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引导青少年走进、认识、参与社会生活,正确处理个人成长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价值追求。八上教材由"走进社会生活""遵守社会规则""勇担社会责任""维护国家利益"四个单元构成。其中,第二单元由单元导语、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组成,旨在引导初中学生理解社会规则的价值和意义,明确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对学生提出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治意识的要求。为实施八上第二单元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厘清教材结构,准确把握教材基本思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培养规则意识,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浮躁心态的蔓延,很多家长总是无端地倡导所谓的"快乐教育""自由教育",使得应有的规则意识在学生心目中荡然无存,这也加剧了他们在课堂中肆无忌惮地表现,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造成了较大的障碍。课堂的纪律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从规则的制定、传递和执行的不同的角度展开,真正为学生生命成长服务。  相似文献   

3.
规则意识的培养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质,让学生的人格结构处于协调平衡状态,保证其人格的正常发展。班主任可以运用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论,通过惩罚本我、激发自我、提升超我,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敬畏规则、理解规则、尊重规则。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不仅是教师履行教育管理学生基本权力和责任的底线保障,也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教育者在规则教育、惩戒教育时要注意把握好"度",特别是面对小学低中年级学生,他们的心智还很稚嫩,更要慎用惩戒.我们要在"规则"和"天性"之间找到平衡点,从顺应学生天性的角度制订规则,用规则调整、指导其言行,从而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8,(1):3-4
规则意识彰显了社会主体对待规则的态度,表明社会主体不仅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而且能够自觉地将规则至上理念作为行动准则。而这样的规则至上理念一旦形成即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能够对主体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并在整个社会营造良好的规则文化氛围。正因为良好秩序生成有赖于社会主体对规则的遵守,更源于其规则意识的确立,故此,中学治理必须首先从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开始,在构建良好规则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对规则至上意识、程序优先意识、平等意识、尊重与遵守规则意识的养成,最终达致"良规善治"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规则意识教育是法治教育的基础工程与核心内容,片面注重价值层面的教育是偏离规则意识教育方向的。中小学学生的规则意识教育,要体现在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上,既要对学生进行法律规则教育,也要进行道德规则、习惯规则教育;要让学生知道规则的内容,同时知晓规则的形成;要采取体验式、参与式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和感悟规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7.
一日常规的养成是幼儿园工作中首要和重要的内容。规则是内化于心的教养而不是维持秩序的工具,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教师的行为方式、教师对规则的定位以及规则教育的方式有关。规则教育需要"润物无声",需要对幼儿进行引导。美国幼儿园的规则教育具有"言必行、行必果""温柔地等待""智慧的较量"以及"规则教育始于教师对规则的遵守"等特点。规则并非是对自由的约束,而是保证个体更自由地活动。  相似文献   

8.
英语教学特别是语法教学有许多方式、方法,但是近年来兴起的带有改革气息的"探究意识"和省时高效的"规则意识"深受学生的欢迎。训练学生质疑问难、设疑探究的精神和规则意识不仅是英语课改的需要,更是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单词识记和语法学习能力的必要环节。学贵有疑,没有疑问,就没有知识。而仅仅有疑问,没有对疑问进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深入开掘、自主探究精神,也是于事无补的。知识的作用,不仅是量的积累,更是构建合理结构而形成的规则效应。在知识的应用、问题解决的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政治教育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有关键作用。政治教师应当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进而促进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形成。在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提高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是文章要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班会目的:通过班会活动,一是引导学生感知规则,了解规则;二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并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三是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班会准备:上网搜集素材,设计讨论问题,下载诗歌《谁说没有规则》,制作多媒体课件。班会过程:师:今天班会活动讨论的主题是《让"遵守规则"永驻我心》。  相似文献   

11.
幼儿交往规则意识和交往规则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交往能力包括交往中的冲突解决能力、交往中的亲和能力、交往中的规则能力、交往中的竞争能力和交往中的合作能力。其中交往中的规则意识和规则能力是最重要的交往能力。没有"规则",一切交往都不可能。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大部分是在交往中习得的,交往是培养幼儿社会认知和实践能力的最重要平台。世界各国无不将交往能力的培养作为本国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教育的功能之一在于将交往"规则意识"内化为交往技能,这是现代教育与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区别。中国传统教育重视"道德君子"的培养,但不重视"规则能力"的培养。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内课程资源和教学外课程资源,精心设计和充分利用各种"交往机会"平台,不断强化幼儿交往中的"规则意识",培养幼儿的交往技能。把幼儿培养成具有良好的交往规则道德和良好的交往规则能力的"双优生"。  相似文献   

12.
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规则”是社会构成的一个基本要素,民主、安全的社会生活离不开公众的规则意识。规则意识必须从小培养。本教学案例力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规则是生活的需要,让学生在学习制定规则中认识规则的重要性,激发遵守规则的内心需求。  相似文献   

13.
教育惩戒的本质是一种教育行为,具有育人属性和发展属性,其价值目标在于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服务中,需要厘清教育惩戒的概念和学生规则意识的内涵,明晰教育惩戒视角下学生规则意识培育的立论基础,通过增强学生对规则的认同,鼓励家长参与规则制定,提升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实效等途径,切实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14.
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教材脉络,明晰规则要求;要遵循生活逻辑,注重直观教学,巧妙使用绘本,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要细化课堂评价标准,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要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规则意识,必须立足学生生活实际,从生活视角出发,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认同规则,解决规则困惑。同时,通过课后实践活动的开展,评价机制的设计,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促进其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良性循环运作的社会规则,需要公民具有尊重社会规则的意识.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加强对初中生尊重社会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遵循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化理论、自主教育理论,对目前学生规则意识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策略,通过提高遵守规则的认识、参与规则的制定等方面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学生规则意识的考核评价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几年来,按规则办事已成为人们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准则。从某种意义上讲,规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规则意识也就成为文明的标志。规则意识越强,公民的素质就越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学校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就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与培养。尤其是对于城乡结合部学校,由于生源素质比较差,其加强规则意识培养就更为重要。基于此,笔者拟结合四川省乐至县仙鹤中学的实践探索,对规则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及其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德育工作不仅是班主任的工作,而且学科教师也起着重要作用。因为新形势下的学校教育要求,"德育目标"成为教师备课时的必备内容。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在学校明礼诚信、遵守校规(班规)校纪及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后能否成为一个文明守纪、具有良好社会道德规范的好公民。  相似文献   

19.
孙健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253-253,255
当今正处于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在学校中学生表现出发型怪异、服饰夸张、行为散漫等诸多我行我素的现象,要求我们为了我们的社会,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子孙,规则意识的培养刻不容缓.通过制定课堂常规,建立规则意识;通过课堂教学中以身作则,强化规则意识;通过细化课间操、大课间活动方案,深化学生规则意识;从特色体育活动入手,鼓励学生运用规则、创造规则,为学生步入社会适应规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规则意识对学生个性发展及道德素质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养成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体育游戏比赛具有较强的娱乐性与竞争性,可以作为中学生规则意识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使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接受规则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