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华网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李云路郭信锋刘斐)中国年度规格最高的经济决策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1日在此间闭幕。在进一步明确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的前提下,会议确立了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并把"稳定增长"置于首位。根据会议公告,2015年的中国经济工作将围绕"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加快  相似文献   

2.
<正>一、意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东盟国家时提出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也是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作出的重大决策。当前,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全球化的形势已经引起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视。从全球化视角来看,中国正在发展中的"一带一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元年2015年新年伊始,关于智库的重要新闻事件频频出现。1月12日,上海社科院通过主观的业内投票方式,公布了过去一年的中国智库排行榜。1月15日,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下属的零点国际发展研究院与国新办下属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中国网联合发布了《2014中国智库影响力报告》,以客观数据衡量的方式,按照决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等几个指标,界定了中国智库的影响力,在国内引起  相似文献   

4.
张庆云 《职业圈》2012,(32):92-93
做为领导,在从事行政、经济管理工作过程中,其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决定领导工作的成败。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领导事业的成败。所谓领导决策就是领导者带领、引导被领导者实现某个目标,完成某种事业的活动过程,而领导者的决策就规定了事业的发展方向,规定了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措施,因而它就成为行动的指南和准则。因此,作为领导,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中。如何把握大局,以科学的态度和民主方法搞好决策,提高决策的成功率和有效性是当前提高领导工作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国有企业面临的成本管控也日益严峻,有效的成本管控成为确保企业经济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预算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工具,逐渐成为国有企业成本管控的重要手段。文章旨在探讨全面预算在国有企业成本管控中的应用,并深入分析其优势和效果。全面预算不仅是预测和规划财务状况的工具,更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能帮助企业在不确定和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文章探讨了国有企业成本管控的现状和问题,分析现有成本管控模式的局限性,以便在引入全面预算时更好地解决现实挑战;详细介绍了全面预算在国有企业成本管控中的实践;重点评估了全面预算在成本管控中的效果与影响,探讨其对企业经营业绩和决策的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7.
4月下旬以来,国际市场和舆论界热炒中国经济崩溃论,悲观预测中国经济。虽然一些市场化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看空中国经济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但相关误导性报道不仅会混淆视听,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使市场进一步低迷,还会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误解和误读,甚至还可能打乱政府宏观调控的节奏和步伐。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对外报道应何处着力?首先,要做足功课,做到知己知彼。从纷繁复杂的市场现象和专家声音中独立思考,参透中国经济形势;同时,要认清西方舆论,包括其对中国经济有哪些关注点,释放了哪些声音,西方的市场机构对此持什么观点,西方的民众有何反应等等。其次,要讲好中国故事,发好中国声音。围绕中国经济话题来讲故事,让读者自己读懂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做好评论报道,积极主动发声,在关键时刻针对西方舆论关注的焦点主动设置议题,对外释疑解惑、消除误解、驳斥不实报道。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关键词,但海外舆论对其解读却众说不一,有人对中国经济放缓充满担忧,预测通缩压力和就业压力将日趋增大,也有人更倾向观察经济放缓背后的"阳光面",对中国经济给世界带来的机遇有更多期待。在此背景下,12月上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瞩目,这次会议为海内外舆论解读中国经济"新常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可以预见,由于当前经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中国国家影响力已遍及全球,中国企业已走向世界各地,中国智库的国际化进程却滞后得多。相比中国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中国智库并没有形成享誉全球品牌,以及相应的国际干预力和决策咨询力,不足以充分了解中国经济、贸易、文化、人员、政治甚至军事的全球化动态,也无法全面提供下一步中国各项事务全球化的思想支撑。对此,中央、地方、社会以及知识界都需要找到更加有效和快捷的办法。远远没有走出去中国智库尚未形成走出国门的全球组织力,对各国情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密切过。中国崛起是21世纪影响世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发展对全球的影响力正快速增加,中国经济的增长红利为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低迷,以及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出现了曲折和困扰,"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等不断在西方社会和国际舆论场兴风作浪。如何帮助海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高校作为人才集聚地,本应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榜样。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高校作为人才集聚地,本应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榜样。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是深改元年,是一个分水岭,中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经济运行呈现出阶段性特征、趋势性变化。与此同时,经济增速下行至金融危机之后的最低水平,也引发了一些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关注和担忧,西方媒体出现"崩溃论""刺激论"等论调。这一年对中国经济的对外报道而言,也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那就是向海外受众报道与经济新常态有关的重要财经新闻,并做好各种解释,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新变化。经济报道具有相对较强的专业性,读者群  相似文献   

14.
<正>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与问题,投资拉动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了7.4%,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最低值,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改革的关键点。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2 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的概念,自此对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认识开始正式进入中国战略决策层。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在媒体上公开抱怨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搭了美国的便车,于是中国"搭便车论"甚嚣尘上,国际舆论不乏指责中国之  相似文献   

15.
<正>牛津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1月出版作者黄育川(Yukon Huang),世界银行中国业务局前局长、现任华盛顿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曾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顾问、《金融时报》中国问题特约评论员、经济学教授。《破解中国难题》提供了关于中国经济、政治和外交政策等问题的宏观的、与众不同的看法。近年来,中国的崛起正在改变全球大国关系,重塑经济格局,引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第六次全体委员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召开正值我国经济转型、文化复兴、城市化建设转型时期,名城委今后的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在分析了这届名城委的三个改变后,指出了五种工作方法:汇集各地的经验,整合学术的力量,争取经济资源,献计于高层决策,服务于基层领导,以团结更多的力量为保护和利用名城、名镇、名村有效进行服务,珍惜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4月20日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互联网见证并推进了中国的巨变,成为海外舆论观察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态的重要窗口。在外媒的眼中,互联网孕育了一批中国最有创新意识的企业,代表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未来;中国政府对互联网心态矛盾,在积极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又担心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世界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现实需求。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市场份额和边界的调整。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9.
丹尼尔·伯恩斯坦是美国自由撰稿人,多次访问过中国。60年代他曾是美国共产党中央委员。近几年他致力于世界经济的研究与写作。他已出版的关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日元》和反映美国与西欧经济关系的《优势的倒转》,都得到了世界经济界学者和商界的关注。今年他将着手写一本有关中国经济的书,年内可能来华做经济考察。本文摘编自丹尼尔·伯恩斯坦1994年10月在美国报刊上发表的一篇有关中国经济发展和预测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正>当地时间5月4日,世界中国学论坛美国分论坛在纽约拉开帷幕。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崔玉英,澳大利亚前总理、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院长陆克文,围绕"中国改革: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在亚洲协会分别发表演讲。崔玉英从历史视野、世界视野和中美关系视野三个层面对中国改革进行了论述。她说,中国改革历经37年波澜壮阔的进程,深深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面貌。为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改革已经从过去侧重经济改革,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