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捷克诗人赛弗金尔说过“我为能感到自由而写作”。相信这句话会让每位老师怦然心动——因为自由意识的唤醒。新课标在总目标中关于写作只有一句话“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自己的”,是每个人特有的,是独一无二的,他人无法全面获悉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一种生活的折射,一种情绪的流露,一段与自己的对话、与生活的对话。教师必须尊重她、呵护她,而不是牵绊她。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原动力。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关于学生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不难发现,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应有整体思路,要循序渐进。正是改变过去教学中的弊端与不足的大好时机。根据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作文教学必须做到有序、有方、有效。  相似文献   

3.
李志群 《考试周刊》2010,(25):54-54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相似文献   

4.
2011版课标关于习作教学的总目标是这样描述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课标重视学生作文的基础积淀,明确了习作的要求:写作内容“具体明确”;语言运用“文从字顺”;表达技巧根据“日常”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张健 《陕西教育》2009,(5):72-72
一、运用兴趣的“迁移”,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都为“习作”,到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作文提出明确要求:“写话要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写作的目标:“能具体明确、文字通顺的表述自己的思想,能根据日常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之一是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写作素材来源于学生的广泛阅读、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日常人们的生活语言。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探索和总结一下农村初中学生如何在这三方面积累写作素材的: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让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进行情趣式作文练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目标规定得十分明确:“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是小学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么怎样使学生爱写作文、乐写作文、写好作文?笔者认为应抓好指导和讲评两个环节,让学生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而农村学校学生写作文存在怕写、厌写的畏难情绪,不敢于写、不乐于写、不愿意写。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把注意力放在写作的实践上,主张多写多改,逐步做到乐写、会写、愿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其中,“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重在自我表达,发展个性;“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重在交流信息,传达思想,适应社会需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应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个总目标呢?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标对习作提出的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要求并不高,实际情况却是学生们都知道要写具体,都爱写具体,却都无法写具体,往往是短短的三言两语,稍长的却是空洞无物,或是记流水账。笔者经过观察分析,认为有以下3个因素影响学生习作难以做到“具体明确,文从字顺”。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学生作文是“习作”,就是学生自己学习写作、练习写作,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旨在鼓励学生不拘文体,自由表达。表自己的真情,达自己的本意。  相似文献   

13.
郭根福 《云南教育》2003,(31):14-16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写作的总目标作出了这样的规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一总的目标要求,在四个阶段目标中得到了具体的落实。根据小学生和初中生认知发展的差异,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低年级的写作称之为“写话”,把中高年级的写作称之为“习作”,这种名称的变换,从本质上来看,是没有区别的,因为写话、习作、写作都是“用书面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意思”,只是表述的要求不同而已。“写话”属于写作的启蒙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一、作文教学总目标与学段目标、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在课标中,对总目标的表述侧重于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学段目标中,则更多地体现三维教学目标,每个学段目标第一条都是着眼于习作兴趣的培养,后面的几条才是有关观察、表达等能力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要求“乐于书面表达”;第三学段则要求对写作的意义有所认识而发展写作兴趣,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七到九年级学生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眼和心,写出个性,写出神思。才能纵则千载、横则万里,才能写出珠玉似的声音、风云般的气色。  相似文献   

16.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是能具体、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规的表达方式写作。那么,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如何通过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内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郭永萍 《云南教育》2004,(19):42-4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是一个较为概括的目标。在从事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小学生作文应紧紧抓住真实、创新这两个要素。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教学目标中提出要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因此,在初中三年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教学目标中提出要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因此,在初中三年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关于“习作”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里明确地告诉我们习作教学也要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效统一。由此看来,教师能在有效时间内高效地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轻轻松松地习作,是作文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所以,探讨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成了岌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习作教学现状,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