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构建话语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话语体系的权力本质、西方话语体系建构的“中国幻象”进行了深入剖析,深度总结智库在话语祛魅、话语生发、话语融通、话语影响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概念创造、传播创新、管理赋能三重可行路径,为推进智库建设、助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如果把在研究机构工作的人泛称为“学者”,那么,从功用上至少能分出“智库学者”和“一般学者”两大类。后者又能按不同的学科进行分类,比如经济学人、金融学者、科学家等等;前者则很难严格地用学科种类来划分,因为“智库学者”不能拘泥于纯理论和单一学术化的研究,而必须要有更强的现实问题导向和多元知识背景,  相似文献   

3.
2016年9月4-5日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主导全球经济治理顶层设计的峰会,在中国对外交往史上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中国国际影响力与软实力提升的标志性事件。  相似文献   

4.
近段时期,部分美国智库、中国问题专家,围绕中国议题、中美关系发表一系列观点和评论,对中国的改革发展和外交政策采取比以往更为消极、负面的指摘,力度为近年所罕见。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2013年6月28日至29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在北京召开。峰会以"新格局、新合作、新发展"为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有关国家的前政要、国际组织及国际知名智库的代表300余人参加了会议,就新形势下的全球合作与发展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探讨了电网企业创新智库建设面临的形势及对策。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智库创新型建设需要深入研究并论证“两个标杆”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典型特征,站在全局角度构建思维体系,从“立足局部看全局、立足能源看电网、立足现状看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两个标杆”建设的基本方式和系统定位,全面分析并解读现阶段公司智库创新型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形势。  相似文献   

7.
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已经成为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的任务,把中国的智库建设推入快车道。2014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意见强调“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对外传播能力和话语体系建设,提升我国智库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历时七天的大会,不仅决定了中国未来五年的国计民生发展方向,更是中国未来外交政策的风向标,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美国智库对此更是紧密追踪,对十九大的评论文章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本文力图通过分析美国智库对十九大后的中国的解读,来探求其对华战略的内在思维逻辑,以便我们在对外传播中更加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9.
正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积极打造适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身份、定位、功能的国际话语表达方式,打造国际传播的新平台,培养一批善于国际传播的人才队伍。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外宣工作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以及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13年春季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做出重要批示的三年来,中央各部委负责人、各省主官均就"智库建设"陆续提出落实要求,各部委、省市自治区也出台了不少推进智库建设的建议和改革方案,中央各部委、各省市及各大教育机构、研究部门在原有基础上整合或新创建的智库数以百计,一些民间组织和社会企业也参与到智库建设的大潮中。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这些年中国智库的增量已超过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把在研究机构工作的人泛称为"学者",那么,从功用上至少能分出"智库学者"和"一般学者"两大类。后者又能按不同的学科进行分类,比如经济学人、金融学者、科学家等等;前者则很难严格地用学科种类来划分,因为"智库学者"不能拘泥于纯理论和单一学术化的研究,而必须要有更强的现实问题导向和多元知识背景,研究内容往往随着现实需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正因如此,目前中国极度缺少优秀的、复合型的智库学者,这是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中国国家影响力已遍及全球,中国企业已走向世界各地,中国智库的国际化进程却滞后得多。相比中国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中国智库并没有形成享誉全球品牌,以及相应的国际干预力和决策咨询力,不足以充分了解中国经济、贸易、文化、人员、政治甚至军事的全球化动态,也无法全面提供下一步中国各项事务全球化的思想支撑。对此,中央、地方、社会以及知识界都需要找到更加有效和快捷的办法。远远没有走出去中国智库尚未形成走出国门的全球组织力,对各国情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纪录片“国家主导、产业运作、多主体协同”的国际传播新格局正在形成:中外合作步入常态,合作传播水平提高。国内制播主体话语权有所提升,实现差异化发展。此外,新媒体成为纪录片国际传播的新兴动能要素,纪录片服务国家战略传播能力增强,“新主流”路径渐显。中国纪录片提升观赏性成共识,制作水准提升,“文化产品”身份渐显,尝试从“讲好中国故事”向“卖好中国故事”的转型探索。供给侧调整下,中国纪录片用户和产品结构局部改观,本土化传播意识增强,落地手段尝试精细化。  相似文献   

14.
民间智库与党政军智库、社科院智库、高校智库相比,具有体制相对灵活、立场相对独立的优势。民间智库中的很大部分来自于体制内的人员“下海”创办,既来自于民间社会,那么其对内能否成为发出民间声音的主体?对外又能否成为中国特色话语对外传播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2022年中国全球企业形象调查显示,全球受访者充分肯定中国经济发展对全球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普遍认可中国企业的“成功”维度形象,对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给当地经济带来的影响给予积极评价;未来期待与中国企业在科技、能源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开展合作;对中国企业维护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印象较好,认可中国企业在绿色低碳领域和科技创新领域的贡献。新征程上,中国企业在推进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需加强同对象国的人文交流,不断拉近中国企业同当地社区、民众的距离;利用好对象国当地传播资源,进一步提升精准传播效果;完善中国企业国际传播话语体系,讲好共同发展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王文 《对外大传播》2014,(12):38-39
正11月15-16日,G20首脑峰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笔者受邀参加本次G20峰会并参与承办了其中唯一的一场预热峰会,在会场内外充分感受到中国日益提升全球影响力的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中国智库的时代责任。在本次G20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20国领导人共同声明》先后宣布,中国将主办2016年G20峰会。为此,中国智库如何在G20平台上作用于国家形象与大国外交,政府如何创造条件激发智库的进一步贡献,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2016年G20峰会,是中国继APEC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调整,新时代中国全球治理理念与实践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治理的重要论述,顺应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凝聚全人类共同价值,描绘了世界秩序新的美好图景,为实现全球善治提供了一种更具价值高度和想象力广度的选择。做好新时代中国全球治理理念的国际传播,积极向国际社会传播好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重点可从五个方面着力:系统把握要义,深化理论研究,创新传播方式,注重人际传播,坚持效果导向。  相似文献   

18.
2020年4月2日,笔者牵头协调中国百名学者在国际知名期刊《外交学人》刊发致美国社会各界联名公开信,呼吁全球团结合作,反对将新冠肺炎疫情政治化、污名化。一天后,美国近百名前高官、学者发表公开信强调"只有中美精诚合作,才能拯救人类生命"。此后,20多国前政要名流致信笔者所在机构,响应中国学者百人信。4月6日,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的165名领导人及学者在《纽约时报》刊文签署"致二十国集团成员倡议书",敦促采取国际协调行动,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世界经济带来的双重危机。上述行动对于加强中外沟通和全球合作抗疫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乔木 《对外大传播》2006,(12):13-16
“首届全球新闻与传播研讨会暨中国电视英语新闻20周年论坛”就如何促进我国国际传播事业的全面发展。扩大中国传媒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适应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时代暮求。在全球化大潮中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软实力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从对外传播的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建设性的方略和对策。 在传播界看来,本次论坛有几大亮点:专家学者发言靠近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大会发言论点清晰,和与会者形成互动:分组讨论时的专家点评敏锐准确。 《对外大传播》作为本次会议的发起方和媒体支持单位,参与了这场关乎我国全球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讨论和交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面对全球发展进程,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注重开展品牌文化传播活动,讲好中国企业品牌故事,深刻影响着海外市场对中国企业和中国精神的情感认知和心理认同。面对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中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民心相通,有力促进了中国精神和中国企业的全球发展。中国企业在全球发展过程中,通过高质量的国际传播行为让世界读懂中国企业,理解认同中国。以“范式理论”作为研究视角,本文尝试探讨中国企业在全球传播中形成的品牌传播范式、公共外交范式、跨文化融合范式、国际传播范式等四种范式,初步形成了针对中国企业全球传播范式研究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