诗歌尤其要注意抒情,要能够做到“以情动人”. 但是,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业余作者的诗稿,不大注意写情,要么是对某种生活现象作一些表面的描述,看不出作者的感情;要么是对所表现的景象发一些不着边际的感慨。让人觉得作者的“感情”与作品的内容相脱节;还有的是对所写的事物作一  相似文献   

2.
写出感情来     
文章贵乎情。不仅文学作品如此,新闻作品亦如此。新闻作品如何写出感情来? 首先要敢于写情。清代学者袁枚在《读诗品》中说过:“作者情生文,读者文生情。”一篇文章能否抓住读者,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否用真挚强烈的感情影响读者,从而激人共鸣。但也有的同志认为:新闻并非文学,以客观实在为好;还有的同志认为:写情易形成卿卿我我的情调,会影响先进人物形象。这两种顾虑实无必要。前者把写情同新闻的真实性对立起来,很无道理。现实中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新闻作品中如果不去反映和表现这种感情,写出的稿子,就会干干巴巴,一  相似文献   

3.
薛建国 《新闻实践》2012,(11):48-51
评论以思想性见长。而思想性就在于说理。说理需要理性,不可夹杂个人感情,这样才能保证其观点的客观公正。不知从何起。这好像已成为评论者必须遵循的“铁律”。作为长期坚持写时评的传媒人,笔者从实践中深切感受到。评论要据事论理、以理服人,但同时还必须饱含深情、以情感人。惟其如此。评论才能更好地贴近受众、从而唤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一、评论可不可以讲“感情”评论可不可以讲“感情”?这是个问题。感情,是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典型的个人色彩。所以,评论写作不应该掺杂个人感情是业界共识。感情流露,即为情绪的表达,当作者的个人情绪注入字里行间,其评论的立场和观点很可能不被认同。因此,成熟的时评作者“不谈感情”。不谈感情可以,但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板着面孔说话,端着架子训人成了评论文章的通病。  相似文献   

4.
梁爽 《记者摇篮》2009,(4):32-32,28
优秀的人物专题片都是以“情”构成作品主线,“情”已成为当今人物专题片的灵魂。“情”,就是人物专题片中能感动人,能唤起人们思想感情上共鸣的因素,也可以说是人物专题片的主题——在大时代背景和社会变迁中作为个体的人的命运,它包括被记录的人的感情历程和通过各表现手段所渗透出来的电视编导的思想感情。如何做到在电视人物专题片中对“情”的挖掘和表现?  相似文献   

5.
书评作者也与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一样的,各有其“情”(情感)与“理”(理性)。在书评实践中,他们的“情”与“理”也各有其作用。 书评作者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和体验:对自己所喜爱的著作,在评论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兴奋愉快的情绪,多方搜集其优点,予以赞扬;反之,对自己所厌恶的著作,在评论时总是抑制不住自己的主观感觉,不由自主地多方挖掘其缺点和问题,予以否定。这种现象的存在正是书评作者的情感活动对书评的影响、制约和支配的结果。书评作者的情感,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成为他们撰写书评的内驱力。他们一旦感到某一篇作品能扣动自己的心弦,与之形成共鸣时,就会激动不己,浮想联翩,若不命笔,就不肯罢休。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摄影艺术发展进程中,曾经出现过一批寓理深刻而又动人以情的优秀作品。与此同时,由于“左”的艺术教条主义的严重影响,尤其是文化专制主义在十年动乱期间的摧残破坏,大量的摄影作品没能正确地处理“情”与“理”的关系。在一段较长时期的摄影创作和理论评论活动中,一方面无视摄影家感情因素的作用,无视作品的感情色彩,对传“情”设置了种种清规戒律,避之唯恐不及。另一方面又把“理”的含义片面地、狭隘地理解为政  相似文献   

7.
做好播音主持有三个重要的环节:一是悟情,就是播音主持对稿件所表达的感情或思想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与领悟;二是生情,就是将自己的感情与稿件所表达的感情同步,做到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三是传情,就是将自己对稿件所理解和领悟的感情态度、思想观点通过声音传达给听众。  相似文献   

8.
何秋红 《今传媒》2006,(6):59-60
提到抒情性,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散文,是诗歌,恐怕没有人会想到评论。的确,新闻评论作为一种传达意见性信息的问题,重在说理,强调逻辑性和理性,似乎与抒情性不沾边。评论要具有思想已经不是什么问题,评论要有感情,似乎并不被认可。评论界历来提倡“零度评论”,即客观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冷静分析式的评论。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一篇好的新闻评论,光具备理性是不够的,适当的运用抒情性因素,可以达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传播效果。(一)抒情性因素在评论立意上的体现立意关系到评论作品的角度和深度,抒情性因素在评论立意上的表现是作者怀着强烈…  相似文献   

9.
前辈有云,文贵情真。好的评论,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感人。富有感情色彩的评论,不仅可以使读者在思想上受到感染,而且可以增强评论的说服力。因此,要想写好评论,作者除了必须具备的理论家洞察事物本质的眼光外,还必须要有文学家感情充沛的气质。 评论要有真情实感,才能动人心弦。在生活中,虚情假意令人反  相似文献   

10.
一新闻作品中的感情色彩,是吸引读者的磁石,促使阅读的功力。一篇感情充沛、思想积极向上的文章,不但能影响读者的情绪,而且能鼓舞读者的行动。苏东坡说过,一篇好文章能使人“为数日喜,寝食有味”。这味从何来?从情中来!有情有味才能被人接受,只有接受了才能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1.
借助“微工具”平台进行创作,不仅可以让内容更快速地传播,还能实现转载、评论的功能。这些作品以特殊的形式出现,让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评论这种新闻体裁经常要发议论、讲道理,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容易出现"端架子"的现象,使文章变得呆板、枯燥,失去可读性。为了能吸引读者阅读,作者应该多运用群众语言,把评论写得深入浅出;要形象说理,让新闻评论变得生动活泼;要以情动人,让新闻评论有温度,便于接受。  相似文献   

13.
每一次广告播音都要有情感表达,通过生动感人的语言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有句古话说得好:“感人心者莫过于情”。人都是有感情的,我们的社会就是以感情为纽带把人与人组织联系起来的。美国广告专家霍普金曾说过:“要用能激发感情的因素来充实广告的内容”。在当今的广播电视媒体中,情感表现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广告播音中,许多成功的广播电视广告作品证明:富有感情色彩或人情味的广告是具有感染力的,容易被听众、观众所接受。我台播出的山东佳丽日化总公司产品的广告词:“把白云还给蓝天,让美丽回归自然”,播这句话时就要调动激昂的情…  相似文献   

14.
一、寓情于景。作者在采访时,对事件发生的现场,耳闻目睹当场的环境,有的景物对作者触及深,随之荡起思绪,发出感叹,在写环境时,把这些感触、感叹注入环境之中,使环境“人情化”了,这就是寓情于景的手法。 寓情于景,也叫化景入情,是环境描写的一种表现手法。新闻作品总是要表现作者的一种感情、一种思想、一种观点的。这种感情、思想、观点,一般是通过叙述新闻事件,或是通过环境的描写再现出来,读者才容易接受。这是化景入情描写手法的生活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是文学的生命线;新闻虽然以真实为生命,但写得动人、感人的新闻作品,在情字上煞费苦心、倾注心血的新闻作品,则更具有可信度和感染力。新闻作品的情,一方面是作者身临其境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一方面是所写新闻事件本身所富含的动人、感人之情。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的情感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报道总蕴含一定的情感。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心中要充满感情,去挖掘新闻中蕴含的情感,这样才能笔下生情,才能增强新闻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新闻报道中,无论记者自觉与否,他的感情和观点必然渗透于事实之中,不存在纯自然的客观报道。但是,新闻报道中的情感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尊重事实的客观性,遵守新闻自身的规律,融情于事实叙述中。这样,既可以保持新闻的客观性,又能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可接受性。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文学作品调动读者阅读兴趣的一种基本手法。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都…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写作的立论方法指作者在新闻评论写作中分析、评价对象,进行思考、判断,提出见解与意见,形成立论思想的原则和方法。它最终实现在作品上,体现为作品立论思想的特征。所以,通过对一定数量作品之立论思想的特征的分析,可以透视其写作的立论方法。本文选取获第16届中国新闻奖和获第90届普利策新闻奖的报纸评论作品为分析、比较的基本资料。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分别是中美两国最高新闻奖,其获奖的报纸评论作品能反映出两国新闻评论的主流面貌,表现出其各自基本的写作方法。本次所选取的均为2005年的作品。该年中美两国没有大的突变事件,两国的新闻评论写作都在常态下进行,能表现出它们一贯的特点。获中国新闻奖的报纸评论作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专栏言论、副刊言论,共21篇;获普利策新闻奖的评论作品为社论写作、评论、文艺批评,凡30篇。两国作品的体裁样式接近,可比性较大。就实际而言,新闻评论作品立论思想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表达立论思想的核心范畴的特征、评价对象的尺度、立论的态度取向几个方面,它们分别标示思考的张力地带、先在的主观操持和写作旨趣及风格。这几个方面,是本文分析、比较的基本项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物色     
《物色》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六篇。这篇讲情景的关系,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外界景物影响人的感情,由感情发为文辞,說明外界景物对于創作的关系。情和景既是密切結合着,所以要“既随物以宛轉”,“亦与心而徘徊”。一方面要貼切地描繪景物情状,一方面也要表达出作者对景物的感情。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同样,作为评论作者、尤其是党报评论员,也应该多学点哲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才能提升自己的境界,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可以说,评论作者的哲学素养关乎其作品价值的高下。哲学素养使人保持理性思考哲学,在古希腊语中是"爱智慧"的  相似文献   

20.
张兴杰 《军事记者》2001,(10):33-33
清代袁枚在《读诗品》中写道:“作情生,读生情。”一篇耐读的作品,往往是作首先受到感动,然后才写出感动读的章。因此.一篇新闻的采写过程也是一个酿“情”的过程。俗话说:“情到深处自成”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情是如何酿出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