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阿拉伯文最早的典籍《古兰经》中有一句名言:“为了求知,哪怕远到中国。”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交流往来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8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就把中阿人民联系在一起。就在不久前,奥运圣火首次造访了中东海湾地区,这是来自中国北京2008奥运会的祥云火焰。  相似文献   

2.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外海洋交通的大动脉,与陆上丝绸之路交相辉映,推进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当下,中国正在启动与东盟及世界多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友善、包容、互惠、共生、坚韧”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对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与世界更深层次的互动,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与极其重要的意义。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以大量的史料和文物,见证了海上丝路千年繁华,并将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谱写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专家们普遍认为有三条线: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西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各国?;?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各国。宋朝之前东洋航线主要由宁波作为进出港。东洋航线又大致有三条线,从山东半岛、胶东半岛出发的是北线,杭州、宁波出发的是中线,从福建泉州一带出发的是南线。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会研究员王连胜认为,因为古代船舶航行主要依靠风力和洋流,因此无论北线还是中线,舟山都是必经之地。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外销绸既洋溢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和审美趣味,又散发着西洋异国情调,不仅柔曼华美,而且也是18世纪、19世纪中西海贸背景下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次相遇和对话。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上航线之一,自古便是国际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交通动脉。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  相似文献   

5.
海底寻宝     
中国古代的航海活动及海上贸易也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曾经十分热闹。如今它的具体航线,已随着时光的流逝,完全消失在蔚蓝色的海水中了。如果说能有什么踪迹留存下来,那就是沉睡在海底的约3000艘中外沉船以及船上装载的货物,还有一些被海水淹没的港口设施等。  相似文献   

6.
正福建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大省,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往来密切,沿线特别是在悠久的历史交往中,建立了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友好往来的人际基础、文化基础和民众基础,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这些独特优势,加强福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福建及中国形象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辐射力、影响力,既有助于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整体进程,也事关"一带一路"国家倡议顺利推进的全局。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家安全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是去年中央工作重要部署,也是中央确定的未来六大经济任务之一,受到世界广泛关注,对推进我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促进沿边地区经贸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推动边疆稳定、民族团结、战略安全和周边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古代丝绸之路策源于中国、绵延于世界,由陆地到海上,相继持续数千年,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多民族、多区域共同参与的第一次世界一体化经贸大行动,也是全球众多族群文化的大交流和大创造。丝绸之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展示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历史实践,充满深刻丰厚的人文精神。丝绸之路开创了“化干戈为玉帛”以经贸全球化来推动人类文明和平发展的新模式,以“和”为魂,以友好、尊重、平等、包容的心态展开区域、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丝绸之路有力推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创新,使不同区域不同民族创造的文化成果与文明成果实现共有共享共融,有效提高了人类整体素质和生存质量。中华民族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并积累了和平发展的丰富经验,“和为贵”“天下为公”“以人为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系列思想理念得到推广与实践。古代丝绸之路为目前及未来人类文明的和平发展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9.
白英 《旅游世界》2022,(7):96-105
汕头南澳岛耕海牧渔时光慢“潮汕屏障,闽粤咽喉。”在闽、粤、台三省交界海面上,南澳岛屿群如珍珠般镶嵌在天海之间,“海上明珠,丝路必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南澳岛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佳绝海景,度假圣地。”北回归线穿越而过,南澳岛是广东第一缕阳光到达的地方。“百舸待航,海上互市。”厚重历史、人间悲喜,南澳岛山山水水市井渔村的皱褶里掩藏着悠久的海防文化。南澳岛,这处鲜为人知的海上秘境,吸引着我们花更多的心思来细细地感知。  相似文献   

10.
正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名著《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做的研究成果》第三卷中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用以描述从古代中国长安经由中亚、西亚通往欧洲的陆上贸易通道。今天,一条新的丝绸织就的锦程之路,正在徐徐展开、不断延伸,无论西东,锦绣无限。  相似文献   

11.
妈祖文化在中国民间文化中独树一帜。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促成了妈祖文化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时空对接,造就了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深入挖掘妈祖文化的历史底蕴,对全面阐述妈祖文化的时代价值、积极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位于中南半岛的柬埔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也是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本期,让我们走进柬埔寨,一起探寻这个神秘而充满魅力的国家。柬埔寨王国古称高棉,坐落于中南半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  相似文献   

13.
正宁波港畔,在北仑区春晓洋沙山风景区,两座海螺外形的巨大建筑物联成一体拔地而起。这是中国港口博物馆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港口专题博物馆。宁波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对外交通贸易口岸、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海上茶路""陶瓷之路"的始发港,因此拥有丰富多彩的水下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西南的江山市,与相邻的福建省浦城县之间,有一条绵延120多公里的山道,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仙霞古道”。仙霞古道是唐代以来京(城)福(州)重要的一段官道,是“海上丝绸之路”内延伸的重要陆上运输线。  相似文献   

15.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经营欧亚大舞台,世界大格局。“一带一路”全名“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21世纪”。  相似文献   

16.
一、“一带一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带一路”有别于以往任何区域经济联盟的突出特点在于其所包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带一路”借用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这一符号凝聚了中国与西亚地区人民的共同回忆。“丝绸之路”一词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提出,而如今则是以其辉煌璀璨的文化成果而被人们铭记。  相似文献   

17.
<正>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主席在不同的外交场合,清晰地阐述了一带一路的概念范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是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的整体。习主席说,"我的家乡中国陕西省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近30亿人口","畅通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中亚到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交通运输走廊","大洋洲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提出,丝绸之路,代指“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之路”,其后德国历史学家郝尔曼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  相似文献   

19.
潮汕侨乡位于广东东部沿海,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人文环境,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潮汕地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文化(潮州工夫茶、潮剧、潮绣等)享誉海内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又为潮汕文化的海外传播带来了新机遇。本文主要探讨潮州工夫茶海外传播的困境,并提出具体的传播策略,以促进潮州工夫茶等潮汕文化的海外传播,增强潮汕地区与丝路沿线各国各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建设,进而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0.
正宁波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宁波、泉州、亚历山大等地的古港,被誉为记载"一带一路"历史的"活化石"。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宁波一带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身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活化石",这里潜移默化地孕育出商品观念,地处江海相通的三江地区,不仅汇聚出商业的兴盛,还孕育出城市的繁华。宁波舟山港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段,地处长三角经济带,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