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师政治部主任写了一个小品,一家杂志拟刊用。编辑去电话与这位主任商量:可否将其中一个地方改改。这位主任接到电话提出,如果不改,也许效果更好。那位编辑听完主任的理由,非常高兴,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末尾还叮嘱这位主任,希望以后多写独具特色的东西,多提不同意见,因为这样编辑喜欢,读者喜欢,部队需要。由此联想到时下有些新闻报道人员,绝对“尊重”编辑意见,对编辑的话只会“是!是!”“好!好!”,没有一星半点异议。只要编辑编稿,换上啥例子都行,怎么改都可以,那怕面目全非,只要作者是自己的名字就行,以致所“写…  相似文献   

2.
社科学术文稿编排标准化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栾生 《编辑学报》1999,11(1):55-57
社会科学学术文稿的编排应该实施标准化编排,但目前在这方面还存在着观念技术上的诸多障碍,有关部门应对此做出要求并系统地修订有关标准条文,同时广大作者编者、作者和读者也应强化文献标准化意识。  相似文献   

3.
我一直告诫自己:别干很快就会后悔的事。可今天还是干了一件。因抵不过朋友老张的再三叮嘱,答应了他写一写我所认识的罗涛。回到家我就后悔了,我问自己:你认识罗涛吗?此言一出,众人哗然,还以为魏三爷说笑成习,这  相似文献   

4.
《信息系统工程》2005,(1):26-26
哈尔滨汽轮机厂在内部信息整合所遇到的困难.让人觉得有些意外.企业内部员工并非对IT技术不热心.甚至有些部门还自行开发了很多应用软件。那些有抵触情绪的部门只不过是他们对先前应用的软件已经掌握的比较熟练.不愿意改变已有的IT现状,在企业准备实现内部信息平台的时候,此前已有个别部门在自行建设内部网络.而且有些部门还开发了一些简单的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5.
晓波同志:几次来信都收到厂。你转业后到市报做了编辑,大家都很高兴。你思想上有些苦闷,我看主要是对编辑工作的严格要求,一时还不适应造成的。你选稿不当,上级对你批评;修改稿件不慎,作者责难;校对不细,出了“洋相”,被在全社公开“点名”。这些对你是有些难堪。但从长远讲,这_批评对你是有好处的随着实践经验的丰富,你会认识到,这是对你J爱护_你说,这样的‘叫。事”就如此严厉批评,有点想人通,我看恐怕问题就出在你的这种认识上。其实,你说的小事,作为编辑决非小事、你可能还记得,报社的同志有句“行话”,就是“编…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作为我国文献编目领域的主要参考工具书,在理论方面尚存在定义不准和概念不清的问题,个别规则条文也有不合理之处,有些示例甚至存在错误,尤其是其全部示例均为手工编目格式.这与当今我国图书馆界普遍采用的CNMARC格式严重脱节,应从文献编目理论及文献编目实践两方面考虑对其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7.
《电子出版》2004,(8):48-53
有些遗憾,就在笔者准备记录这段故事的时候,"主人公"已经有些力不从心,它不想再像以前一样,把未来的生命奉献给毫无意义的走马观花式的旅行,那样收获太少而且疲惫不堪,因此,它想在概念以及形式上做出一些改变,并且叮嘱人们千万忘记它的过去,要好  相似文献   

8.
近来发现有些报刊头条新闻缺乏分量,新闻质量不高。 报纸的头条令人不“头”读,这不仅影响了报纸的宣传效果,还会使报纸脱离群众,成为一张不受欢迎的新闻纸。  相似文献   

9.
每位作者公开发表的第一篇作品虽然难免稚拙,但作者自己总是倍加珍惜的。 1978年,我国著名作家周立波病重住院治疗期间,对前往医院看望他的长媳徐裕豪说:“我开始写作是在上海劳动大学读书的时候,那时我 21岁,曾经写过一篇小东西,叫《买菜》,投到上海《申报》馆,很快被登出来了。这是我公开发表的最早的作品。”周立波还叮嘱说:“你们如果能找到它,就拿来给我,我想再看看。”令人遗憾的是未等到家人将刊载《买菜》这则短稿的旧报找到,周立波就逝世了。   一位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作家,在临去世前还念念不忘他在数十年前公开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推进,网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为用户查阅、利用的档案:电子公。电子公大大方便了社会各界对现行件的需求,提高了档案界的知名度,使档案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理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赞誉。但有些电子公在制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不规范,有些件打不  相似文献   

11.
卢国军  眉坚 《出版参考》2004,(10):47-47
脑袋已经被“屁股”决定了还不自觉,有些知识分子大讲“个人主义”时,已先把自己与民族和国家分开了。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中图法使用说明》关于“论述几个主题的图书归类”一节叙述得脉络比较清楚的话,那末“论述一个主题的各方面的图书归类”一节则在叙述时有些不甚清楚。从文字上看,五个条文中只有兼论学科理论和应用的图书可依主题归类,也可按方面归类。最后一条是从不同学科论述一个主题的,从文字叙述看似乎是依主题归类,实际上却是按方面归类。其余三条大都依主题归类。北图俄编组分类标引的实践表明,有时同一条文有依主题归类的,也有依方面归类的;有时给两个分类号,呈现出复杂情况。现分别叙述如下:(1)“论述主题的一个方面的图书,应依主题的具体内容并根据分类法的规定细分”。这是《使用说明》的第一条条文,但没举出实例。有人著文建议举出实例,并建议条文改写为“应依方面的学科性质归类”。我们的工作实践表明:两方面的例子都有,不能硬  相似文献   

13.
只上班,不发工资,况且持续了19年之久,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天方夜谭的事,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公安局一级警司李学民身上。19年来,没有编制的李学民虽然干着一个警察应该干的工作,但却没有享受到警察该享受的任何待遇,并且还受尽周边人的各种异样眼光。  相似文献   

14.
提及苦情戏,在笔者的印象中,往往是“看了第一集就知道最后一集的内容”,主人公成天哭哭啼啼、委曲求全,情节老套,毫无可看性,即使广电总局不着手整顿苦情戏,观众也陷入了一种审美的疲劳状态。在人们审美情趣要求越来越挑剔的今天,这阵似乎与时代有些脱节的“苦情风”还能热多久?  相似文献   

15.
张云瑾 《图书馆学刊》2007,29(2):123-124
探讨了《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第二章部分条文和例子存在的用词不准确、表达不清楚、规定不合理、举例不恰当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关于书籍各“器官”的名称,人们常见的封面、封二、封三、封底等,无须解释,但还有些不常见的叫法和“器官”,还不甚了了。如:  相似文献   

17.
要说春节期间最热门最抢眼的电视节目,我以为在联欢晚会之外,礼品广告也可以算一个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这两句广告词不说妇孺皆知,也决不比那些蹩脚的电视剧的“知名度”低。尤其出彩的是说“收礼”的那一位,一个“门户”半开的胖小孩,他实话实说,童言无忌,把父母“不收礼”的“潜台词”说“漏”了出来,电视机前为礼所困的老老少少都被他幽了一默,逗得乐了一回。不过,这条广告逗人是逗人,但细细体味,又觉得把儿童拉进礼品收送中来,有些不是味儿。中国的“礼文化”已经够发达了,现在还在花样翻新,大人们…  相似文献   

18.
石翼 《军事记者》2005,(7):69-69
“来”和“去”是我们写稿时常用的两个字,但从学员的来稿看,许多同志将这两个字用错了。当然,有些人是由于粗枝大叶造成,也有些人属于不懂得这两个字的不同用法。这里,先举几个来稿中的例子——  相似文献   

19.
对<书刊报>的两句宣传用语:"不做新闻做旧闻,把旧闻做成新闻" ;有些读者不太理解,有的还有些误解,不理解和误解的原因是我们没有让大家了解这两句话的来龙去脉,因此,对于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两句话,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做些介绍, 以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20.
习惯与自然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干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可这荒谬的场景在印度和秦国随处可见.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