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资料工作是对外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报刊采编业务的一项基础工作。新闻剪报资料工作是图书资料工作的一部分,是搜集、整理、研究报刊信息和传递这些信息的工作。选材是新闻剪报资料工作的核心。人民画报社的新闻剪报的选材范围必须和画报的宣传宗旨相一致,要能超前地预测报道业务中各方面的需要。《人民画报》新闻剪报资料的选材必  相似文献   

2.
正新华社从事对外报道的前辈们常讲一句话:"对外报道无禁区,如何表达有技巧。"如何选择正确的新闻报道题材是吸引海外读者的关键所在。从事对外报道工作多年的业内记者编辑都知道,大熊猫是中国对外报道的一张名片。大熊猫因其憨态可掬的外表和它的珍贵稀有性备受海内外关注,大熊猫不仅仅是中国的"国宝"之一,还承担着对外友好交流大使的职责。通常,关于熊猫的新闻都会引起极高的关注度和各种评论的声音。在新媒体时代,图文并茂的熊猫新闻更成为  相似文献   

3.
哪些新闻题材适合对外报道?如何把握对外新闻的选材原则?这是长期以来从事对外新闻采编工作的同志、特别是一些从事国内新闻报道工作的同志,感到有些不易把握和困惑的问题。哪些新闻题材适合对外报道?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我们曾作过以下的归纳和概括:1、属于全国性题材或在全国有头等地位的事实。如人民代表大会、改革开放、中外首脑人物的重要活动等莺大的政治、经济、文教、  相似文献   

4.
<正>从事对外报道的记者要写好一篇外国读者能理解甚至喜闻乐见的新闻,仅仅熟练运用对方母语还远远不够,如果不注意语言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差异,我们的新闻报道很可能因为文化背景的缺失而导致"词不达意"。因此,适时补充添加文化背景材料,对于中外传播文化交流非常有必要。本文试图通过对外新闻传播中文化背景的添加来管窥文化与传播的密切关系。一、对外新闻传播语境中的文化背景具体说来,在中国新闻对外报道中常见的需要添加的  相似文献   

5.
正这里说的对外报道,专门指中国新闻向国外报道,其根本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国际新闻向世界报道,不在此文讨论范围内。对外报道经常使用外语,但面向海外华人华侨时,用的是汉语。我国从事对外报道的传统新闻机构主要有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的对外部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新社、《中国日报》、外文局等专业对外新闻机构,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报纸刊物等。传统的对外报道机构大多是中央单位,也有少数属于地方部门。随着新媒体技  相似文献   

6.
正五年一次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传递了一系列重要信号,其中之一就是"重塑外宣业务、重整外宣流程,重构外宣格局"。新华社已经率先行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新华社85岁生日的贺信中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2017年,新华社召开了历史上首次中国新闻对外报道座谈会。2018年,新华社提出,到2020年构建起内外并重的工作格局,重点在中国新闻对外报道上取得突破。地方新闻是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基础。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和与世界的深度融合,中国新闻今日已成为国际新闻的一部分。在"新时代"和"世界性"构成的新华  相似文献   

7.
1979年,邓小平同志正式提出建立经济特区的主张,外界希望通过特区这个窗口了解中国经济、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转型之谜",并对当前我国日益凸显的社会矛盾与冲突进行观察和剖析。为此,除应在对外报道中反映特区在改革开放历程中的功能变化外,还要涉及全球普遍关注的共性话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新闻发布、突发事件报道指导协调、与境外媒体的日常联系、对外的新闻报道和新闻交流、以友城为依托的对外文化"走出去"等五种机制;挖掘海外"利益点"、摸清海外"关切点"并找准海外"兴奋点";积极在海外媒体高关注度的"聚光灯"下"抢落点",抓住重要历史节点和重大事件,积极寻找新报道角度、讲述"新故事";敢于正视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不回避、不绕开,在重大题材上"不失声",占据对外传播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8.
《境外涉华经济报道实例点评》一书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策划编辑,是"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第八本专著。该书从对外宣传的需要出发,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对外经济报道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从近年《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十余家境外主流媒体中,选取了二十多篇典型报道作为案例,分特写和评论两大部分,约请新华社、中国日报社、外文局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十多位资深专家和学者,从报道选题、可读性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点评。新华社对外部主任严文斌和《今日中国》杂志社原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沈兴大为该书撰写了导读文章。对外传播的资深专家沈苏儒先生在序言中写道:"本书对正在从事对外传播实际工作的读者,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指导性参考书,对于正在学习和研究对外传播的青年读者,是一本十分有助于提高水平的教科书。"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摘编该书的精华文章,供从事对外经济报道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中与其他文化间的接触与交流,本质上是文化的对外传播。翻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然途径。传播活动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才能成功。因此,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选材需要以传播环境作为参照,才能有助于文化的对外传播。为适应传播环境,翻译选材要秉承平等、交流、互助及共享的原则,以造福于人类为目标。翻译选材的内容要避免在意识形态领域中与目标语社会的冲突,辩证处理文化内容、受众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密切关注中外文化态势的变化,确保中国文化顺利地对外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新华社落实中央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精神,对外报道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充分挖掘稿源、突破稿量,成为地方新闻对外报道新的挑战。1月,各地地方两会密集召开,这是地方新闻对外报道的一大主战场。不少记者曾说,地方两会很"鸡肋",因为缺少全国意义的重大动态消息,很难发对外稿。也有人说,政协会议对外报道难上加难,因为政协委员的提案,  相似文献   

11.
正从今年3月1日至5月22日,短短83天里,昆明、乌鲁木齐接连发生三起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死伤近400人。面对暴恐活动在中国的蔓延、升级势头,以对外报道为主的中国外宣媒体,有责任主动引导舆论,"快"字当头,抢占新闻的第一"落点",以第一时效报道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用"真"字贯穿,通过大量来自案发现场的一手采访和具体细节,揭露恐怖主义的凶残本质;在日常报道中,更要做到"勤",保持反恐议题对外报道的数量和频  相似文献   

12.
从事国际传播不仅要关注海外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还要了解国人怎样看世界。了解、呈现中国公众的"世界观念",可以为他国公众认识中国提供参照系,让世界听到中国公民的声音,同时为我国政府制定外交政策提供舆论支持。我们的对外传播需要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从广大群众中寻找"合法性"来源,有利于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对外传播不仅需要"宏大叙事",更需要"民本关怀",倾听广大群众的声音,让世界看到"中国态度",彰显大国气度与大国风范。而中国民众的"世界观念",即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国内媒体的报道。为避免误导国人,国际新闻报道从业者需要明确我们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局限性,克服普遍存在的"崇洋潜意识",尽可能到事件源头去寻找、报道国际新闻。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7月27日至28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和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协办的第五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在烟台举行。本届研讨会主题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是对外传播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高端理论研讨会,是对外传播理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对外传播媒体也积极展开实践,传播平台从纸媒转向社交媒体,呈现形态从图文并茂升级到短视频。但从体裁上来看,大多还是属于新闻类的"硬传播"。无论是报道某一人物、事件,还是专家观点,对外传播中国理念和立场的目的性都比较明显,不易赢得海外受众的共鸣。报道采用讲故事的  相似文献   

15.
对于科技新闻报道,讲故事的技巧和科学含量同样重要。近几年,通过科技手段确认战争士兵遗骸的新闻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综合分析国内外媒体对此类科技新闻的不同处理方式,对我们进一步做好中国科技对外报道具有借鉴意义。"科技"需要"人的故事"来解读“在抗日战争中牺牲70多年后,‘士兵D02324’终于找回了他的名字,还有他的家人。上海复旦大学的一项DNA检测技术取得突破,让抗战英烈邹开胜的身份得以确认。”  相似文献   

16.
正从对外传播的角度,2013年有太多的精彩。新一届中央和国家领导集体的声声改革强音和阔步走向世界的铿锵步调,成了丰富的消息源,带来源源不断的惊喜。媒体英豪八仙过海,繁花似锦。新华社外文报道推出国家领导人的个人奋斗故事,多样化专题报道密集的高层外交峰会等活动,其短新闻与长特写结合,照片与视频搭配,"去美国化"等评论振臂疾呼,震惊四野。中央电视台外文频道和海外中文频道丰富多彩,中国国际  相似文献   

17.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评论短视频凭借其可视化呈现、故事化叙事和交互式传播的组合优势,正在成为新闻业务领域最具竞争性的融合报道形式之一。目前,信息资讯类新闻短视频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观点类的评论短视频正在成为新闻机构深度挖掘新闻内容、积极回应民意关切、帮助受众了解新闻事件本质的重要契机。要通过主动设置议题与巧用直播,争取制作时效;以系列策划拆分复杂议题,体现内容深度;建立短视频新闻品牌,注重分众化传播,提高传播效果;以舆论引导的立场与担当,提高评论声誉,流量向善;培养从业人员的视频化意识与多媒体能力,向“全能媒体人”发展,最终提高新闻评论短视频的传播力、影响力与引导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际台的“两会”报道也与时俱进,节目形态越来越丰富,通过现场直播、口头报道、录音报道、新闻、专题、评论、专访以及多语种网站,图文声并茂的报道,及时准确生动地向广大海外受众传递有关两会的信息。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我们在选题策划和稿件采写方面是如何不断改进报道方式和方法,探求“我们想说的”与“人家想听的”结合方式,以取得对外说明中国的最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第四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设有"讲好中国故事与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一个高峰论坛,以及"智库与话语体系建设""大数据与国家形象传播""国家形象传播与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城市形象与国家品牌传播""翻译与对外话语创新"五个专题论坛。六个论坛分别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和中联部新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和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公  相似文献   

20.
<正>针对"精准扶贫"这一国家减贫发展战略,对外报道大多集中在具体操作以及提高收入、政府投资、基础建设等方面,选题缺乏新意和战略高度。对外报道人员需要深刻理解"精准扶贫"的新特点、新内涵,以及战略出台的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同时,还要熟悉目前国际社会对贫困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关注点,主动对接、融入国际话语体系,这样才能在话题选择、议题设置方面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