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任晶晶 《对外大传播》2013,(7):31-32,34
文化是公共外交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平台。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的目标和任务。但是,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不得不面对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  相似文献   

2.
<正>义利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长期影响着新中国的外交实践。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对外工作中要坚持正确义利观,为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注入重要精神内涵,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对外解读好、传播好义利观的内涵、特色和影响,成为中国外交和外宣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3.
<正>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当作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迫切需要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中国外交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共同福祉,向世界贡献了一系列关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新理念、新规则、新倡议,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价值共识和道义引领,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以“倡议外交”助推全球治理进程,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重要内容,成为新时代中国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重要体现。“倡议外交”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彰显着中国不断提升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习总书记提出的"义利并举、义利适度"的正确义利观,对于中国的外交及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扬州具有2 500多年的建城历史,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较强的社会影响力,涌现过众多代表正确义利观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本文研究分析扬州传统文化与正确义利观的契合,说明扬州传统文化与正确义利观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正>本书主要讨论解放后的新中国形象,这是外国学者较少专门涉及的一个领域。他从政治、外交、经济、人口政策、环境问题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展示了1949年至2012年中国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多年亲历中国的经验,对这些形象进行修正、补充,甚至是驳斥。关于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形象,有观点认为,1949年至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之前的中国形象是非常负面的,当时美国人用"蓝蚂蚁"一词来形容中国人民,还把中国塑造成"好斗中国"。但是马克林教授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  相似文献   

7.
<正>改革开放近40年来,奇迹般发展的中国经济一直是海外深感兴趣的中国故事;那么,时至今日向世界讲述中国经济故事有何新的含义?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新年伊始发生在瑞士的中国外交场景:在达沃斯小镇,中国国家元首习近平首次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做主旨演讲,全面阐述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立场和主张;接着,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主席发表演讲倡议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反全球化浊浪汹涌的当下,这样的中国声音给世界注入一股暖流。  相似文献   

8.
<正>在现代消费社会中,食物本身早已超越了饱腹之需,形成了具有审美意义的美食文化和国家品牌的特色指征。随着文化外交、公共外交的蓬勃发展,美食作为重要的软实力资源和传播工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了美食外交的热潮。本文对公共外交视野下美食外交的内涵、功能及主要路径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美食外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世界形势的新发展和中国外交的新任务提出的重要思想。中国"义利观",既注重利,更注重义。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这传承了中国对外交往的优秀品格,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色。这种义利观,打破了"利益至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等西方国际关系理念,也对"中国将以什么理念和身份处理与外界关系"等重大问题作出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3月份以来,习总书记出访五大洲二十余国,并在多个场合发表主题演讲,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被外媒称之为"中国的魅力攻势"和"成功的公关活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研究习总书记系列演讲中所蕴含的外宣理念,以及介绍中国国情、解读中国道路、阐释中国特色的视角和方法,对于我们提高议题设置能力、争夺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具有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中国新一届领导人频密出访,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国发表了数十次重要演讲,提出"亚洲新安全观"、"中国文明观"及"命运共同体"等新的理念,进一步明确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和态度,直面问题,主动发声,创造"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为对外传播营造了积极的舆论氛围,同时也对对外传播研究提出更高要求。话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以及电视节目如何影响文化外交的发展?中国的文化外交需要借助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的哪些力量和活力?中国的文化外交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哪些缺憾并如何弥补?本文试图从国际关系和大众传播的双重路径来解析相关概念,并着重探讨电视节目与文化外交的内在关联,为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实际国情的文化外交路径提供粗略的思考方向和研究角度。  相似文献   

13.
《文化学刊》2012,(5):47
开栏引言让中国以全球视野走向世界,首要在于自家如何把握、评价中国文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真切地认知、评价自身文化,既需克服孤芳自赏、夜郎自大而津津乐道之障碍,亦需克服"习焉不  相似文献   

14.
言论集纳     
<正>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于2017年3月3日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的《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话语权》一文中认为:把握正确的话语导向。这是掌握国际话语权的前提和目的。在国际场合,我们所要把握的正确导向,就是要有利于维护我们国家利益,有利于推进我国外交方针、政策、原则和总体外交战略的运行。需要注意的是,正确的国际导向也应该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  相似文献   

15.
<正>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特点是以理念创新带动概念创新,再以概念创新指引政策创新。这使得中国外交出现了自内而外、自上而下的思想支撑,为从守御应对转向积极作为提供了逻辑基础。因而,不理解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就不能正确理解当前中国外交的一系列新举措。其中,"正确义利观"是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外交理念创新。早在十八大之前,习近平就在外访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敬畏与信仰,是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的认知基础和根据所在。今天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其会让我们在这一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定。本文概述了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并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曾创建"少年中国学会"的王光祈,在留学德国期间,潜心研究中外内政外交,系统梳理以外交立国、以外交促民族复兴的宗旨、原则、途径和策略等,明确提出胸怀世界、顺应潮流的外交基本原则和实力外交是立国之本、文化与国民交流是外交拓展的首要途径等外交新思维,在近代中国振聋发聩,于今天我国外交的发展亦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智库建设高度重视,并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和《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习总书记就此专门提出了"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的要求,中国智库迎来了建设、发展的春天,也揭开了键睿智库成立、壮大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国家之间的交往,最重要且能够持久的,既不是经济与贸易,也不是投资,更不是高层领导人的互访,而是人民之间的交往和人民之间心灵的沟通。民间外交作为"最后一公里"对于政府外交的主干道的影响正在空前加大,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政府外交的落地实效。我们的对外传播应追求"民相亲、心相通",通过民间力量发出中国声音。从近几年中国民间外交的实践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存在身份错位、对象错位以及途径失衡等现象,中国的民间外交需要打开新思路,寻找新方向。要注重发挥民间力量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提高民间智库影响力;要充分发挥媒体在文化交流互鉴中的渠道作用,使其成为民心相通的桥梁;要加强新媒体传播,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历史机遇,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中国与所在国民间的联系与互动;还要充分重视利用中国海外企业在推进民间外交时的重要作用,将其纳入对外传播影响力与话语权建构的主体框架。  相似文献   

20.
未来十年将是中国战略机遇期的"新阶段",但也应认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且相互交织与转化,机遇期也将是风险期。当前,中国外交存在五大"落差":对中国实际国力的认知落差,对中国外交的评价落差,对外工作传统做法与新形势的落差,资源手段与外部环境压力需求的落差,对外工作战略谋划、体制机制与当前客观形势的落差。对此,要认清形势,积极调整对外战略。在定位上,坚守"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身份不动摇;在原则上,统筹内外两个大局,兼顾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充实和平发展;在布局上,突出重点,聚焦周边;在手段与资源配置上,扬长"补"短,双管齐下;在实施上,抓紧推出对外"大战略",强化"大外交"与"大安全"统筹协调机制;统筹内外,多管齐下,有的放矢,加快对外传播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