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北京的城市形象在国际舆论中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北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现代中国的国家形象,它充满活力,同时兼具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北京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也频频成为国际舆论批评的焦点。本文旨在研究北京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的效果问题,调查国际受众对北京城市形象的认知状况,评估北京在国际上的形象传播现状。  相似文献   

2.
<正>打造城市形象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其首要的任务是传递文化意义,而这一过程与受众对其周围世界的解读紧密相关。因为各类社会群体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个人经历不同,所以他们对城市文化的理解存在区别。由此不难理解,即使中西方受众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他们对该城市形象的解读彼此之间也会存在差别。基于此,本研究试图探讨受众特征对城市文化内涵与特色建构的影响,为北京形象传播的内容与途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研究以外国留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作为切入点,从细微处出发,了解这一特定群体对北京城市形象的具体感知  相似文献   

3.
大型活动与城市之间具备极强的关联效应,已成为打造城市形象的重要路径。以进博会为例,融媒体传播矩阵的构建助力城市形象"出圈",同时其国际化传播手段创新也促使城市名片"出海"。大型活动在树立城市国际形象方面具备机遇和优势,但也面临"蒙特利尔陷阱"、突发事件破坏形象、忽视国际受众反馈等问题。在以大型活动为契机提升城市形象时,需因地制宜,在大型活动中着力推广地方城市品牌;政企与民间团体多方参与,共同助力城市形象建设;利用大型活动,积极开展面向国际的城市公共外交;开辟国际传播新媒介,让城市形象走向世界;及时获取国际受众的反馈。  相似文献   

4.
正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城市间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加强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是增强城市软实力、提升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何结合城市特色与发展实际,面向海外受众开展富有成效的城市形象国际传播,是对外传播领域正在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武汉市委宣传部将经贸联系较为密切的英国作为目标国,以世界名校剑桥大学学子为目标受众,以英文主旨演讲为重要载体,开展城市形象推介,影响未来有影响的人,产生热烈反  相似文献   

5.
城市国际传播CITY BRANDING分享全球城市传播案例探索城市形象传播规律助力城市国际传播计划搭建学界、业界与国内外城市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将国际城市中品牌建设、公关活动的优秀案例引进来将中国城市中极具特色的国际传播案例推出去专题分析境外媒体对中国城市话题的关注及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在城市间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塑造与对外传播城市形象,增强城市软实力,是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城市"视觉名片"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在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知名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结合城市发展实际,面向国内外受众推出特色鲜明、广泛认同的城市形象宣传片,是国内各城市正在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正>国际自媒体成为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新场域,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国际自媒体中北京城市形象传播的特征。国际自媒体中有关北京的信息涉及的主要方面包括文化艺术、旅游、体育、政治、科技创新等议题。信息的主要倾向为客观为主,正面信息多于负面信息。正面倾向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旅游和文化艺术等议题,负面倾向主要集中在政治、环境问题、社会和交通等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北京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外大传播》2014,(1):31-33
城市国际形象属于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范畴,是国际人士对城市形象的认知,是国际媒体所呈现的城市形象。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性要素,当前城市国际形象的建设与推介被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面对全媒传播、全球传播、全民传播的时代背景和媒介环境,如何突破城市国际形象传播的现实困境,实现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创新,是当前应该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城市国际形象属于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范畴,是国际人士对城市形象的认知,是国际媒体所呈现的城市形象。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性要素,当前城市国际形象的建设与推介被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面对全媒传播、全球传播、全民传播的时代背景和媒介环境,如何突破城市国际形象传播的现实困境,实现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创新,是当前应该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一、城市国际形象传播的背景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飞速发  相似文献   

10.
潘虹燕 《文化学刊》2023,(10):141-144
基于对成都的城市观察,探讨城市传播力与体育文化的融合情况。通过对城市的体育文化、文体生活、媒介讯息等进行资料搜集、田野调查、深度访谈、数据分析等,发掘人们对城市体育的集体记忆、文化感知,在此基础上分析城市的赛事传播现状,结合城市赛事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人们对城市形象的认知和理解,研究与受众诉求相契合的赛事传播路径。最终在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上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旅游城市的形象传播是一项综合的工程,任何一种单一的传播方式都不能保证预定的传播效果。旅游城市形象传播还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任何一种急功近利的方式都不利于优质形象的累积。面对复杂的受众构成、分散的传播信息、多样的传播媒介,旅游城市形象传播应采取整合传播的方式,形成受众与旅游城市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节点,广州的城市形象对外传播具有的战略意义已上升到一个新高度。与此同时,媒介技术变革给国际传播领域带来了新变化。研究表明,微信是中国境内国际受众使用频率最高的中国社交媒体,这为广州城市形象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和路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调研方式获得在穗外国人微信使用的内容偏好和  相似文献   

13.
<正>在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国际舆论场争夺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紧扣国家战略、创新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结合城市特色与发展实际,面向海内外受众塑造与传播城市形象,是地方外宣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武汉市委宣传部紧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围绕"中国企业如何造福‘一带一路’国家和人民"的主题,组织记者分赴"一带一路"沿线13个国家,探访武汉设计  相似文献   

14.
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文化策略就是在城市形象元素的资源库中提炼、发掘与扩散能体现城市精神的地脉和文脉,为城市形象对外传播提供身份性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城市文化是城市形象的根,是城市形象本质的抽象、积淀和塑造。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媒体时代,城市形象的传播主要是政府通过引导传统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在这样的格局下,传播是由政府主导的主流媒体"单向"的传播给受众;政府可以通过"议程设置"引导受众的关注点;可以通过履行"把关人"角色,消除传播中的"杂音",城市形象的正面传播居于主要地位。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中心地位被罢黜。本文基于传播学理论,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传播格局的变化,并站在政府的角度上,围绕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媒介等要素,提出了一些城市形象传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形象传播的危机应对也作为重要课题被提出。一直以来,城市形象传播多是以政府的宣传部门为主,引导主流媒体对城市新闻、城市活动进行报道宣传,因而传播内容与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可控的,形象危机频发的概率较小。但在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内容日益透明,城市形象传播面临着很大挑战。一盘"天价虾"、一个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形成城市自身独特的品牌和传播力是城市化实践中的重要一环。城市形象越来越成为衡量城市全球竞争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挖掘城市自身的文化优势,并通过艺术传播的加持,形成可感知和可认知的城市品牌价值内涵,提升城市形象的独特性与吸引力,已成为城市国际传播、构建城市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方面。城市品牌及其传播力建设,既要有艺术的想象,也要有科学的路径和方法,特别是艺术思维、艺术思想和艺术方法,在城市品牌塑造和国际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谢稚  孙茜 《对外大传播》2013,(12):35-37
在跨文化传播中,文化的间接传播和直接传播决定文化差异对受众接受度的影响。文化差异和受众接受度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文化干扰的强度。本文通过对中英合作拍摄的《美丽中国》(BBC版和CCTV版)两个版本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如何减少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差异,提高受众接受度,增强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城市形象是一种主观印象,是经由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以及个人经历、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主观见诸于客观的信息处理过程,取决于公众对其所获取的有关城市信息的接触、加工、理解和记忆1。对绝大多数没有来过北京的国际公众来说,北京超出他们的直接经验范围之外,大众媒体对北京的报道构成了北京的媒体形象,并凭借传播的持续性、重复性和广泛性,成为海外民众认知、接触、理解、评价  相似文献   

20.
<正>引言在影像技术滥觞之际,城市形象片已然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部分,并且构成了城市以及国家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2011年"中国名片"之城市形象片系列,就在有"世界的十字路口"之称的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播出,作为中国国家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举措,上海则是这个系列第一个亮相的中国城市。城市形象片既是媒介技术的产物,媒介变迁必然是影响城市形象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