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1 毫秒
1.
<正>和国际商业和军事领域的竞争一样,国际电视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尤其在美国"9·11"事件以后,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开展国际电视传播,力求通过画面、声音和文字兼备的电视传播手段,向世界传递本国的信息和文化。仅以色列就分别在2011年9月和2013年7月开播了两个国际新闻频道,分别名为"JN1"和"i24新闻"(I24News)。2011年全球卫星电视频道有31000个,到2021年将超过38000个,其中高清频道所占比例为30%。我国电视国际传播还处于发展阶段,虽然频道多,  相似文献   

2.
正"话语权"(power of discourse)是指"话语"所包含的或体现的权力,即话语是权力的一种载体和表达方式。通俗地讲,权力是"话语"的目标,而"话语"是获得、展示和运用权力的手段。国际话语权的本质,是以非暴力、非强制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并使一国之地方性的理念和主张成为世界性的理念和主张。一个国家要想成功确立国际话语权需要完成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能够明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也就是解决"能够说"的问题。第二,动员各种资  相似文献   

3.
国际话语权不仅指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说话"的权利,更是指"说话"的有效性和威力,即权力。西方话语霸权中,国际关系研究的话语权发挥着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人们在认知和解读国际问题与现象时,往往运用西方国际关系学说进行解读,国际关系研究也为西方媒体传播提供了理论和议题双重引导。剖析西方国际关系研究构建的中国形象,对我们从理论层面研究西方话语关于中国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土化"(Localization)也被称为"本地化",是指将某一事物转换成符合本地特定要求的过程。在国际传播领域,媒体实施"本土化战略",指的是媒体为适应某一区域市场受众的媒体接触特点和需求而进行的经营思路和操作手法的改造过程,涉及到媒体的内容生产、经营、人才使用等各个方面。本土化是实现传播者与受众之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进入新的战略机遇期,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中国却面临着"修昔底德陷阱"(新兴大国必然会挑战现有大国,遏制与反遏制最终必然通过战争解决)的威胁(1)。这一陷阱在新闻传播领域则表现在,西方媒体通过极端地强化媒体的"议题设置"功能,来引导国际舆论,从而达到对中国形象的片面解读,甚至歪曲、抹  相似文献   

6.
话语权,不单纯指说话的权利;还指决定说什么,怎么说,谁来说,对谁说,在哪里说,甚至包括怎么理解的"权力"。毋庸讳言,过去的中国,由于"国际话语权"的缺失,我们的自我认知,过多地被西方那一面硕大无比的镜子所左右。奥运中国的登场,虽然赢得了碰头彩,但文化信息符号的深度和广度传播,也才刚刚开始。在具体的沟通传播过程中,我们传播者的个体"软能力",仍是整体文明软实力结构中的"短板"。  相似文献   

7.
言论集纳     
正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张昆在2016年1月12日《人民日报》刊发的《从战略层面提高国际传播话语权》一文中认为:研判国际形势、厘清国家定位,进而结合国家特点作出战略决策,这是一个自我评估与自我期待相互作用的过程。国家定位影响国家战略,决定一国在国际传播领域的认识和作为。在国际传播领域,有三种国家身份定位:一是跟进者定位。按照西方国际话语规则行事,与西方保持一致并以西方标准为标准。二是塑造者定位。守住国家底线、原  相似文献   

8.
常江  杨奇光 《对外大传播》2015,(2):70-72,75
<正>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互联网不但是一种不断改进新闻生产和流通机制的技术,更应是一种直接作用于内容和流通等层面的思维方式。目前,社交媒体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已是普遍性的事实,具有国际影响力并致力于国际传播的西方主流媒体大多"审时度势"地制定了完备的社交媒体战略,以克服国界与媒体准入政策等现实壁垒,实现有效的跨境传播。目前来看,将社交媒体应用于国际新闻传播主要有如下两种模式:一是传统媒体搜索筛选社交媒体(如  相似文献   

9.
正当今世界,国际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演变为话语权政治,话语权在一国综合实力中的角色愈发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这离不开对国际话语权的内涵和实质的科学把握。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曼丽认为"国际话语权是话语权在国际政治和国家传播领域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一国在国际社会权力结构中的地位与影响",~(①)即国际话语权本质上是一种权力,内在地具有强弱之别。受国际政治中现实主义逻辑影响,当前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分析多从"西强我弱"态势出发,强调一种"防守反击"式的话语权争夺战。在全球不  相似文献   

10.
正"达赖集团"和国际涉藏非政府组织(以下简称国际涉藏NGO)对我国西藏的负面传播境外流亡组织"西藏流亡达赖集团"借助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向世界传播,西方国家也将非政府组织纳入自己的轨道,以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政治目标,这样形成了西方政府、国际涉藏NGO和"西藏流亡达赖集团"之间复杂的三角关系。在历次"拉萨事件"中我国都能发现"达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国际传播生态,也将公共外交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公共外交"(Digital Public Diplomacy)也相应呼之欲出。数字公共外交不但对传统公共外交形成延展,其传播主体也从政府主导走向共同参与的多元行为体。我国政府近年来特别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从公共外交着眼,加大了对外传播的投入,形成了以国家传统媒体为主的对外传播格局。随着互联网成为信息及文化传播的新平台,数字技术正在改变国家软实力的构建方式。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及数字化媒体平台展开信息与文化的国际传播,正成为多国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1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将"锐实力"(Sharp Power)一词贴上封面后,西方媒体便打响了又一轮针对中国的舆论战。无独有偶,从早期的"黄祸"到"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再到今日"锐实力论"的出现都体现了西方媒体在全球传播领域对中国的持续性舆论炒作。虽然风波暂息,但通过"锐实力论"风波为基点,结合社会传播学视角追溯西方媒介对华舆论的传播手段和热度根源,可以剖析西方媒介所设议题里话语的真实意图,为我国应  相似文献   

13.
<正>先进文化的引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崛起的前提。中国必须有自己的话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1)话语权指行为主体价值的影响力,话语权不是强制性的"硬权力",而是在话语得到广泛认同后产生的自愿服从和追随的"软权力",其实质是一种权力关系,具体表现为话语的建构权、解释权、掌控权。本文在系统分析西方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国际传播实质上是符号权力之争,而符号权力是一种柔性权力,在国际权力竞争中,有着与硬权力(主要指军事、经济方面的实力)同样重要的作用,但软权力又往往需要与硬权力匹配才能充分发挥效用。中国虽然着力推进软实力建设,无论是国际宣传片,还是参加国际事务,承担大国责任方面都在用力经营,但效果并不理想,问题的关节点何在?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如何在国际话语场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本文认为,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要把握国际权力格局。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网民在频繁转发两个有关中国国际传播的视频。一个视频的时间是在2015年9月3日,中国举行大阅兵的当天,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接受了BBC强档品牌节目"新闻之夜"(Newsnight)的直播专访。在另一个视频中,央视北美分台首席政治记者王冠接受"今日俄罗斯"(Russia Today)美洲频道(RT-America)的专访。以上两位国际传播实践者发出声音的平台均具有世界影响力。BBC自不必说,而"今日俄罗斯"(RT)则在全球拥有6.3亿受众,影响力仅次于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但更值得我  相似文献   

16.
<正>在传统媒体主导的时代,国际传播通常被认为是"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①。互联网时代,传受关系的变革扭转了长久以来民间(社会)力量在国际传播中处于依附地位的局面。同时,在信息传播技术力量的驱动和赋权下,"国际传播主  相似文献   

17.
谭宏凯 《对外大传播》2009,(2):15-16,32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的提高,话语权问题顺理成章地由先前相对单纯的学术范畴演变成更加宽泛的社会关切。中国在国际舆论中一如既往的弱势与日益重要的国际地位的严重不相称,更使话语权成为传媒从业者和管理者心中的痛。“西强我弱”是关于国际传播与舆论态势的一个广为认同的基本判断。究其原因,就是西方传媒在传播领域的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18.
李宇 《对外大传播》2014,(12):30-31
正广播影视"走出去"是我国开展广播影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我国开办的国际广播电视频道和外宣网站数量在全球都首屈一指,但对比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电视国际传播,我们会发现,我国电视国际传播的整体发展水平仍处在初级阶段。在技术变革以及国际竞争格局不断改变的大环境下,我国国际传播正处在一个历史关键阶段,广播影视"走出去"也面临变革与突破的重要机遇。寻求一种可持续、实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海军拉开了"走出去"的序幕。近年来,中国海军广泛参与国际事务,积累了丰富的海外行动经验,在国际上赢得广泛赞誉。同时,不断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交往格局,给该议题的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条件,为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展示大国军队形象、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中国海军"走出去"对外传播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实际效果。新时代,做好中国海军"走出去"对外传播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外宣意识,找准议题精准传播,加强面向西方主要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切实增强中国海军在国际舆论场上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引导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与之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把控和掌握也愈加重要。长期以来,西方国家通过媒体操控国际舆论,利用技术优势和传播优势打压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对外传播活动,导致这些国家传播声量持续减小,一度处于西方国家媒体主导的国际传播霸权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