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立刻引起了世界关注,很多海外媒体都将它视为描绘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政治发展蓝图的重要文件。在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处于大动荡的背景下,如何贴近海外受众的关切解读好这次规划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一规划又将给中国人追求民族复兴的实践带来怎样的变化,继而对世界产生哪些影响,是对外新闻传播工作者需要思考的议题。同时,怎样来讲述这些变化与影响也是一个新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环境大国,面临着国内严峻且复杂的环境问题,亦由此承担着在这一问题上国外政府与大众媒体带来的国际压力——其对中国环境问题的关注并非抱以纯粹客观、建设性的视角,而是演变为"和人权问题并列的外交批评策略和外交修辞策略"1。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加强与优化环境议题的对外传播,争取环境问题中的国际话语权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另一方面,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信息传  相似文献   

3.
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成立于2015年12月25日,2016年1月16日正式开业运营,法定股本为1000亿美元,是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旨在满足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的资金需求,亚投行成员从亚洲拓展至全球,从开业时的57个成员增至84个。  相似文献   

4.
笼统地说,我们的对外传播是为了增进各国人民对我国的了解和友谊、树立和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营造有利于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国际环境,我们的工作能做到(或基本上做到)这几点,就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光是有这样一个笼统的说法不能对我们的实践起具体的指导作用,我们必须先考察一下对外传播究竟有哪些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笼统地说,我们的对外传播是为了增进各国人民对我国的了解和友谊、树立和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营造有利于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国际环境,我们的工作能做到(或基本上做到)这几点,就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光是有这样一个笼统的说法不能对我们的实践起具体的指导作用,我们必须先考察一下对外传播究竟有哪些不同的功能,每种功能对效果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沈苏儒 《对外大传播》2002,10(11):20-22
笼统地说,我们的对外传播是为了增进各国人民对我国的了解和友谊、树立和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营造有利于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国际环境,我们的工作能做到(或基本上做到)这几点,就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光是有这样一个笼统的说法不能对我们的实践起具体的指导作用,我们必须先考察一下对外传播究竟有哪些不同的功能,每种功能对效果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对外传播是指那种传播地域极为广阔的境外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一种。“信息高速公路”是一种新型的、功能强大丰富的传播媒体。“信息高速公路”是具体实现信息社会的一种技术模型。它是借助人们所熟悉的行驶车辆的高速公路,给予信息工程以形象的比喻。具体地说,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一个四通八达,流转、传输速度极快的电子通信网络。现代科技条件下的各种信息、资料、通讯、数据、商情、指令、知识以及一些娱乐内容,都在这个电子网络上以极快的速度流动。它以光纤电缆为“公路”,以集电脑、电话、电视、传真等为一体的多媒体为“汽车”,数字化、大容量、高速度地向各地乃至全球传输各种数据、视听信号和图文等信息。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微传播时代传播载体的微博、微信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思维方式,其产生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微传播以其独有的传播特点,为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在微传播时代,中国如何发展对外传播,如何使我们的国家形象更有效地传递到世界各地,如何抓住新机遇、积淀后发优势、提高对外传播能力,是具有战略性且十分迫切的问题。我们只有充分把握微传播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华社首批世博会报道团队的一员,我从4月27日至5月31日在上海经历了紧张有序的世博会开幕式报道和此后的日常报道。长达180天、多达189个参展国家的世博会,报道战线长、覆盖范围广、涵盖主题包罗万象,  相似文献   

10.
<正>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世界形势的新发展和中国外交的新任务提出的重要思想。中国"义利观",既注重利,更注重义。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这传承了中国对外交往的优秀品格,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色。这种义利观,打破了"利益至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等西方国际关系理念,也对"中国将以什么理念和身份处理与外界关系"等重大问题作出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履新以来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不少国家的智库和主流媒体都对此次会议高度关注。如何在此次会议的对外报道中掌握话语权,突破海外舆论的各种猜测和假象,在第一时间准确传递中国执政党和政府的声音,议题设置是重中之重。贴近海外受众关切找准议题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会期只有短短数天,但是它所涉及的议题范围却非常之广。海外受众观察此次会议的一  相似文献   

12.
牢牢把握对中国新闻的报道权和阐释权,是我们在国际传播中发出响亮声音的关键所在。2013年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年来中国主流媒体的对外报道,不难发现,我们的编辑记者们有意识地主动设置了一些议题,特别是有关中国的议题,在引导国际舆论、积极把握话语权方面迈出了颇具创新意义的一步。本文选取其中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笔者就“如何向世界说明中国”问题,分别在委员驻地宾馆和人民大会堂采访了近二十名委员。令笔者欣喜的是,面对的每一位委员,他们谈起对外传播, 都有自己独到的认知和见解。这些委员都是行走在国际间,并在各自的领域具有深厚沉淀和相当建树的人士,特别是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来琢磨中国的对外传播问题,他们的智慧既有实际操作性,又有现实指导意义。更令人感慨的是,适逢“两会”机会,才使笔者遇到了这些平时都是“稀有资源”的前辈。与“智慧”同行,怎能擦肩而过?笔者不顾“跑”“两会”的疲惫,抓住每个机会走近这些委员, 捕捉他们珍贵的精神财富。在这些智者的思想中穿行,笔者以此为一生中难得的幸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而且汇集对外传播方面的智慧和经验,探索对外传播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本刊的责任。笔者记录下了一个个委员思想的“亮点”,分享与大家,希望他们的一席见解会对中国的对外传播工作者以启发,会给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带来思考,或许也能为中国的对外传播之路“引航”……  相似文献   

14.
<正>当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们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获取的信息比重不断提升,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背景下,国家和个人都在经历着信息传播领域发生的颠覆性变革。互联网思维要求我们在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与时俱进。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为我国的对外传播提供了互联网思维范式,细化了对传播领域创新的要求。(1)在对外传播领域,互联网思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0月24日,21个国家和地区在北京正式签署文件,共同筹资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随即引发国际媒体关注。特别是在英国2015年3月宣布加入"亚投行"后,因其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使亚投行更是成为英美媒体报道的热点。作为在"新型大国关系"外交语境下的标志性新闻事件,研究外媒如何围绕其进行议题设置,有利于提升我国外交以及对外传播的议题设置能力。本文选取《今日美国》(4篇)、《华盛顿邮报》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对外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树立议题设置意识、总结议题设置方法非常重要。在"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应注重四方面工作:一是不断加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学习,只有理解到位,议题设置才能传词达意、有观点、有深度;二是认同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加强受众研究、关注受众反应、强化受众互动,不断汇聚民声,建立传播者与受众间的和谐平等关系;三是维护议题的持续性和生命力,围绕议题不断创新内容,形成持续影响力;四是深化对国内外典型议题设置案例的研究,丰富和完善议题设置维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兼中国外文局局长杨正泉在’99中国外文局全国对外书刊联络员会议上指出,当前对外宣传工作要在认真研究对外传播规律,切实提高对外宣传效果上  相似文献   

18.
正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体形式和以微电影、微公益为代表的微内容形态,甚至以微社交、微支付为代表的微生活方式,在掀起一场传播"微革命"的同时,也在社会文化层面开启了一个以短小精悍为文化传播特征的"微时代"。从媒体的内容制作到企业的营销策划、产品的推广宣传,都不得不开始适应"微时代"人们的接受习惯。在这一背景下,对外传播作为一项国家或文化体系之间所开展的特殊的信息交流活动,也势必要依据"微媒体"的传播特性和"微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予以调整,从而构建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成了对外新闻传播的高频词。非战争军事行动,顾名思义,指和平时期赋予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主要使命,意即运用武装力量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而进行的不直接构成战争的军事行动,如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维护权益、国际维和、国际救援等。正因为其时效性、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都较强,搞好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新闻宣传,需要积极稳妥,准确把握好"度"。而且,这既是一  相似文献   

20.
开展“软实力”与对外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国力=硬实力 软实力近年来,在世界各国的传媒上都频频出现“软实力”(soft power)这个新词1,并由此派生出一系列带“软”字的新词,如“软霸权”、“软国界”、“软攻势”、“软抗衡”、“软权力”、“软目的”、“软推销”、“软父权主义”等等。“软实力”一词的首创者是曾任美国副国务卿帮办、国防部助理部长的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Joseph S.Nye.Jr),他在2004年出版的《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制胜之道》(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一书中,对他的学说作了较为全面、完整的阐释。软实力学说的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