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3月13日,美国宣布联合欧盟与日本就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诉讼,认为中国采取的限制措施抬高了稀土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使美欧日企业在竞争中陷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2.
随改革开放步伐进入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我国长期对日本推理小说采取排斥态度。据国家版本图书馆的资料,从1949 至1978这30年期间,仅在1965年出版过1种日本推理小说,即文洁若翻译的松木清张的《日本的黑雾》。“十年动乱”之后情况大有改观,仅1979至1986的8年间, 就翻译出版了11位作家的55种日本推理  相似文献   

3.
我的家乡是日本长野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有很多的日本农民和生意人到中国的东北寻找工作,所以长野县的人民对中国怀有很深的感情。“二战”以后,长野县的日中交流活动也很活跃,受这种环境的熏陶,我也很关心中国,所以上大学时,我选择了中作为我的第二外语。  相似文献   

4.
李艳 《文化交流》2004,(2):69-70
王选是谁?一个民间传奇式人物、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诉讼原告团团长。她没有显赫的职位,更没有什么特殊的背景,但正是她,一个在日本留学多年的普普通通的中国女子,却以桀不训的毅力,带领一群七老八十的日军细菌战受害者,与日本政府进行了8年不屈不挠的较量。她试图让人们明白:日本细菌战的罪恶不大白于天下,人类文明史将蒙受羞耻。如果日本政府不谢罪赔偿,她与日本的较量将永远不会停止。王选与揭露细菌战罪恶结下不解之缘,说来很偶然。1995年,在日本求学8年的王选准备赴美国深造,就在此时,一则关于细菌战受害者要求赔偿的报道和一幅照片…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6月29日,美国独立性民间调查研究机构皮尤研究中心发布了关于中日形象互评——"敌对的邻居:中国vs日本"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86%的日本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仅11%的日本民众对中国做出了正面评价。近年来各种民调机构的调查结果也表明,日本对中国的好感度持续走低,这一现象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正一位朋友问我:"白居易在生前就知道自己在日本很火吗?"仔细想想,这个问题要分好多层次来解答——白居易生前,他的诗歌就被传抄到日本了吗?白居易知道他的诗被传抄到日本了吗?白居易生前已经在日本火起来了吗?白居易知道他在日本很火吗?中国导演陈凯歌曾将日本著名作家梦枕貘的作品《妖猫传》搬上银幕。在梦枕貘梦想中的大唐盛世,有两位主角穿梭其中,串起了一个关于神怪的故事。其中一位是日本著名的"弘法大师"空海,而另一位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诗豪白居易。  相似文献   

7.
王婷婷 《文化学刊》2015,(2):130-13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来语的译借方式和接受程度是文化交流在语言上的反映。本文从中日两国奥斯卡电影译名中的外来语使用情况入手,分析两国的文化差异。中国在引入外来语时尽量使用汉字进行意译,体现了大国文化心理的保守性;日本则舍弃汉字,采取完全音译的方式用表音文字片假名进行书写,体现了日本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驻日本记者于青已经在日本这个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生活、工作多年.今年3月11日,他在日本东京亲历了地震,同时也很关注中日两国媒体有关此次震灾的报道。他分析了我国媒体在此次震灾报道中的整体表现,并对如何改善今后我国的对日传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笔者在日本讲谈社研修了近5个半月。讲谈社是日本最大的综合性出版社,与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间的出版交流项目持续了二十多年。作为第23期研修生,笔者与其他两位业内同行一起走进这家日本出版巨头。在讲谈社,从销售部门到图书、杂志编辑部、数字出版部,我们与讲谈社员工交流切磋、参与业务例会,每个部门多则一周、少则3天。这次研修为我们近距离观察日本出版现状、了解日本人对中国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007位日本民众的问卷调查,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在日本民众中的传播和影响,为提升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吸引力、进而改善日本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提供了策略建议。调查发现,大熊猫、茶和中国烹饪是在日本知名度和喜爱度双高的中国文化符号;日本民众对中国文化产品的喜爱度、接触度和购买意愿都不高;有半数日本民众都赞成仁、义、礼、恕、信等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对公正、自由、平等和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较高认同。  相似文献   

11.
<正>一、研究缘起1.对"言论NPO"调查数据的再思考日本民间非营利组织"言论NPO"于2014年9月9日公布了在中日两国实施的舆论调查结果。关于中国对日本的印象,回答"不好"和"总体来说不太好"的中国人所占比例为86.8%,较2013年时的历史最差值(92.8%)相比略有好转1。"言论NPO"这个数据是否也反映了肩负着中国未来的中国大学生对日本形象的看法?如果不是,那实际的情况是什么?多年来,中日都有学者对中国  相似文献   

12.
困难与机遇     
为实现外宣刊物读者年轻化的战略目标,努力改变《人民中国》读者老化、发行下滑的局面,人民中国杂志社派出以副社长兼副总编丘桓兴为团长,以东京支局长于明新、编辑刘文哲、翻译王众一为团员的代表团,于1996年10月13日至22日在东京、冲绳进行了考察。代表团在日本进行了紧张的考察活动,先后会见了中国广告社社长寺田亘利和日中青少年旅行财团理事长村上司郎;与东方书店社长福岛正和及出版部人员进行了座谈;同中国书恳会的东方、亚东、内山、燎原、中华书店社长进行了交流;在明治大学与学习中文的大学生座谈交流;拜访了我国驻日使馆的新闻参赞;访问了饭能市《人民中国》读书会和日本专家平井辉章等。在访问座谈中,我们就日本青年关心中国  相似文献   

13.
日本红学家大高岩(1905年10月—1971年4月)在大学毕业之后因为喜欢《红楼梦》而自费来到中国,于1929年6月—1932年1月之间,在大连、北京、上海等地度过了两年零七个月的"流浪"之旅。大高是日本较早系统研究《红楼梦》的学者,其《红楼梦研究》是日本第一部红学专著,他对《红楼梦》的喜爱甚至到了要为此舍弃亲友和祖国的地步,在古今中外红迷中实属罕见。同时,大高岩还是较早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翻译与研究的日本学者。本文通过大高岩旅华期间的日记《燕京日记·沪上日记》,梳理以下三大问题:大高岩的旅华动机、目的、经过;他在中国期间的红学研究及其他学术活动;他笔下的中国形象。这些内容,不仅为研究这位超级"红迷"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还有助于了解那个特殊时期中日民间交流的一些淹没在历史潮流中的珍贵细节。  相似文献   

14.
《人民中国》自1953年创刊以来,已走过了风风雨雨的50年。在这50年里,《人民中国》面向众多的日本读者,介绍了中国的方方面面,赢得了广大日本读者的好评和信赖。在《人民中国》发展壮大的半个世纪时,日本各界的朋友们把《人民中国》杂志视为中日友好的桥梁,支持我们、激励我们、关注我们的成长,并为扩大《人民中国》的读者倾注了辛勤的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15.
大正—昭和前期(1912—1949)年之间,日本有十多位学者撰写了14部"中国文学史"著作,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这一时期日本学者所撰"中国文学史"著作,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关注:一是目标读者不同,"文学史"著作体例不一、难易程度不一;二是已有学者同步关注中国"当代"文学史;三是对"文学史"体例有新的理念和尝试;四是仍有少数作者持杂文学观念;五是中国本土学人所撰"中国文学史"著作已经传入日本,两国学者之间已经有了"互动"关系;六是已有学者着眼于中西、中日文学比较。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11月至12月,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与华通明略(Mill Ward Brown)、Lightspeed GMI合作开展了第三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与2013年相比,此次调查新增日本和澳大利亚,调查范围覆盖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印度、南非、巴西和中国;调查问题涵盖了中国整体形象、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科技等方面,并结合2014年的世情、国情,增加了对中国主办大型国际活动的评价等,更加详实、立体地呈现出国际社会对2014年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李迺涛 《文化学刊》2014,(2):138-142
日本统治大连长达40年之久,为了消除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达到长期霸占大连的目的,日本殖民当局在大连地区极力培育殖民文化,大搞民族歧视,推行奴化教育,处心积虑地推出了一整套渗透日本文化、摧残中国传统文化的殖民文化政策。我们通过分析神道教的起源、演变及特点;殖民统治时期,神道对大连的宗教侵入;神道教对大连社会生活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揭露殖民统治时期日本对大连思想文化的侵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日本一衣带水的邻国,中文辞典在日本的大量出版反映日本人对中国的关心,表明中日关系正在增进。日本出版辞典最具权威性的岩波书店于1999年5月末出版的《现代中国事典》发行仅仅两个月就销售了1万册,在中国图书专卖书店畅销书中排名第一位,且热卖不止。购书人  相似文献   

19.
日本仿佛是由一个个珠花项链串连而成的美丽岛国.静静地伫立在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海上。但是这个国家好像总是离我们既近又远.近的是1884年.如同欧洲的艺复兴的日本明治维新.给日本带来了社会变革的勃勃生机。中国清末时期,孙中山等一代革命志士为寻求革命真理而蹈海赴日,直至时隔百年的今天.中国留学亚洲的留学生仍将日本作为首选之地。但是一百多年来.曰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两次路上中国的土地,烧杀掳掠,这给中国人民造成了“百年悲情”,加之近几年纷扰不断的“钓鱼岛”纠纷.日术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对中国人民感情的伤害,都使这个本来离我们很近的国家在心理上好像拉开了一个距离。但是世界大同是人类的理想.即使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两国处于交战之际,也从未能湮没两国人民盼望世世代代睦邻友好的心声。何况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和平的历程是应该永远朝向未来的。  相似文献   

20.
《人民中国》1996年11月号以《用心灵描绘中国大地》为题,大篇幅介绍了日本画家鹈崎博及其在中国的创作活动。该文在日本引起众多反响。在杂志尚未发行前,日本《读卖新闻》“人物”专栏就作了先期报道:“代表中国的综合性日文月刊《人民中国》杂志将在11月5日发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