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伴随中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以及对国际话语权的追求,国际传播逐渐从战术层面的对外传播上升至战略层面的国家能力,成为中国国家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方面反映出实践层面的国家力量的增长,中国已经具有相应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象征层面的国家意识的强化,即向世界更多地传播中国,让世界有更多机会了解中国与理解中国。我们进行国际传播的基本诉求是让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了解而不误解中国,正视而不  相似文献   

2.
踏上自强之路的中华文明古国在新时期发出“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心声。外宣工作就是一项文化传播工作,但外宣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化传播,如何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这是我们外宣部门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本文试图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探析文化传播中存在的“误读”与“虚构”现象,并由此确定我们的外宣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当今时代,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随着中国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前所未有,"中国热"持续升温。如何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我国国际传播的战略课题与重要使命。为此,近年来,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充分发挥企业优势,采用市场化、商业化模式,以  相似文献   

4.
孔子学院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学院自2004年设立以来已经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孔子学院在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世界对中国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加强国际传播力建设,让世界准确、客观、全面地了解和认知中国,是摆在中国媒体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国际传播力建设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我们能否摆脱传统的"外宣模式",改变长时期并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的针对性不够强的"泛传播"现象,实现国际传播的有效性,取决于我们的媒体在精准传播方面的理念更新与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6.
<正>国际传播能力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当前,伴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裂变式飞速发展,引发了世界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新兴媒体发展之快、覆盖之广超乎想象,对传统媒体带来很大冲击,打破了信息传播时空,颠覆了传统新闻规律,刷新了传统新闻传播理念。着力打造现代新型主流媒体,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是适应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  相似文献   

7.
<正>《人民日报·海外版》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张面向海外、以海外中文读者为主要对象的综合性中文日报,也是世界了解中国、中国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创刊30多年来,海外版跨越千山、远渡重洋,发行到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全球华人的"无价家书"。作为海外版新媒体转型的重要平台,海外网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国际传播的重要职责。如何顺应全球媒体融合的大潮流进行自我变革,更好地向海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成为海外网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这一大背  相似文献   

8.
2005年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让世界上那些了解和不了解中国的人们通过汉语这个传播的使者走近了中国,感知了中国。在当今这个多元世界中, 语言担负着和平使命,它是国际间交往和文化传播中不可或缺的桥梁。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成立于1987年,是由国务院11 个部门领导组成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设置在中国教育部内。国家汉办始终以“向世界推广汉语,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了解”为宗旨,致力于让汉语走出国门,走出亚洲,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对外传播是我国新闻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所说的对外传播即我们习惯所说的“外宣”,就是通过向世界客观、全面地介绍、报道中国,让世界正确地了解中国,树立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世界信息传播业方兴未艾,第四媒体(互联网)崭露  相似文献   

10.
认知偏差是跨文化新闻传播需要应对的一个重要挑战。随着国际舆论环境日趋复杂,中国新闻的对外传播需要不断拓宽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发挥中国叙事的主场优势,创新报道方式,以拓宽海外受众观察中国发展实践的视角,弥补西方媒体以惯性思维与意识形态偏见带来的认知偏差。从事对外传播的国内媒体也需要对自身的认知惯性和局限保持敏感,不断拓展国际视角,提升中国叙事的感染力,让中国的发展实践和逻辑被更多海外受众所了解。此外,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舆论场,中国媒体应该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发挥增进了解、消除偏见的作用,为加强友好合作、促进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繁荣鼓与呼。  相似文献   

11.
<正>国际盛会的举办,既是一座城市塑造国际形象难得的机遇,也是提升对外传播能力的有益实践。2014年,南京以实现"中国梦"核心价值内涵为统领,以举办青奥会等国际盛会为契机,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中华文化、彰显城市魅力的过程,通过事件营销、整合传播、文化浸濡等手段,转变成提升南京城市国际形象传播力、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成效,让南京更加鲜明地融入世界,让世界更加生动地了解南京。  相似文献   

12.
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外宣理论研究基地和思想库。十年,是一个终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对外传播理论研究事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对外传播理论研究必须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立足我国对外传播的当前实践和未来趋势,研究新实践、新技术条件下的新问题。如何进一步加深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如何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核心价值观?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对外传播?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解答,将对我国未来的对外传播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服务工作大局的对外传播理论体系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从事国际传播不仅要关注海外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还要了解国人怎样看世界。了解、呈现中国公众的"世界观念",可以为他国公众认识中国提供参照系,让世界听到中国公民的声音,同时为我国政府制定外交政策提供舆论支持。我们的对外传播需要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从广大群众中寻找"合法性"来源,有利于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对外传播不仅需要"宏大叙事",更需要"民本关怀",倾听广大群众的声音,让世界看到"中国态度",彰显大国气度与大国风范。而中国民众的"世界观念",即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国内媒体的报道。为避免误导国人,国际新闻报道从业者需要明确我们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局限性,克服普遍存在的"崇洋潜意识",尽可能到事件源头去寻找、报道国际新闻。  相似文献   

14.
权威人士阐述说,所谓对外传播报道中国,其对象是指外国人以及生活在外国的华人、华侨。这个特定的群体很庞杂。中国对外传播的目的和使命,就是要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让世界更好地认知中国,维护中国在全球的良好的大国形象,从而营造出一种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氛围。正因其立足国内而效果又在国外的特性,故此,对外传播在原则上,乃至技术层面处理上都与对内报道有着  相似文献   

15.
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是改革开放时期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方针,反映了我国已具备了成熟的开放心态。但由于历史上的封闭和政治、化上的差异,中国与世界相互了解也存在着许多障碍。如何消除误会乃至冲突,让不同的价值观获得沟通和理解,这是国际传播和化间传播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所以说,讲究化策略,具有一  相似文献   

16.
<正>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断言:中国不大可能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因为中国没有可以输出的价值观和独立的思想体系。如何驳斥这位夫人的断言,其实可视为中共执政理念对外传播一个重要课题。若使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其中的难点之一就是使其了解中国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但对于新闻媒体来说,传播一个政党和其执政理念往往是外宣工作中最难的一个部分。由于意识形态和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沿着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戏曲这个轨迹去研究,通过对戏曲翻译传播研究来了解认识中国戏曲传播动态过程。研究将采用实证素材的方式来阐释中国戏曲在外文世界里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让世界读懂。《经济日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贺信精神,积极落实中央指示要求,把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牢记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重要职责,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统筹内宣外宣,着力创新经济报道理念和方式,提高经济报道质量和水平,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努力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相似文献   

19.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是要让世界全面地认识中国,也为人类社会进步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讲好新中国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对外传播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新中国史研究深刻回答时代新课题,也需要讲好新中国故事回应世界关切。为有效应对讲好新中国故事工作中仍存在的一些困难与挑战,应加强统一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和协同配合;加强理念创新,构筑全领域传播矩阵和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加强风险研判,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差异传播渠道;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好国内国际两支队伍。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的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西方主流媒体的关注。作为当时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国际传播话语权的美英等国媒体,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正确诠释,从舆论道义上支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进而影响着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派驻新闻记者和机构,促使世界全面了解中国抗战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多年觊觎中国之后膨胀的侵略野心有些按捺不住,中日关系开始紧张,引起了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