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标准化工作是检验检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综合性基础工作.检验检疫模式创新是质检持续发展的基石和动力,对于检验检疫部门来说,面对大幅提升的工作量,如何通过充分发挥标准化对捡验检疫模式创新的作用,既实现有效检验监管和又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实现标准化与检验检疫模式创新的统一,进而达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确保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检验检疫工作需要的目的。本文认为.标准化是检验检疫模式创新的技术基础平台,标准化对检验橙疫模式创新既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样模式创新对标准化又有反作用,正确认识标准化对检验检疫模式创新的作用,尤其应该引起检验检疫工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在新常态下,出口贸易将承载更多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功能。本文基于我国2013~2020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出口贸易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IV)模型回归结果均表明:出口贸易有助于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并且随着吸收能力增强上述提升效应更明显。进一步研究还显示,制度环境亦有助于强化以上提升效应。多元检验结果均表明,前述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本文进一步厘清了出口贸易对区域科技创新逆向溢出效应的能力边界以及制度边界,有助于优化出口贸易的战略定位,对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制度环境,构建“开放引领创新”的经济新体制亦有较强的政策价值。  相似文献   

3.
区域创新网络环境与建设水平对提升中小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为此,以山东省400家中小型科技企业为样本,进行问卷调研,分析区域创新网络与技术创新的6个关键要素:创新体系与技术来源、创新技术水平、创新资金实力、研发人才基础、创新产品收益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技术扩散开放程度变量对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的负效应,而其余的区域创新网络变量对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19,(8):49-53
基于中国2001~2016年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以包含专利价值的创新指数作为地区创新能力的反映指标,实证检验了外资企业对外贸易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外资企业主导的贸易开放有利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考察期内,外资企业总体贸易开放水平每上升1个标准差,区域创新能力将提高大约0.1167个标准差。进一步研究表明,区域创新能力主要由外资企业出口贸易开放推动,而外资企业进口贸易开放影响不显著。最后,机制检验证实,外资企业贸易开放可以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陈一鸣  杜德斌  张建伟 《软科学》2011,25(8):124-125,130
采用回归分析模型、基于因子的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对区域创新与上海研发产业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发现:(1)在区域创新环境的六个组成部分中,政府的重视程度对研发产业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基础设施及开放的文化氛围,再次是GDP和R&D投入,最后是通讯基础设施;(2)通过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上海市研发产业与区域创新环境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区域创新环境在较短时期内是研发产业的Granger原因,而研发产业也在短期对区域创新环境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二者具有一定的良性互动;(3)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得到的结论与Granger因果及二者理论机制分析相一致,研发产业对自身的作用一直大于区域创新环境对研发产业的影响,并且研发产业对区域创新环境的作用在稍长的时间内一直大于区域创新环境对自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区域作为开放创新的研究层次,以天津开放创新实践为例,结合前期文献研究成果,通过专家访谈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凝练了区域开放创新体系的5大行为主体和32个功能要素,建立了区域开放创新体系行为主体功能要素框架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案例实证。结论显示,区域开放创新体系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区域创新体系和开放创新理论的研究视角,是由各行为主体以发挥不同功能要素为纽带构成的有机整体,各行为主体开放合作、协同创新、相互作用,促进区域内外的各类创新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相互选择、相互适应,从而形成有机、有序的开放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开放创新悖论和负外部性并存的前提下,知识产权的“疏堵”保护模式对地区创新能力影响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2012—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开放创新范式下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在开放创新范式下,采用“重堵轻疏”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影响知识产权的创新溢出效应,不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样采用“重疏轻堵”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由于缺乏创新者激励,同样也不利于地区创新能力提升;只有建立“以市场化疏通为目的,以核心利益保护为底线”的市场化促进与保护模式,才更有利于实现创新者激励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双重效应。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创新研究方面的文献,对我国政府制定支持区域提升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具有理论和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雅洁  马树强 《科研管理》2021,42(12):125-134
    互联网正在重塑传统产业,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其对工业企业创新效率有何影响?影响路径又是什么?本文基于2008年—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互联网对省际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路径。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对省际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全要素创新效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有显著提升作用、创新开放广度具有全部中介效应、创新开放深度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互联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提升东部工业企业全要素创新效率,主要依靠技术效率提升中西部工业企业全要素创新效率。并且,创新开放广度、创新开放深度的中介效应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科研仪器的开放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但目前科研仪器开放管理模式不成熟,导致科研仪器开放的效果分析不明确.根据科研仪器开放和区域创新绩效的先行文献提出经验假设:科研仪器开放促进区域创新绩效提升,但科研仪器开放规模与区域创新绩效并不显著正相关.然后基于科研仪器开放视角,运用Super-SBM模型与Tobit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采用2018年相关统计数据,对我国科研仪器开放规模与各区域创新绩效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科研仪器的开放促进创新绩效提升,目前提升效应并不显著;东部地区存在创新投入资源冗余问题;科研仪器开放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高水平经济发展地区促进效应不如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了以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力投入为门槛变量的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水平对区域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研发资金投入单门槛效应和研发人力投入双门槛效应:从研发资金投入来看,在低研发资金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抑制作用;在高研发资金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从研发人力投入来看,在低研发人力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抑制作用;在中等研发人力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不明显;在高研发人力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我国各地区的研发投入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0-2015年中国企业与大学在科学知识生产方面的跨区域论文合作数据,本文以地级行政单位为分析单元在构建中国跨区域“产-学”科学合作网络的基础上,探究了“产-学”知识生产网络结构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在实证分析中,本文运用面板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为了确认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本文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亲近中心性和集聚特征越明显,相应区域的创新绩效越突出;而结构洞与城市中心度对区域创新的作用不明显。此外,区域创新网络结构对区域绩效的影响因区域经济、社会与制度发展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最后,本文对研究结果的相应政策意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创新型广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明确了创新型广东的涵义,然后以区域创新理论为依据,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五个方面选取了创新型广东评价指标,接着对所选指标进行了实证检验,删除了一些不合理指标,最后构建了创新型广东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通关作业改革是建立现代检验检疫制度的中心环节和突破口,体现进出口商品有效检验监管的同时促进贸易便利化,是世界各国之间技术壁垒的需要,也是不断发展的国际贸易形势要求,更是从商检法及国家根本利益出发作出的基本选择。集中审单机制就是与时代形势发展科学结合探索形成的创新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4.
苏屹  曹铮 《科研管理》2023,(3):43-55
以2006—2020年京津冀区域联合申请专利数据为样本,构建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对协同创新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对影响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空间交易成本邻近性、技术邻近性、地理邻近性、社会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进行必要性检验与充分性检验,构建二次指派程序(QAP)回归模型研究五个邻近维度对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京津冀区域各节点城市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最大节点在三个阶段内吸收资源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相对其他节点无明显变化,协同创新网络满足以北京市为核心的小世界特征,北京和天津分别占据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中第一、第二核心位置,协同创新网络中的节点在网络中地位、控制能力和自主性方面呈现不同梯度且十年间均有所提高,网络由核心节点为主转变为多节点协同发展的态势;空间交易成本邻近性为影响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充分必要条件,其余邻近维度均为影响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空间交易成本邻近性和地理邻近性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影响的显著程度逐阶段降低,技术邻近性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影响较为显著且显著程度呈现出倒U型态势,社会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  相似文献   

15.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藩篱在不断的拆除。同时以技术壁垒为主要表象形式的新型非关税壁垒日益兴起。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安全,保障人民健康,保护动植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商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或法规。它通过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等方式,对进口商品制定严格标准,从而产生主观或客观的障碍,最终达到限制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自由进入该国或该区域市场的目的。我国是个…  相似文献   

16.
技术商业化是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为填补技术商业化过程中的资金缺口,加速大学创新的商业化进程,提高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美国大学内演化出一种新的组织模式——概念证明中心。该类组织通过制度创新,构建有效的开放创新网络,充分利用区域资源把创新与创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大学科技与产业的协同发展。这一案例对促进中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有重要启示:大学内部不仅要通过组织模式创新与制度设计构建和谐的创新生态系统,而且还要积极融入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技术创新制度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技术创新制度可分为区域创新主体核心层制度和区域创新主体支撑层制度。通过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建立了江苏省技术创新制度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区域技术创新制度越能促进区域技术创新,区域创新主体核心层制度中的企业家制度、R&D制度和支撑层中的创新融资制度、技术中介制度、创新公共服务制度等越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8.
基于投入与绩效评价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56,自引:2,他引:56  
本文介绍了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概念和DEA测算方法,以浙江省十一个地区为例测算了技术创新效率,并对影响该效率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回归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制度、研发项目投入强度、企业群体结构和产业集群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影响。然而,政府对技术创新投入并不会对效率有显著影响。因此,区域技术创新政策应更加关注制度创新、产业布局和市场竞争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19.
全球范围内,运用"互联网+"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检验检疫部门正处于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以"互联网+"为驱动,推动互联网与检验检疫业务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迈入全面联网、业务协同、智能应用的新阶段,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20.
开放存取资源版权保护问题摭谈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秦珂 《现代情报》2006,26(7):14-15
开放资源是处于“特殊版权状态的资源”,许可协议是保护其版权的规则;违反许可协议,既是道德问题,更是“违约性的侵权行为”;保护开放资源,除了要创新授权模式外,关键是要对现行法律作出调整,但不应使开放存取制度走向同版权完全对立的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