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荆轲刺秦王》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问题困扰着笔者:“荆轲”能算一个英雄吗?他似乎只是一个“失败的刺客”而已。《史记·刺客列传》记载了五个刺客的事迹。除了荆轲之外,另外四个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以说都是胜利者。  相似文献   

2.
叶存洪 《江西教育》2002,(11):14-14
教师是“宣传队”,是“播种机”,一个人一生大约1/5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不可谓短暂,而且这个年龄段又正是人生可塑性最大的阶段。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比其他任何职业都更需要重视自己的形象建设。教师假如只是一个标签,只像一个符号,不具备某种形象,那么他的教育影响是十分苍白乏力的。我们用以下语言给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画张像也许过于绝对,似乎一棍子打倒一大片,但画出来后,或许还是可以找到不少面熟者:上课时他站在讲台上,犹如“阳光普照大地”;与学生交往时,他总以权威…  相似文献   

3.
《教育》2007,(13)
“今年,我许了几个愿:我和春天有约,春暖花开的时候,我要走下病床,走出病房;我和夏天有约,艳阳高照的时候,我要和全军战友一起庆祝人民军队的80岁生日……”对于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来说,他的人生之路比平常人更多了些崎岖坎坷,每个人生阶段似乎都伴随着磨难。然而,他始终没有被这些磨难击垮。方永刚出生在辽宁省朝阳市一个小山村,从童年到少年时期,贫穷就一直是生活中最大的难题。上高中时的方永刚常年  相似文献   

4.
蒙雨 《师道》2002,(1):7-8
阿赵是我朋友的朋友,湖北襄樊人。我们的交往不多,仅有的几次,也只是一些泛泛的问候。听说我们杂志要设一个反映教师情感生活的栏目,他竟在一个深夜里给我打来了电话: “或许我的经历不算什么,但这是我心里的故事,整整十多年了都没有向任何人倾诉过。”“我的过去似乎都在跟教师牵扯不清,我想我需要一个倾听者。”他在最后说。  相似文献   

5.
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他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他说:其实,这座雕塑原本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其多余的边角去掉而已。 真的,在人生当中,每一个人都是一座雕塑,只要去掉“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人生,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6.
他似乎天生就是一个喜欢重新开始的人。他的学历虽说只是读了两年成人会计专业,可他不顾家人的劝阻,也不要父母给自己安排的秦皇岛税务局的一份工作,要只身闯荡北京。那一年,他21岁,并不知道何谓“写字楼”的他却想进入北京的写字楼。这又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7.
没有人离得开教育,哪怕他从未上过学。不只是“学校”才是教育的场所,“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教育无处不在。一个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在17岁那年,吴秀波被查出肠癌.经过一个半月的治疗,推进手术室,割掉40厘米的肠,切片以后才发现是误诊.而在推进手术室的时候,这个小伙子已经触到了死神,感到了无常,带着手心里写下的两个字“挺住”,开始了他对人生和人性的思考. 他喜欢发呆,发呆也是一种思考和沉浸吧.据他说,他可以呆呆地冲澡冲上三四个小时,似乎在想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想.  相似文献   

9.
“人生没有意义。”十七岁的孩子考完学期测验后,忧郁地说。
  “为何没有意义?”我们关切地跟他沟通。
  人生的意义何在?我肯定,十七岁是不会有答案的,二十七岁都很难。  相似文献   

10.
朋友     
初中时有位朋友曾经对我说:“朋友只是人生寂寞旅途中的同路客,他可能随时拐弯,这是他的自由。”后来,他又说:“对于很多朋友,我们都只是曾经以为不会忘记。”现在想来,好多朋友,真的只是存在于我们的回忆中了。而回忆就像是昨夜遗失的梦,有些挥之不去的空缺的苍凉,亦有些清晰的泪水痕迹。聚散都是缘。我们能做的只有把握那份缘,把握一份永恒的诗意。  相似文献   

11.
青春是美丽的,大凡每一个成功者都有自己闪光的青春,而这青春的闪光将成为人生中向着真理不懈追求的火炬。日前,记者采访了现年38岁的科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陈章良教授,他谈到对人生的感受时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我的脚步匆匆,从不肯有半点松懈。”他正是靠自己...  相似文献   

12.
网上聊天只能是一种心情的宣泄,它牵强虚渺,并无真正的意义。人们都这么说。与他的第一次“见面”还是在一年前的一个早晨,我登录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小网站。在一个仅能容纳15个人的小小聊天室里遇见,当时里面只有3个人,除了我和他以外的另一个人没过两分钟就溜之大吉!似乎整个网络里就只有我和他,我们尽兴地聊了一个多小时,没有任何告别地就各奔了东西。本以为只是网络海洋中两滴恰巧相遇的水珠,却在几天后的另一个网站又“见面”了。在满是陌生人的环境里显得格外亲密。两次的巧遇让我们相互了解。他叫不明,比我大一岁,是个画油画的男孩。不明是个很认真的人,对所有事都很用心,他对颜色颇有自己的见解;在属于他的世界里天是橙色的,太阳是蓝色的……  相似文献   

13.
晚自习上,全班学生都在认真地做着作业,我在教室里踱步巡视着,窗外似乎有些凉意。“小淼!”突然,一个中年妇女拎着一个装满衣服的袋子出现在教室门口,原来是小淼同学的母亲担心他着凉而来送衣服给他。说实话,十一二岁的孩子住在学校里,的确是时时刻刻令父母牵挂,“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相似文献   

14.
童年的价值     
周国平 《课外阅读》2009,(16):23-23
在人的一生中,童年似乎是最不起眼的。大人们都在做正经事,孩子们却只是在玩耍、在梦想,仿佛在无所事事中挥霍着宝贵的光阴。可是,这似乎最不起眼的童年其实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季节。粗心的大人看不见,在每一个看似懵懂的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灵魂在朝着某种形态生成。  相似文献   

15.
童年的价值     
在人的一生中,童年似乎是最不起眼的。大人们都在做正经事.孩子们却只是在玩耍,在梦想,仿佛在无所事事中挥霍着宝贵的光阴。可是,这似乎最不起眼的童年其实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季节。粗心的大人看不见。在每一个看似懵懂的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灵魂在朝着某种形态生成。  相似文献   

16.
也许你永远不会相信,人生真的似乎有冥冥之神在照管着。这不,回眸我的人生,似乎就是以“十二年”为一个时间节点展开:1973~1985年是“求学人生”;1985~1997年为“执教人生”;1997~2009年是“教研人生”。那么,2009~2021年(按浙江省的当下规定,我可工作至2021年退休)应当是什么人生呢?感谢任鹏杰社长的约稿,让我有了一个回眸过去、思考未来的契机。站立当下,细细思之,以下五个主题词对我的“教研人生”行走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17.
回国前夕,我只是跟美国朋友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我要回国发展了”,却意外地见他们都带着羡慕的目光感叹.“你一定在国内有好的机会了”。似乎在许多同人眼里,如今有本事的人,都想着回国,美国的吸引力已所剩无几——清新的空气、不太贵的教育和医疗养老,仅此而已。他们都认为,中国才是真正干事业和施展人生的大舞台,“海归”是一大批海外学子和华侨的“时尚”。  相似文献   

18.
崔鑫没有想到升入初中会是自己人生噩梦的开始,他最终把自己带到了天堂。 噩梦来自于崔鑫的一名同班同学。每天走进校园,他都必须面对这位同学的“折磨”。终于,在忍耐了一个多学期后,为了彻底结束自己在校园的“屈辱”生活,结束每天帮别人代写作业的“奴才”命运,这个13岁的男孩在一个周日的午后,用打好的绳套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似乎尽在意料之外,却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见到刘冬生那一刻起,便有太多的出乎意料。出乎意料的年轻,出乎意料的谈吐,出乎意料的经历。而这只是众人眼中的表象,变化于他,是人生的一种常态,是一种知己知彼、运筹帷幄的从容。  相似文献   

20.
“电脑”对我这样一个农村教师来说似乎是遥远的事,“玩电脑”也只是在电视节目中见别人玩过,“玩电脑有何利弊?”让我解答也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摸都谈不上,焉谈利弊? 事有凑巧,广州一笔友竟然向我请教,说他的孩子拥有一台电脑,天天上机,天天着迷,如何是好?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