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旗下讲话”是升旗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要形式。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本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国旗下讲话”,达到明理、动情、导行、育人的目的。但据我们在小学视导所见,不少学校的“国旗下讲话”还有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其存在的不足有“五缺”:1.缺乏明确  相似文献   

2.
国旗下讲话是一种情境教育方式,在广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创设高效的国旗下讲话的育人情境,是取得德育实效的根本保证。本文在阐述情境教育这一教育模式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创设高效的国旗下讲话的育人情境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严平 《江西教育》2012,(Z4):22-23
"文化育人"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思想,他指出:"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那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等称谓,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在广义上说,文化育人的终极目标是铸就人性的美德,让人们在核心价值观的选择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养成知荣知耻的价值取向。从狭义上说,文化育人就是  相似文献   

4.
一篇文章应付差事,缺乏系列化、连续性的教育内容,教育效果欠佳。二是忽视道德教育的内涵,口号说教,形式呆板,内容空洞,无法让学生产生思想共鸣。笔者认为,科学地把握“国旗下讲话”主题的设计原则,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充分发挥“国旗下讲话”的积极作用。故提出设计“国旗下讲话”应遵循的五条原则,与同行切磋共进。  相似文献   

5.
"文化育人"是一种创新性的办学理念,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和职责,也是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塑造高校精神的基础和保证。新疆高校把握"文化育人"的内涵,应从"文化育人"与"国际视野""德育为先""教书育人"等方面的关系入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大学精神来建构"文化育人"的核心内容,通过树立"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育人"与"思想育人""创新育人""实践育人"相结合、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重视高校精神塑造和贵在文化自觉等路径,为社会培育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创新型人才,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服务。  相似文献   

6.
公安特色文化资源是构建公安院校特色育人体系的本源性要素,在育人实践中发挥着独特的"浸化""感化""教化""潜化"等功能.实现最大限度发挥公安特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应充分挖掘其理论内涵,强化其"核心感染力";丰富多重体验,激活预备警官的"文化认同感";聚焦育人目的,提升预备警官的"素养涵纳度".  相似文献   

7.
现在,“国旗下讲话”已成为各校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庄严的国歌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令人难忘的国旗下讲话……在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也有一些学校,没有把国旗下讲话这一教育形式很好地运用起来,或者虽然形式上照样做了。但是教育内容缺少计划性,针对性,准备不够充分,教育效果自然就受到了影响。那么,“国旗下讲话”的内容与形式应该怎样选择和安排才好呢?我有这样几点建议。一、内容安排要有计划性。一个学期有许多次国旗下讲话,每次讲话准备讲些什么,学校要有一个初步计划。  相似文献   

8.
2007年3月5日的《德育报》"国旗下的讲话"栏目刊载了我的一篇短文《植树更要护树》。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有人做过实验,当人们要锯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2020,(1):81-81
重庆永川卧龙中学地处永川区新城,建校近30年,秉承"让每个生命绽放精彩"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海纳百川,扬长致远"为校训,着力构建并实施"扬长教育",系统推进"扬长立德""扬长启智""扬长健体""扬长创意""扬长强心"等"五位一体"综、合改革,逐步建成要素活力强、育人质量优、"扬长"特色明的内涵式发展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啦啦操推广先进学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主题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重庆市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先进学校"。  相似文献   

10.
李君 《考试周刊》2014,(9):150-150
作为育人主阵地,学校必须旗帜鲜明地防范和反对邪教,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防""反"邪教"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防""反"邪教的教育工作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本文从保障、关键、核心三个方面介绍了学校"防""反"邪教的举措。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依然存在"教教材多""课堂讲授多""课堂提问多""学生作业多"等"旧四多"现象。为了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充满语文味、更具实效性,我们的教学要努力向"多读书""多动笔""多讲话""多活动"这"新四多"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2.
"立德树人"理念下的高校协同育人机制是要通过整合教育资源,让各个育人要素协同合作,共同致力于"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分析"立德树人"与"协同育人"的概念,指出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纪念日,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倡导文明和谐新风,近日,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册山街道中心小学开展了以"和雷锋精神同行,与文明礼仪相伴"为主题的学雷锋系列活动。学校利用开学典礼和国旗下讲话,向全体师生发出"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倡议,组织低、中、高年级学生分别开展"雷锋故事交流会""我身边的活‘雷锋’征文""续写雷锋日记"等活动,让雷锋精神走进课堂,走进学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一个学校多年来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横向比较多个学校所采用的国旗下讲话的形式,笔者发现,这道学生教育管理上的"大餐"明显存在着一些模式化所带来的传统弊病——国旗下讲话的主角是教师,鲜见有学生上台亮相的;国旗下讲话的形式是灌输式,很难听到从学生中来的反响;国旗下讲话的内容则更是"理想化",讲的内容一般来自网络上通用式的文章,与本校的实际、与学生的实际距离较远,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更为可惜的是,一个学期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环境能促进人的知、情、意、行的内在转化,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让每一面墙都说话""让每一处景都育人"应该成为环境布置的价值追求,在育人的过程中发挥其无痕的教育力量。"每一面墙"应该说学校自己的"话",还要说儿童自己的话。"话"从环境布置的深刻用意中来,从共同参与布置的过程中来,从共同经历的难忘的事件中来。  相似文献   

16.
郑汉良 《中国德育》2014,(18):16-20
正发现一所有中小学校都能坚持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有95%以上的师生认为国旗下讲话是重要的德育载体,绝大多数师生都自愿参加国旗下讲话活动。发现二有超过半数的师生对目前国旗下讲话的效果很不满意,认为对自己的教育帮助很小。发现三多数学校担任国旗下讲话的人都是"老面孔",或者都是学生代表,而师生们的选择更倾向于多元化。发现四不少学校领导对国旗下讲话并不重视,重智轻德,明明知道国旗下讲话效果不尽人意,却没有想去改变这种状态。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课程被赋予了育人功能,尤其是课程中的“红色经典”,其文学价值、史料价值深厚,成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载体。为了更好地发挥“红色经典”的教学和育人价值,本文以《回忆我的母亲》教学为例,从分析课程特征、紧抓文本特质和立足育人目标等角度,对“红色经典”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和路径展开分析,让学生在文本阅读和深度解析的过程中,明确红色主题,领会红色精神,显现出语文课程教学的德育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玮 《教书育人》2012,(8):23-24
近些年,"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理念日趋深入人心,作为农村小学,如何"回归原点",真正发挥德育的养德育人功效呢?笔者以为,只有不断更新理念,多管齐下,奏好"渗透""强化""实践""提升"四部曲,才能让德育工作步入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9.
升降国旗制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内容和形式,几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周一早晨,全校师生汇集在大操场上,列队立正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唱起雄壮、豪迈的国歌,聆听“国旗下的讲话”。升旗仪式在庄严的气氛中结束。开始,“国旗下的讲话”内容,往往是由值周生做上周情况总结,由校长或政教处部署本周工作。后来认识到这样做,既与升国旗无关,又与爱国主义教育脱节。如何使“国旗下的讲话”收到最佳教育效果呢?经过认真思考和总结,我们对此进行了改革。庄严的升旗仪式,能形成较好的听讲气氛,接下去的八分钟讲话,如果内容得当,听者入耳入脑,效果肯定是好的,因此我们精心设计在“国旗下的讲话”内容,做到既有思想性,又有知识性、趣味性。我们先后推出五个讲话系列: 一、讲述雷锋的光辉事迹和学雷锋的现实意义,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二、讲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  相似文献   

20.
于建福 《教育学报》2012,8(6):26-32
清末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将《孝经》和《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列入中小学堂"读经讲经"科目,体现出时人对儒家经典价值的认同和自觉传承。细读该章程文本不难发现,中小学堂"读经讲经"课程实施中,注重"博""约"相济,避免"泛滥无实";系统设置,少读浅解,循序而渐进;善于诱导,晓之以义,慎之以罚;区分天资秉性而因材施教,明确反对"强责背诵";兼顾"中学"和"西学",实现"无一荒经之人";将修身诸科目与"读经讲经"相融通,发挥育人的综合效能。这对当代切实重视经典价值的传承,优化经典教育内容的设置,破解经典教育面临的难题,增强经典教育的可行性和实效性,都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