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疆的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离不开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力共建,离不开各国媒体的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也迫切需要新疆媒体从新疆区域传播迈向针对周边国家的国际传播。新疆经济报系尝试运用传统报刊、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渠道,以经贸新闻信息传播带动文化等其他新闻信息的传播,从区域传播迈向国际传播,积极参与构建中国现代传播体系,其特色值得探讨。一、新疆经济报系迈向国际传播的特色新疆经济报系从新疆区域传播迈向国际传播,在传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国际传播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主流媒体的发展空间和传播优势受到严峻挑战,社交媒体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国际传播平台,对社交媒体的利用和掌控能力直接关系到国际传播能力和国家形象的塑造。从全球范围来看,近年来国际主流媒体纷纷在三大社交媒体平台开设账号,开展传播活动,抢占舆论阵地。在我国,《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国家级主流媒体也在三大社交媒体平台开设了账号,积极传播中国新闻。以新华社为例,  相似文献   

3.
正全球本土化是当今跨国公司普遍采用的经营策略,也被国际传媒集团广为运用。中国媒体在开展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时,如何借鉴这一手法,通过开展全球本土化传播,提升传播实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国际传播领域,由于不同国家、民族之间存在文化、传统和语言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地传媒业的发展水平也不同,人们使用媒体的习惯、接触媒体的方式也不尽相同,需要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传播策略,即全球本土化传播。  相似文献   

4.
<正>多语种传播一直是我国外宣媒体区别于对内传播媒体的重要特征。以对象国的语言传播新闻,有助于突破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壁垒,增强国际传播效果。为做好国际传播工作,外宣媒体中的多语种新闻人才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然而在当前的环境下,多语种新闻人才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现在,外宣媒体都各自建立了人数众多的多语种新闻人才团队,但是大量的外语人才,特别是小语种人才的主要工作仅是翻译稿件。而且,各外宣媒体重复劳动,翻译同一篇稿件并在各自的  相似文献   

5.
2019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决定。新闻传播事业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其中,对外传播作为文化传输的外向通道和国际交往的连接纽带,关涉塑造国家形象和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时代要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形势下,推动对外传播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新闻传播变革之重要方向,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三家中央新闻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媒体对调研活动和会议讲话的报道反映出总书记研究和分析新闻舆论工作的思路,即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说明原则、指引方向,体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务实精神。从事国际传播业务和研究的人员,不仅能再次体会到总书记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一贯的高度重视,而且也能感受到他对内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对外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最新思考。"2·19"讲话对于改变中国在国际传播领域的不利地位,提升对外传播能力,以及中国未来国际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要将国际传播升级为国家战略传播,发挥旗舰媒体核心作用,提高旗舰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感召力,紧密结合新媒体时代背景中国国际传播的软实力诉求,创新性理解和把握新媒体精神,推动国际传播2.0,实现"民心相通、沟通世界"的全球传播愿景。  相似文献   

7.
国家一级博物馆是海内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纽带和桥梁,同时也是海外民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其国际传播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前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情况。国家一级博物馆在媒体报道、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国际访客和国际科研方面的影响力强弱,能够有效反映博物馆的国际传播影响力现状。调查数据显示,国内一级博物馆国际传播影响力整体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同时,不同博物馆之间国际传播影响力差异显著。为此,应建立媒体协作机制,完善国际传播体系;加大自主宣传力度,优化内容形式结构;深掘自身特色亮点,推进深度内容传播;积极策划海外活动,用心讲好展品故事;夯实科研基础能力,推动国际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8.
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应在深刻认识当前国际传播新形势、新任务和新使命的基础上,创新推进国际传播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在加强和完善国际传播高等教育学科建设过程中,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切实推动国情教育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不断推进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转型,探索科学设置国际传播学科专业新体系。同时,要重视培养国际传播后备人才的文化共情能力,强化其互联网思维,提升其跨文化传播和跨媒介叙事能力,掌握不同区域、国家和群体之间的话语表达方式,从而实现其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有效提升,担负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9.
现代武术套路正处于进入奥运会的冲刺阶段,但其在国际传播层面面临着传播路径传统、术语翻译词不达意、本土术语缺位等问题。强调文化的“转型”和“超越”的转文化传播理念为以上问题提供了“受众导向的适应性传播”新思路。现代武术套路以规范性训练、竞赛为表现形式,吸收借鉴了国际竞技体育文化,蕴藏着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理念,是转文化传播的产物和优质载体。这一思路要求在现代武术国际传播过程中发挥海外受众的传播主动性,拓展现代武术套路的综合传播路径;强调主流媒体的把关作用,做好传播素材质量把控,引导传播者着眼于微观叙事和现代武术的精神内涵;同时做好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的平衡,在文化的交流与互鉴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最终实现现代武术套路国际传播中主体、层次和重心的“转”。  相似文献   

10.
常江  杨奇光 《对外大传播》2015,(2):70-72,75
<正>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互联网不但是一种不断改进新闻生产和流通机制的技术,更应是一种直接作用于内容和流通等层面的思维方式。目前,社交媒体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已是普遍性的事实,具有国际影响力并致力于国际传播的西方主流媒体大多"审时度势"地制定了完备的社交媒体战略,以克服国界与媒体准入政策等现实壁垒,实现有效的跨境传播。目前来看,将社交媒体应用于国际新闻传播主要有如下两种模式:一是传统媒体搜索筛选社交媒体(如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是中国实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国家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中国主流媒体全面升级传播硬件,深度接轨国际活语,高度重视传播效果。因而,2010年的中国新闻对外报道就带有了浓重的国际传播自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正>全球化时代,国家间复合依赖程度空前提升,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成为现代国家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近年来,我国依托媒体融合战略,通过品牌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国际舆论场中形成中国意见,取得良好实效。研究如何利用海外社交平台做好国家重大事件的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言论集纳     
正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在《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年第1期发表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实践研究与意义》一文中认为:中国的对外传播主体已经逐渐超越传统媒体和传统认知范畴,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对外传播效果不再由单一主体(媒体)决定,而是由多元主体形成的合力决定。也就是说,国家形象的整体建构,不仅需要国家外交、政府外宣、主流媒体的努力,也需要参与其间的各个部分,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在全球与地方、传统与现代的多维碰撞中成为问题域,涉及主体性建设、话语策略、价值传播、现代性等议题。我国政府、跨国公司、民间组织等在传统文化的全球传播方面着力颇多,但仍未完全实现中国形象、中国文化由他塑向自塑转化,尤其社交媒体这一重要渠道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①而社交媒体是当下全球沟通的重要平台与途径。中国节日文化的社交媒体传播,其独特逻辑是以社交逻辑带动文化逻辑,以人际交往导向文化的全球融入。春节文化在中国节日文化对外传播中具有典型性。总的来讲,春节文化在海外有勃兴之势。究其原因,一是  相似文献   

15.
《对外大传播》2014,(10):56-57
正在经济全球化和传播全媒化的今天,国际传播能力被公认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新时期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必须适应媒体环境和传播格局的全新变化,综合运用大众传媒、涉外活动、人际传播等多种传播方式,发挥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等多元主体作用,努力在国际上发出正面声音,塑造正面形象,提升国际话语权。创新传播理念,提升国际传播的说服力在全媒体传播时代,传统意义上内宣、外宣和网宣  相似文献   

16.
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担负着向国际社会报道中国、站在中国立场报道世界大事的重要职责,是中国观点的传播者、中国立场的阐释者、中国形象的塑造者。急剧变革的国际形势及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国际传播事业带来了新挑战,给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中国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要走中国化的道路,它不同于西方新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法,应该是一套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的国际化培养体系。需要形成由党和政府主导、主流媒体和新闻院校联手办学的模式,"坚持党的领导"是原则,"坚守国家立场"是根基,"坚定中国特色"是路径。其核心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坚守国家立场,明确"为谁传播";及时发出声音,把握"何时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解决"传播什么";拓宽传播渠道,掌握"怎样传播"。  相似文献   

17.
新型国际传播构成了一个泛众参与的数字舆论场,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物理边界,带来国际传播场域的革命。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沉浸传播和泛众传播改变了全球人的话语方式和行动逻辑,让信息传递和知识建构成为一场全民的狂欢,因此而形成的"网络虚拟社群"解构着物理时空中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并重新建构虚拟时空的人类共同体和网络政治文化话语。当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讲好中国故事时,有必要全面提升国民的国际传播素养。在当前语境和泛众传播视域下谈国际传播素养,更要基于国家信息安全的大背景,网安则国安。泛众传播的数字媒介时代,一个国家的网络议程设置能力和网络舆情引导能力,是该国国际传播能力和全球数字领导力的重要指标。当下的中国,要全面推广全民国际传播素养教育,并将其融入中国的大国国民教育中。提升中国的国际传播力需做好顶层设计,人人参与,建构立体全面的对外舆论主体生态。  相似文献   

18.
<正>如今,新闻移动化成为全球媒体不得不面对的一种发展趋势。而移动网络新闻中,很大一部分用户是通过新闻类客户端阅读新闻的,新闻客户端成为媒体与用户直接沟通的新渠道,也是国际媒体的兵家必争之地。国际媒体是如何利用新闻客户端开展传播活动的?本文以路透社、《纽约时报》和《赫芬顿邮报》为例,分别代表全球通讯社、老牌传统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体,尝试对国际媒体的客户端传播策略进行梳理和分析。路透社:信息服务化与视频化  相似文献   

19.
胡美东 《对外大传播》2023,(9):51-53+80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近年来,涉台内容英文报道的传播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两岸政治关系、媒体传播环境的不断变化,讲好两岸故事,情理交融顺应传播环境变化,做好涉台内容英文传播是我们面临的新使命和新挑战。在融媒体时代的背景下,要通过创新国际传播路径:找准国际传播对象,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讲究精准议程设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标国际英文报道,打造融媒精品;加强涉台评论深度,求同存异凝聚人心力量,全面提升涉台内容英文国际传播效能,增进两岸互信和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0.
言论观点     
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培养人才。第一,需要培养一批与国际传播发展相接轨的、适应新媒体特征的复合型专业新闻人才。第二,加快培养专门的媒体管理人才。实践表明,社会对专业媒体管理人才具有强烈的需求倾向。而我们对媒体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不够的,更不要说对国际媒体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有深入了解的人员了。同时,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还呼唤一批从事传播和媒体策略研究的媒体咨询人才和媒体调研人才。新技术把新闻教育体系中多年沿用的传统术语变成了需要被重新定义的新词汇,如何更新和完善新闻教育的学科建设使其适应时代的需要,是摆在我们每个新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的课题。——蔡帼芬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