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正规的姓氏制度究竟溯源于何时:一般认为源于夏代是可信的。这是由于我国历史发展到夏代才开始出现国家。在夏代以前仍属部落联盟时代。在部落还未形成联盟时期的初级阶段,大抵为图腾社会。其后期人智渐开而知己身之所自出,父之于家庭亦渐有其地位。遂由图腾祖信仰转为崇拜始祖,又因族外婚之发达,每一图腾团皆杂有数种以上之图腾信仰,搅乱一团信仰一图腾之成规,以致失去图腾本来之价值。由此,遂以祭祀拜祖代替图腾信仰、以图腾物号作为其族号以别于他族。此乃为姓之由来。于是图腾团组织变为族组织,图腾社会告终而姓族社会起而代之,是为姓氏首次演变,亦可言为姓之产生。自此姓即成为血统世系所系之中心。而此时期即为母系社会时代。由母系到父系社会大约完成于夏代时期。亦即“姓”与“氏”的正式产生时期,《国语》记  相似文献   

2.
抓好品德教育,培养合格人才□江苏省徐州市青年路小学李忠勤思想品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我们青年路小学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建设方面,坚持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课堂”入手,使三者相互协调,形成合力,促进了我校...  相似文献   

3.
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 ,担负着为社会发展不断输送人口的重要职责。每一个家庭所担负的教育职能是其它任何形式的教育所难以取代的。当前 ,我国部分家庭仍然延承“养儿防老”、“望子成龙”等封建传统教育观念 ,不能正确地树立家庭教育的社会化目标———为社会发展、祖国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这是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主要根源 ,也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身心不能健康发展 ,不能顺利适应社会或服务于社会的关键所在。使千千万万家庭树立家庭教育社会化目标 ,不仅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人口素质 ,而且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这就需要全社会给予高度关注和…  相似文献   

4.
严格的家教会给人的一生留下明显的痕迹,中国自古历来重视“家训”,强调“严训”,所谓“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教育子女要依据社会、家庭的规矩,训练孩子按规矩成长,才能成为有模有样的人才。这种见解似乎无可指责。一个社会必须用一定的标准去要求社会成员,家庭教育也应力求使孩子符合社会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一种规矩。那么孩子按规矩发展成长是否就一定有利而无弊?我认为肯定不是的。教育孩子不能没有规矩,又不能完全依规矩,这之中的分寸  相似文献   

5.
夏史渺茫,有关的文献都是西周以降的,考古发现也不为多,且尚未显现出明确的系统来。最近出土的丁公陶片,其符号尚未能识,我同意裘锡圭先生的意见,目前尚无法断定这些符号跟古汉字有关,而且,丁公陶片的出土地也不属夏人活动的范围。可以说,关于夏代,目前还没有直接的文字材料。缘乎此,我们根据考古发现及后世文献去寻找夏代的史影,去推测夏代社会经济状况,就需要特别谨慎,切忌用商周之事去附会夏史,不能以局部文化去解释整个夏文化。这一点,在理论上大家都是赞成的。但是,在具体的研究中,一种整齐化的倾向却普遍地表现出来:用后世的习惯去蠡测夏代社会,用夏文化以外的文化去阐释夏代,用夏代的局部状况去代替整个夏代的基本状况。这种倾向,在夏代经  相似文献   

6.
赵成增 《辅导员》2009,(10):62-62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学生的德育工作,仅凭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合力,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其中,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也是学校和社区德育工作的桥梁。但是,由于家长的文化素质、成长背景等因素的差异,使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德胜  李佳易 《新教师》2023,(12):7-10+3
从伦理关系来看,家庭、学校、社区(社会)是不同的伦理实体,各有功能,不能互相替代。研究家庭作业最重要的是看家庭作业施行的伦理后果。家庭作业的普遍、长久施行,使家庭变成了“附属学校”;使家长变成了“助教”;使学生变成了没有下班时间的“上班族”;使学校没有边界、责任没有尽头;使社区变成了“学区”。家庭作业所带来的问题不容回避,需要理性地面对,寻找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素质教育普及和深入到学生居住的社区街道和家庭,我市一些学校少先队组织和社区街道居委会相结合,因陋就简地建起了“多功能社区少年儿童活动站”.这些活动站,是里巷、胡同、大院、自然村等城乡居民区少年儿童校外活动的阵地实体,是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新创造,值得推广.社区活动站的优越性第一,社区少年儿童活动站,是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的新的结合点.便于使三个方面的教育相互通气、衔接,相互支持、配合,形成“立体化”教育网络,建立优化的“教育场”,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9.
王海涛 《教师》2012,(19):90-90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局限在教室内进行口头说教,而应联系社会与家庭,并以此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所以,我们在教学“品德与社会”或“品德与生活”课时.要实施开放教学,把教学带人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到现代“狼孩”的故事都无不说明了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不能单单依靠学校、社会、家庭中的某一方面去做,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建立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为主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教育环境,协调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间的关系,使三方教育建构成“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配合密切”的良好教育场,才是实施协同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我校在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2.
“尊王”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从五帝时代开始形成的,它在夏代得到确立,并盛行于殷、商、西周时期。“尊王”观念缘起“攘夷”使命,王权随“攘夷”领导权转移。春秋时期周王室式微,丧失“攘夷”领导权,新的王权中心于战国时期形成。  相似文献   

13.
家庭道德教育就是根据家庭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去训练、陶冶每一个家庭成员,使他们形成相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感情和道德习惯,最后使遵守这些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成为每一个家庭成员自觉的道德需要。 家庭道德教育是提高精神文明程度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要把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变成人们  相似文献   

14.
巩固提高“普九”水平.满足广大群众对子女学习的要求和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是农村实现社会文明、经济繁荣重要保证。多年来,我镇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法》,全方位、多层面构建“控辍”的有效机制.坚定“一个也不能少”的“控辍”目标.形成“一生流失,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依法制辍,  相似文献   

15.
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是家庭、社会、学校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如何把各种教育途径联结起来,使德育工作形成合力,形成统一的思想品德强化训练过程,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和人格精神,这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1987年开始,我区在市教研室的直接主持下,在研究学校内部德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构想,并进行了近三年的实践。“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是指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统一指导下,以学校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国家形成后,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和法律实践的进行,出于对司法官吏的培养、法律知识的宣传及法学理论的研究等需要,法制教育活动也开始出现。探讨先秦时期法律的传播教育的状况,有助于了解我国早期法制的发展进程和加深对法律在当时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一据史书记载夏代已产生了我国最早的学校,如《孟子·滕文公上》里讲到夏代就“设为序学校”,以教育培养子弟。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有射御礼乐等。传说中的夏礼是由原始社会末期祭神祈福的祭扫仪式改造而成,以《史记·礼书》所讲的“上事天,下事地,酋先祖而隆君”为主要…  相似文献   

17.
现在学校德育大多依赖学校教育这个载体,致使学校德育显得苍白无力,产生了“学校千日功,不抵社会一阵风”和“五加二等于零”的现象。如何使学生健康成长并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大难题。实施“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的策略,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脱节的矛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社会化网络,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夏文化探索是我国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所共同关心的一个重大学术课题。因为夏代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即有阶级的奴隶社会的第一个王朝。由于这一时期,遗留下来的文献记载很少,因此,必须仰仗于考古学对地下遗址的发掘。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相结合,才能不断解开夏代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不解之迷,才能使探索夏文化的工作取得丰硕的成果。在探索夏文化中,调查和发掘夏代的都城遗址,是解决夏文化问题的关键之一。本文仅就登封告成王城岗城址与禹居阳城的问题,来发表一点个人的意见,以期对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有所俾益,不妥之处,敬希指正。文献上有关“禹居阳城”或“禹都阳城”的记载不少。譬如,《古本竹书纪年》:“夏后氏,禹居阳城。”  相似文献   

19.
为了帮助中职“学困生”摆脱各种不良影响,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文章首先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分析了中职“学困生”形成原因,然后据此提出了中职“学困生”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变革家庭德育,需要重视科技跃升与物质积淀、地缘与人口结构变迁、生活方式与社交模式转型、社会分化与阶层固化加深以及特殊家庭现象日益习见等因素。现阶段家庭德育中诸如家庭智慧与安全感缺位、德育者育德能力和化人水平欠缺、父亲德育角色缺位、犯罪预防与“德育爱”背反等困境比较突出。基于此,强化家长实质性德育参与,凝聚家校共育合力,培养和提升家长的德育胜任力,统摄各方面德育影响,优化多育并举,形成以能力发展与使命自觉为基础的家庭德育内生动力,是家庭德育质量提升的内在诉求;重构社会环境与家庭的“符号互动”及“结构功能”关系,变革社会之“道”以引领个体之“德”,强化“互联网+”信息社会之家庭责任担当,完善社会工作嵌入融入,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配置,打造社区家庭“共建共治共享”协同育德机制等措施,是家庭德育外围生态变革的关键理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