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的时间,是一个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本文认为:毛泽东的有关论述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前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有三个标准,即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传播、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出现;并据此分析了所谓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论断,得出了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和五四运动后传入中国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严复在传播西学、改铸中国传统哲学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颇有见地的方法论思想,如获取知识的方法:即物实测,格物穷理;检验真理的方法:理之诚妄,其证存乎事实;探求真理的科学方法:归纳和演绎;改铸中国传统哲学的方法;去其旧染,择其所善。这些思想曾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今天,梳理并分析严复的方法论思想,对我们借鉴西方的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促进科学和民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传播媒介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的载体。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之相适应,文化传播媒介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大众传播媒介如新闻、出版、报刊逐步向近代化转变;教育从科学的附庸地位解放出来,成为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活动的主体;知识分子从传统的帝师王佐的官僚阶层转变为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这一切,都促进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化传播具备双向性属性,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应有之义。文章在明晰语言教学及文化传播间的关系的同时,通过探寻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价值意蕴及传播原则,凝练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路径:明确传播内容,革新语言教材分析及设计工作;革新传播模式,实现语言及文化的一体化发展;坚定中国立场,明确多元角度的文化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创立了自然辩证法科学,开创了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研究自然、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新纪元。100多年来,自然辩证法在世界和中国都得到广泛的传播。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既要坚持,又要发展;既要进行理论研究,又要联系实际;开展自然辩证法工作,既要有专业队伍,又要与自然科学家结成牢固的联盟;既要提高,又要普及。总之,要沿着恩格斯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这是对恩格斯逝世100周年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6.
伍艳萍 《广西教育》2014,(19):111-113
20世纪30年代,随着奥斯汀的小说传入中国,奥斯汀的文学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对中国作家产生了一些影响:在艺术形式上,推动了中国白话文小说的发展;在艺术内容上,促进了描写普通人的小说的发展;在思想上,推广了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科学和精神是一对孪生姐妹。科学是发现,精神就是发展;科学是发现真理,精神就是传播真理。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这些为人熟知的词汇,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时代风貌。国家要有国家精神,企业要有企业精神,科学家要有科学精神,甚或我们每个人要有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发展的支柱、腾飞的动力和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百工相传和家传技艺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传播的最原始形式。随着弘学的兴起和一批科技著作的出现,从汉代以后,中国的科学传播方式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到了隋唐时代,科技教育走向成熟,科技传播方式正规化,中国科学的传播力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到明清之际,随着科举的日益兴旺,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的传播受阻,其结果是使陈旧的生产力长期维持,无法撬动生产关系乃至整个社会形态的质变。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新闻传播事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事业。政治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思想上是源自于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经济上实行的是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它存在新闻“宣传工具化”,缺乏“法制化”的现象。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应走双轨制发展,分级式管理,法制化之路。  相似文献   

10.
行政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其发展非常缓慢,研究过程甚至出现中断状态。直到最近20年,我国才在行政科学的恢复和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行政科学的发展离不开邓小平的大力支持和积极研究。邓小平不仅是中国行政科学的倡导得,而且是中国行政科学理论的设计和积极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均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二人都对发达工业社会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尤其是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批判。马尔库塞认为,在当代工业社会里,科学技术成为决定一切的因素,科学技术取代传统政治手段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控制形式。哈贝马斯继承了马尔库塞科学技术在社会中起消极作用的思想,认为科学技术不仅成为第一位生产力,而且已经成为社会意识形态。二者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既有一致,也有分歧,文章对此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发展的生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表面上看,环境问题是人们利用科学技术过度采伐和消耗自然资源所引发的,其深层根源是人类在自然观上的人类中心论和科技观上的科学技术决定论这两种观念支配下的对科技的不合理和无限制的应用,或者说是工业文明时代的发展理念及其支配下的生活方式在起作用。只有进行人类文明的创新,变革指导科技发展的伦理观念,建立新的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观,才能实现科技、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STS研究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当代科学技术一体化趋势明显增强,科学和技术已成为一种统一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建制。在社会复杂系统中,科学技术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科学技术一体化发展而产生整体效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系统整合功能,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粟应人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29-132
现代新词语源于现代文化变迁,同时又像一面镜子,反映文化变迁,而且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其产生与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外文化的交流厦某些文化的流行等有密切的关系。新词语不仅反映流行文化的客观存在及文化走向,而且丰富了汉语词汇量和语法结构的变化,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不可否认,部分新词语尚待规范,一些新词语也会时现代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引入风险投资实现我国科技投入机制市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投资是现代资本运作的重要方式,科技投入是实现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风险投资与高科技产业的紧密融合实现了其与科技投入的有机结合,科技风险投资的加大对实现我国科技投入机制市场化,促进科技、经济的发展可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STS教育中发挥着独到的作用。以科学、技术和社会为三个基本支撑点 ,由科技概论、科技发展史、科学重大基本问题、高新技术以及科技与社会的关系五部分内容构成了教材的基本体系 ,体现了《现代科技概论》教材的综合性、选择性、活泼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决定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本质联系,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这种曾被淡漠、肢解了的关系又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以至在学科领域内出现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作用、相互跨越的交叉学科、中间学科和边缘学科,这就宣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分野并立的时代已经结束,二者有机结合的理论学科大科学学必将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8.
分析大科学时代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科学家责任的必要性,探讨大科学时代科学家责任的内涵与构成要素。认为在大科学时代,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科学家责任的范围和要求都较小科学时代更为复杂。为此,科学家不仅要负起强制性责任,还要关注倡导性责任;既要通过严谨的创新活动,扩展科技知识系统,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还应监督科学成果社会应用的合理性,思考、预测、评估科技知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发展对伦理道德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以新的科技伦理精神丰富一定时代伦理道德的内容,以新的科技手段推动伦理道德建设,对伦理道德的进步产生积极效应;也可能引发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导致伦理道德的败坏,产生负面效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受到伦理道德的规范。以正确的伦理道德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是要科学认识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辩证关系,同时赋予科学技术发展与时俱进的伦理道德视野。  相似文献   

20.
在大科学时代,综合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其综合创新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工作者作为拥有深厚学科专业技术知识的社会主体,应当充分认识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把握新科技革命给我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下决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这是时代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要求,也是每一名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