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阅读2006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顿生七色彩练舞空、铺地乱花迷眼之感。命题者的创新理念、人文意识和匠心智慧所培育的“题花”,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2.
阅读2006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顿生七色彩练舞空、铺地乱花迷眼之感。命题者的创新理念、人文意识和匠心智慧所培育的“题花”,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3.
2010年全国中考作文命题可谓彩练舞空,乱花迷眼。命题者的创新理念、人文意识和匠心智慧所培育的题花,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在此,借用江苏南通卷作文题,让我悄悄地告诉你。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数学课堂教学异常繁荣。层出不穷的教育理念、版本各异的教材呈现、精彩纷呈的名师引领,真可谓是乱花迷眼。打开《数学》课本,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袭来,一线教师迫切需要一双慧眼,看透雾里的花,认清知识的内核。笔者在教学“生活中的比”一课时,从“比”这一数学知识的本原出发,层层剥茧,直抵知识内核,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当北京考生打开2010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凝聚”倏然跳入眼帘。在北京考生“凝聚”思考的同时,笔者的目光也由此处的“凝聚”而移向全国100个作文题,发现2010年中考作文命题园圃七色彩练舞空,铺地乱花迷眼,命题者的创新理念、人文意识和匠心智慧所培育的“题花”,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6.
1.找准题眼,明确题意·试题是一主谓短语。“懂得了”三字当为题眼,它确立了章的写作角度:既须写行动实践,更要写心理感受。其中“了,’字透出由“不懂得”到“懂得”这一思想变化过程的信息。题中的“我”决定了重点不在写别人,只能是“我”自己;别人的事情,只有对“我”产生强烈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原以为触手可及的目标却突然隐进繁花丛中,虽然众里寻他千百度,也还是乱花迷我眼,直到不见。然而,在我还未饮完这杯苦酒时,不期而至的幸福已在虚掩的门外等候……  相似文献   

8.
金茵教育诗     
与人类发展时刻相伴随的,是教育;传递人类文明接力棒的,是教师。然而,当信息化风云改变了我们的生存,当21世纪的阳光普照大地,我们忽然发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需要重新来认识。教育究竟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有人理直气壮:教育是传授知识,教育是培养能力;有人始终坚持:教育是考试分数,教育是升学成绩……一团团迷雾,让老师们辨不清方向;“乱花迷眼”的改革,让人们目不暇及……在有着三千年悠久历史的齐国古都,在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的临淄大地,有一所年轻的学校,有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教师,他们用自…  相似文献   

9.
严文华 《农村教育》2005,(12):47-47
长期以来.关于“好课”标准的议论犹如“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有人说课堂教学是科学,具有内在的严密的逻辑关系,好课应该是可以效仿的;有人说课堂是艺术,应该超越规范的条框,呈现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个性,因为每节课的对象或其状态、情境等因素都不可能相同,因而好课是不能复制的。新课改的推行,激起了教育视点的多元化,新理论、新观念、新模式层出不穷,各路方家言之凿凿,各有所标,而身在基层的教师面对充耳的杂音、迷眼的乱花无所适从,犹似邯郸学步,新套路没能学会,旧招式却已荒疏。……其实各种关于好课的论述皆有合理的要素,但因视角、经验、主张的不同而不免有所局限,甚至褊狭。  相似文献   

10.
我原以为触手可及的目标却突然隐进繁华丛中,虽然众里寻他千百度,也还是乱花迷我眼,直到不见;然而,在我还未饮完这杯苦酒时,不期而至的幸福已在虚掩的门外等候……  相似文献   

11.
聪聪迷眼了     
聪聪在外面玩儿。一阵风吹来,聪聪迷眼了。令聪聪觉得不舒服,用手去揉眼睛。k‘手丘幼翰会跑到:,小沙睛的。兰令聪聪说:“我要告诉小朋友们,迷眼了一定要哭。”聪聪迷眼了@谢沁立 $华泰工作室~~  相似文献   

12.
近日,在各大校园的BBS上冒出了许多相互打听违约金的帖子,一些大学生尚未和单位签约就先问违约金,看来,似乎是今年就业形势一片大好,就业的机会太多,所以乱花才迷了毕业生的眼,选不过来?  相似文献   

13.
大城小爱     
立骨:使主题集中的“点睛之手” 立骨.就是用一字或一词或一句话概括全要旨。用它作为纵贯整个布局的中心.是一只“点睛之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立骨于“这几天,我心里颇不宁静”一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蕴藉着一个“乐”字。高考作也不例外,譬如2006年全国卷满分作《阅读是一种孤独》,立骨于“阅读是一种孤独”,采用段首亮出论点的形式组构全: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全把“阅读”的感觉用“孤独”概括.既首尾圆合,不枝不蔓;又一目了然。集中鲜明。古人作爱讲眼,就是认取全之“眼”.而“眼”即是作对笔下事物的特有发现或独特感受;今人作所说“立骨”。就是深究材料内蕴。抓取核心意义.并将它一贯到底。掌握“立骨”的主题表现手法有助于考生提炼素材.集中主题,在考场作上,这种手法大有作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许多人都参观过我的书柜,他们都说我是个“小书迷”。为什么呢?因为我的书柜里摆满了书,作文的、科学的、童话的……什么样的都有。但这一次使我这个“小书迷”的称号更真实了。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关于好课标准的议论犹如“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有人说课堂教学是科学,具有内在的严密的逻辑体系,好课应该是可以效仿的;有人说课堂教学是艺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呈现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个性,因为每节课的对象或其状态、情境等因素都不可能相同,因而好课是不能复制的。新课改的推行,产生了教育视点的多元,新理论、新观念、新模式层出不穷,各路方家言之凿凿,各有所标。而身在基层的教师面对充耳的杂音、迷眼的乱花无所适从,犹似邯郸学步,新套路没能学会,旧招式却已荒疏。其实各种关于好课的论述皆有合理的要素,但因视角、经验、主张的不同而不免有所局限,甚至狭窄。  相似文献   

16.
放学以后,几个“柯楠迷”和“包打听”、“全知道”,悄悄跟着晓雪拐进了学校旁的一条小巷。  相似文献   

17.
设置好的“文眼”,不仅能统领全文,还能引领读者的理解思路,使文章脉络清晰。设置好“文眼”,还能造成悬念,引领读者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应试作文要有意识设置、突出“文眼”来突出文章中心,以便阅卷老师能尽快明了文章的主旨。  相似文献   

18.
教育技术不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婢女,也不是教育学工具性存在的应用现象,更不是技术哲学的衍生领域,而是具有丰富内涵及独特品性的自为存在。始于“电化教育”,兴于“教育技术”,纷争“信息化教育”“网络教育”“智能教育”诸多称谓,逐现乱花迷眼困惑。疏辨教育技术概念,厘清教育技术内涵,廓定教育技术外延,以此绘就中国式教育技术现代化发展蓝图。教育技术是教育领域的“技术”学科,与科学思维催生的教育科学关涉“教育是什么”以及哲学思维涵化的教育哲学追问“为什么教育”不同,探寻以技术逻辑简明有效地回答“如何教育”,极力促进有效学习行为及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人生之舵     
《人生之舵》一从大自然的“变”与“不变”中引入话题,提出观点“变与不变,须掌握船舵,选准方向”。继而围绕中心,从两个方面阐述了“什么可变”,“什么不可变”,并引出对当今一些社会现象的思考,深化了主题。从内容上看,本切合题意,中心突出,有丰富详实的论据,有一定社会意义,针对性强;表达上,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代的文学是无主潮的多元化文学,琳琅满目,乱花迷眼。你唱你的调,他吼他的腔。你新他更比你新,你怪他更比你怪。各领风骚三五天,谁也不买谁的账。八十年代为文学提供了以往难以想象的艺术空间。但同时新形势下也带来了新麻烦。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景象一旦真正出现,文学界失去钦定的大一统价值尺度,“红灯绿灯一齐亮”,你追求的正是我攻击的,我扬弃的正是他的命根子,“否定之否定”规律无情而又荒诞地在文学领域广泛地发生作用,使一贯向往于“长治久安”的中国作家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蒋子龙语),手脚无措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