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巍 《职业圈》2008,(19):100-100
中国经济30年来的成就令世界瞩目,也让国人自豪。在一片力争上游与全球500强同行(类似当年的赶英超美)的媒体鼓噪中,中国企业家群体的自信心陡然大增,一系列商业畅销书所驱动的快餐文化渐渐地取代了当年面对南斯拉夫的激励机制、日本的质量管理、美国的市场经验等潜心揣摩反复实验的学习激情。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仅仅进入市场经济的初期,便有一大批在特殊国情旗帜下的中国企业文化族群接连涌现。  相似文献   

2.
<正>自从李希光等学者论著《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以来,研究世界的中国形象已经成了国内学术界的热点。从《马可·波罗游记》开始,以西方为主的世界就从未停止过对中国形象的塑造。无论是游记、神话、民间传说的通俗文艺作品,还是学术论著、使者记载的史料等精英阶层的知识积累,尤其是大众传媒时代以来的报纸、杂志、电影,都不曾将中国排除在外。法国、英国、美国的中国形象尤其值得研究,十七世纪的法国、十八世纪的英国和二十世  相似文献   

3.
经中法两国政府商定,中国将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法国将于2004年秋季至2005年7月在中国举办法国文化年。中法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十分重视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维护文化主权。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中法两国主张进行不同文化问的交流与合作。中法互办文化年,不仅有利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而且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对外大传播》2004,(10):64-64,F003
1999年和2000年江泽民主席和希拉克总统在互访的时候共同确定举办中法文化年。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中国在法国举办了文化年获得巨大成功;2004年秋季至2005年7月,法国在中国举办的文化年正在进行当中。中法互办文化年有利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沟通了解与合作信任,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一项重要职责。自1999年以来,国务院新闻办先后在法国、美国、德国、俄罗斯、巴西、阿根廷、瑞士等国举办了以“感知中国”为主题的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将中国优秀的文化艺术介绍到世界各地,受到  相似文献   

6.
周鸿 《文化交流》2002,(4):28-29
大象是地球上陆生最大而最有力量的哺乳动物,据有关记载,它的祖先在5000万年前开始的第三纪就存在了。大象全球仅有两种,即亚洲象和非洲象,其中中国的野象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据专家多年来的调查,版纳大约有400头亚洲野象。西双版纳热带丛林中的亚洲野象,时至今日也不知道它的家族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生存繁衍了多少代儿女……  相似文献   

7.
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向世界展示一个立体的、全面的、真实的中国。中国媒体讲述的云南亚洲象群北迁故事,引起世界媒体的关注,让全世界人民看见一个美丽和谐的中国。中国媒体基于世界人民对自然界动物的爱,通过共情叙事,让全世界人民持续看下去并看懂中国故事,最终引发了各种正面的传播与讨论,做到了既能看懂又能用,产生了广泛且良好的影响。此次中国媒体讲述的大象迁移故事塑造出了可信、可爱、可敬、美丽、和谐的中国形象,也为即将在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大会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8.
闫岩 《对外大传播》2003,(10):24-25
法国是一个崇尚杂技艺术的国家,“明日与未来国际杂技艺术节”是与“中国吴桥杂技艺术节”齐名的世界3大杂技赛场之一。多年来,两国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杂技文化交流方面有着密切往来。2004年是中法建交40周年,法国国家电视3台决定拍摄一部《杂技之乡纪行》记录片,一来为中法建交4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二来是为法国民众喜爱的杂技探源寻根。  相似文献   

9.
100年前一位法国人来到中国,并以他的视角记录下了当时的云南。100年后当这些记录展现在世人面前时,人们感到了历史的沉重与沧桑。1895年12月法国人方苏雅以法国驻广西龙州领事的身份来到中国,至1903年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市场上成交总额达到236.9亿元人民币,比2006年增长41%,中国已经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艺术品市场。中国艺术家单幅作品的最高涨幅达到2000倍的现实,打翻了艺术家平静的画布,每个艺术家头顶已经悬起  相似文献   

11.
早在抗日战争开始的时候,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胡愈之就开展了代表我国人民的对外宣传工作。这是当年一项全新的工作,只有像胡愈之那样的国际主义者,才会重视并积极从事这项工作。他在1934年就提出了一个先进的观点——“中国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但中国的软实力和话语权或者说中国对世界的看法、观念和思考,并没有成为世界的主流话语。这并非一个可以用"钱"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人"和"观念"的问题。这从我们对法国总统大选的报道,即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今年的法国总统大选成为世界全球化力量与反全球化力量的一次角斗,得到了全球、主要是西方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而中国的媒体却较少关注法国大选的世界意义,更多的是因为欧美媒体的关注而关注。中国媒体的编译式报道只能起到传声筒的作用,很难引起国际舆论的注意。而要增强中国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关键是新闻话题的选择,中国媒体应该从根本上、即从对外报道的理念上进行必要的修正。同时,要做好对外舆论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要形成一个正确的媒体战略,重新打造一个真正能够影响全球舆论的"媒体潜艇"。  相似文献   

13.
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全人类所共有的自然遗产。从1869年法国神甫戴维将大熊猫介绍给世界以来,它以其独有的魅力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痴迷和爱戴,人们用爱心也为它编织了无数的荣誉和光环——中国的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会徽图案指定物种(WWF),亚运会吉祥物,世界团结、和平、友谊的象征等等。  相似文献   

14.
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为解决全球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如何有效传播这一理念,使中国话语变为世界话语,是我国对外传播工作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法国学者米歇尔·福柯在《话语的秩序》中指出"话语即权力",将话语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说明拥有话语权就拥有了彰显权力的平台。在新时代,传播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助于打破西方的话语霸权,将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进而有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正>法兰西民族大概是欧洲人中对中国怀有最为特殊之情感和认知的民族。法国是最早向中国派出传教士的欧洲国家之一。大约十三世纪,法王圣路易就曾派出卢布鲁克(Guillaume de Rubrouck)前往拜访成吉思汗,试图与中国联手对付穆斯林。而出生于北京的景教(即基督教)教士索玛(Rabban Sauma),也被法国人认为是中国派往巴黎以求会晤法国国王菲利浦的使者。中国在当时被法国视为一  相似文献   

16.
4月8日上午,新落成的吴子熊玻璃艺术馆。馆内,闪烁的镁光灯聚焦两位艺术家的热情相拥。这是两位原本相隔千山万水的艺术家。一位是台州的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子熊,另一位则是白发苍苍的法国圣德市陛下文化艺术博物馆馆长阿贝拉。阿贝拉不顾81岁的高龄、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唯一目的,便是代表该馆与吴子熊玻璃艺术馆缔结“姐妹友好馆”。阿贝拉现任法国总统希拉克的顾问,由他领导的法国圣德市陛下文化艺术博物馆建于1070年,是法国11世纪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博物馆内收藏着11世纪罕见的手工制作作品,并于199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17.
《柳的四生》是旅法中国女作家山飒在法国出版的第二部小说,1999年出版于法国格拉塞出版社,并荣获2000年法国卡兹文学奖。小说借一棵柳树幻化成人这一传统的中国神话题材,刻画了四位生活在中国不同时代的青年女性形象。本文尝试以小说文本为基础,观察作者对这四位女性主人公的命运铺陈,以探索作者本人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8.
潘荣昌 《文化交流》2009,(12):57-58
2004年应法中文化交流协会邀请,我随浙江省文联代表团出访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八国。在文化交流考察过程中,既参观了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和历史文化遗址、名人故居、纪念馆,又领略了西欧各国的浪漫风情和旖旎风光,品味着欧洲文化经典的魅力。在同法国艺术家面对面的交流中,深切感受到他们对中国文化艺术的浓厚兴趣,艺术是无国界的。  相似文献   

19.
<正>海外华文媒体是我国对外传播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介当代中国优秀作品,向世界阐释、传播中国梦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欧洲华文媒体发展至今已经有百余年历史,作为欧洲大陆的经济与政治中心,德国早在19世纪末期就出现了首本华文期刊,1895年由柏林大学东语系学者主办的华文《日国》在德国不来梅创刊。与英国、法国相比,德国的华人数量并不算多,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的柏林、汉堡,中南部的  相似文献   

20.
听说,最近动物园引来了新的动物——大象,我很想亲眼看看大象到底有多大,我就缠着爸爸妈妈要带我去动物园玩。终于在星期天的上午,我的愿望实现了。我们买了门票后就进入动物园。啊!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多,有狮子、老虎、天鹅……它们都在自己的笼子里活动,有的把头挤在铁栏旁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