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刘伟1983年西藏民族学院毕业毕业后在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在西藏生活工作27年,走遍西藏76个县曾任《人民日报》驻西藏首席记者、新华社西藏分社社长等职2010年调入《光明日报》,现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以文化的沟通促进理解《对外传播》:您在西藏生活近30年,对它有很深的了解,那么我们对外介绍西藏,应着重介绍它的哪一方面?刘伟:我认为西藏的文化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它独特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宗教信仰,独特的生活习惯,都造  相似文献   

2.
今年“两会”期间,我被社里派出采访全国政协大会。作为上会记者,为网络报道供稿20篇共19550字,为印刷版两会报道供稿5篇共19000字(会后又陆续发相关稿件近1万字),另提供图片22张。其中10篇稿件被中国网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转载。从1997年至今,我是第3次采访全国政协大会。每次上会都有这样的感觉:满眼都是采访对象,遍地都是令人兴奋的选题,但我们上会记者人数太少,精  相似文献   

3.
《对外大传播》“西藏之窗”栏目自开办以来,《针对“西藏问题”上的偏见中国可以坚决地说“不”》、《百名中外摄影家看西藏:镜头中的西藏更精彩》、《真实一定能胜于谎言——专家学者谈真实性在对外宣传西藏中的作用》等文章被多家媒体转载,读者的关注度一直在走高。一年多的时间里,本刊一直就“西方媒体主要在哪些方面对西藏存在不实报道”、“在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的西藏的过程中,对外媒体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等问题进行深入追踪,因此当本刊“两会”上会记者得知西藏代表团到达北京后, 便迫不及待地锁定西藏代表团,更是在第一时间联络西藏新闻联络官,提出跟会采访。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新华社落实中央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精神,对外报道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充分挖掘稿源、突破稿量,成为地方新闻对外报道新的挑战。1月,各地地方两会密集召开,这是地方新闻对外报道的一大主战场。不少记者曾说,地方两会很"鸡肋",因为缺少全国意义的重大动态消息,很难发对外稿。也有人说,政协会议对外报道难上加难,因为政协委员的提案,  相似文献   

5.
历次“两会”报道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都努力在增强对外报道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上不断开拓创新,每年上“两会”之前精心策划、周密部署,“两会”之后进行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6.
建党90周年对外报道,我们以"红色足迹"和"执政新观察"为主题,举办了新华社对外部和15个国内分社记者参加的建党报道专题策划会,并从其他新闻单位的做法中汲取灵感。这里面的"红色足迹",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两会”多年来为国外媒体所关注。2007年,根据新近实施的《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外国记者在“两会”新闻中心报名后便可直接上会采访,而不必像以前那样要办理烦琐的手续,此举大大便利了国外媒体的采访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来自世界135家新闻机构的560名外国记者采访了今年的“两会”,共发表报道3331篇。  相似文献   

8.
之所以关注‘两会’是因为它展示了中国政治的前景,体现了中国未来一年的大计。无论是在代表或委员的驻地还是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无论是万人大礼堂灿若星空的穹顶下还是在大会堂的39级台阶上,“两会”期间,到处都能闻到新闻大战的硝烟。临近三月,中外记者无不厉兵秣马准备参加2005年3月5日和3月3日分别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如何报道“两会”?“两会”报道中涌现出哪些新形式和新内容?怎样的“两会”报道能起到绝佳的宣传效果……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分别走访了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网、《人民画报》、《青年记者》等多家媒体的近十位上过“两会”的资深记者和编辑,以期给即将上会的记者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9.
8月24日晚,一架E-190客机在接近黑龙江伊春机场时失事,42人不幸遇难,新华社驻黑龙江分社记者和总社值班编辑当晚通宵达旦,进行了滚动报道。次日的早编前会确定,在继续报道事件进展时,还要努力揭示事故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新闻界公认的一年一度的“新闻大战”,海内外上百家媒体到会采访,无论是对上会记者还是对新闻单位,都是一次组织策划报道、采写新闻精品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充分发挥国家电台的传播优势,创新“两会”新闻报道,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1.
2013年2月2日,上海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至此持续近半月的中国31省区市人大和政协会议(简称地方两会)全部结束。今年地方两会适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之后不久,会议上的换届选举、新政新风、社会热点备受海内外关注,成为观察中国各地如何开启十八大之后的新局和3月初开幕的全国两会的风向标。作为负责组织、指挥和编发中国地方新闻对外报道  相似文献   

12.
老记者于友,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几度参与对外报道工作:1938年参加著名出版家胡愈之和新闻记者范长江领导的国际新闻社,1941年任新加坡《南洋商报》驻香港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光明日报》编委和国际部主任、《中国日报》副总编辑。2011年初春的一天,本刊记者在北京于老的家中,采访了这位一生与外宣工作有“不解之缘”的新闻人。  相似文献   

13.
在新华社对外部工作几十年都是做编辑,2005年5月被派驻新华社澳门特区分社后,我终于得以一圆记者梦——而且,是在那么一个特别的环境下履行记者职责。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调研、观察、研究、思考和采访写作、摄影,经历了由在后方长期当编辑到做一线采访记者的转变,体会做一名文字和摄影记者的酸甜苦辣。1600多篇各种体裁稿件,200幅新闻图片,展示的不仅是辛劳,更是点滴体会和些许收获。  相似文献   

14.
6月29日19:40,本刊记者拔通了俄通社-塔斯社北京分社的电话,很 快一位操着纯正汉语的男士接起了电话,当记者说明来意,表示要进行采访 并希望尽快发传真寄送杂志时,对方很爽快地说:“我就是北京分社的社长 安德烈·基里洛夫.我明天等你们的采访提纲和杂志。” 7月1日.当我们提出希望社长阁下能尽快安排我们的采访时,基里洛 夫爽快地答道:“那就今天下午吧。”于是,当天下午.基里洛夫就在塔斯社 北京分社驻北京办事处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相似文献   

15.
正记得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上大学期间,就读过著名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的《风云人物采访记》,她采访基辛格、阿拉法特、布托等著名政治人物的报道,给我留下深刻印象。1992年我进入新华社对外部开始了我的记者生涯,对人物报道也情有独钟,当年的深刻影响开始显现,只是我关注更多的是文化名人。如今我从事对外报道已经24年了,至今已采访了近百位文化艺术及科技界名人,作品在海内外报章杂志发表,产生过较大反响,其中《访李政道博士》和《送别冰心》  相似文献   

16.
进人2004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工作日程上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项目似乎显得特别多。不到半年的时间,《党内监督条例》出台,人权写进31宪法。《人权白皮书》公开发表,《依法施政纲要》正式颁布,这一系列措施,显示出中国最高领导层推行政治改革的决心,也预示着在民主政治改革的道路上今年将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因此,如何抓住这一新闻热点进行报道便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摆在从事对外报道的记者与编辑面前。坦率讲,这是个新课题,有难度。因为首先面对这样一个主题重大的战役性报道,我们没有以往的任何惯例可循,同时,新华社向来被视为官方媒体,播发的每一句话外电都会详加揣摩,希望听出什么“弦外之音”,这就要求我们的报道必须准确到位,不留话柄。面对这样一个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新华社专门从事对外报道的记者编辑认真研究,勇于探索,对传统的政治报道思路进行了大胆创新,效果不错。现试作一小结,与同行朋友们分享。  相似文献   

17.
本期我们选取法新社在人大召开前一天播发的报道《农民期待“两会”促进落实农村政策》作为案例,作者通过分析该文及外媒对我国“两会”普遍的关注点及报道方式,指出值得我们对外报道借鉴的写法。  相似文献   

18.
如今网络越来越发达,各种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要想了解什么信息,只要上网一搜,什么都可以轻松找到。在对外报道中,如果你想报道什么,在网上可以找到大量的相关资料,编辑一篇文章不会有问题。但是,对外报道不应该靠这个去完成,要写出有生命力、有感染力的好文章,还是要深入一线采访,掌握大量一手材料才能做到。  相似文献   

19.
<正>每年年初的1至2月,全国各省区市地方人大和政协会议陆续召开。这是中国地方百姓参政议政的大事,更是3月份举行的全国两会的预热,通过地方两会可以管中窥豹。地方两会既可以展现中国各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与状况,又是中国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酝酿、意见交流的场所,因此也是海外媒体关注的热点。地方两会报道是对外报道的开年大戏。但如何把这台戏唱好,学问很大,值得研究。在对外报道中,地方新闻往往有太小、太碎的局限,  相似文献   

20.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特殊之年的特殊两会,中新社果断调整报道策略,打破常规报道模式,以非常之策应对非常之变,尝试从策划、采访、融合生产、推广分发等环节进行全流程多维度创新,用全新的打开方式报道两会,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