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主任徐凯所著《满洲认同"法典"与部族双重构建——十六世纪以来满洲民族的历史嬗变》于2015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满洲(今称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资格最老的民族之一。16世纪初期,在建州女真基础  相似文献   

2.
清代服制规定严苛,满汉两族女子服饰无论在种类或形态上都有较大差异。钿子作为满洲贵族妇女特有首服类型之一,在造型与佩戴方式上均具有浓厚的满洲民族特色,区别于同时期汉族女性首饰。对清代钿子的分类及适用场合等问题此前已有一些文章专门论述过,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满洲先祖女真妇女发型发饰、清代满洲妇女旗髻变化,以及统治政策对满洲女性服饰发展的影响等因素的分析,认为清代钿子的原型和形成基础,是满族先祖金代女真贵妇"辫发盘髻"之上所加的"裹巾";清代钿子伴随满族妇女旗髻功能变化产生,是为了配合旗髻特殊形状而专门制作,对旗髻进行装饰的贵族妇女特有首服;清代历任统治者对遵循满洲服饰传统的强调,是钿子始终能够保持其民族特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奎林出身满洲显贵,家世显赫,尊为皇戚,但他并未因此养尊处优,而是一生戎马倥偬,为维护国家统一与边疆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奎林能文能武,可谓清代中期满族由纯粹的"国语骑射"向逐渐接纳汉文化转型中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4.
##正##清朝皇帝对金朝陵寝的尊崇和祭祀,以往研究甚少,仅有一些文章提到了满洲人同女真人的历史联系,如王钟翰《关于满族形成的几个问题》一文,认为"如果把肃慎以下迄明朝女真人的世朝相承的隶属关系与满族割裂开来,也是不能正确反映满族悠久的历史渊源的"~(1),主要讨论满族的族源;孙静《满族形成的再思考——清中期满洲认同意识研究》一文,认为"随着女真语诸部与外界接触的增加,关于金、元女真的历史可能作为一种外部的知识为晚明时朝的女真人所知"~(2),对晚明  相似文献   

5.
满语中关于野猪类的词语反映了满洲英勇尚武的骑射精神,但是,一种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与之相应的其他文化因素配合。通过野猪类词语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满洲的物质和精神等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6.
尹鹏阁 《兰台世界》2014,(9):150-151
满语中关于野猪类的词语反映了满洲英勇尚武的骑射精神,但是,一种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与之相应的其他文化因素配合。通过野猪类词语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满洲的物质和精神等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7.
奎林出身满洲显贵,家世显赫,尊为皇戚,但他并未因此养尊处优,而是一生戎马倥偬,为维护国家统一与边疆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奎林能文能武,可谓清代中期满族由纯粹的"国语骑射"向逐渐接纳汉文化转型中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8.
清朝统治者从中央到地方都实行"国语骑射"制度,定制学习骑射,考察八旗子弟的骑射技术。同时,还积极出版关于学习骑射的图书,其中满汉合璧的《射的说》是一部浅显易懂、简洁实用的骑射类型书籍。  相似文献   

9.
浅论佟养性     
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元天命。经过十余年征战,他把分散的女真诸部统一起来,建立了以女真族为主的后金政权。1627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即位,改女真为满洲,改“后金”为“清”。他继承其父开创的事业,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进一步除旧立新、加速改革、创立新制,促进了满族社会的进一步封建化,使其成为直接威胁明政权对中原地区统治的强大的势力。  相似文献   

10.
马金柱 《历史档案》2020,(1):97-103
清政府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在珲春设置八旗驻防,该地由此形成了一个以旗人为主体的军事管制型社会。珲春原不准民人居住,至乾隆时期清政府开始将珲春有限地开放。民人进入该地后,与旗人在日常经济活动中结成雇佣关系与买卖关系,相互依赖、补充。在经济互惠基础之上,双方开始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认同,在日常社交活动中建立了跨旗民的社交网络。值得注意的是,珲春旗人的文化面貌并未因此产生明显流变,他们在长时间里较好地保持了以"国语骑射"为代表的"满洲旧俗"。  相似文献   

11.
<正>辽宁省档馆馆藏有两个版本的《满洲实录》,各为两函八卷(册)。主要记载清皇室爱新觉罗氏祖先的源流及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与明军征战辽东并建立后金汗国的经过,从神话传说开始叙述,直到努尔哈赤去世为止。一版为满、汉、蒙三体文附82组插图本。每卷首页钤有"乾隆御览之室"朱印,卷尾页钤有"古稀天子"朱印。第八卷尾附有乾隆皇帝"敬题重绘太祖实录战图八韵"诗一首,诗尾钤有满、汉、蒙篆字的"乾"、"隆"连珠印。  相似文献   

12.
关东少数民族先民的骑射习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悬弧习俗、射柳习俗等。此外,儒家思想和关东少数民族传统骑射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关东少数民族"大射之礼"",大射之礼"本身也演变成为关东少数民族的重要传统骑射文化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满洲在明北部边塞迅速崛起的同时,其内部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以先祖遗甲十三副集数十人起兵,自称"淑勒贝勒"。不数年,统一建州,吞并哈达,其势日壮。万历三十四年十二月,蒙古内喀尔喀五部尊称其为"淑勒昆都仑汗"。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正式受部众推举为"庚寅汗"。"汗"本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柔然、突厥、回纥、蒙古使用过的酋长尊号。自明末哈达部王台称汗以后,"汗"成为女真社会中凌驾于各部显贵之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努尔哈赤称汗初期,不仅亲  相似文献   

14.
满族先世女真人原是散布于明朝辽东边外的一个以骑射为长技的小民族。 17世纪初迅速崛起 ,建立了清朝 ,并改族号为“满洲”。 16 4 4年 ,清朝定鼎北京 ,这成为满族人入主中原内地 ,统治包括汉族在内的众多民族和辽阔疆域的开始。关于明末清初的中国人口 ,难以精确统计 ,估计至少在 1亿以上 ,而在当时“从龙入关”的 2 1万八旗男丁中 ,真正出自满洲血统的只有 5 .5万余人 (见安双成《清初编审八旗男丁满文档案选译》,载《历史档案》 1985年 4期 )。历史上 ,辽契丹、金女真、元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 ,虽然都曾入主中原 ,但满族人以如此悬殊的力…  相似文献   

15.
建立辽政权的契丹、建立金政权的女真族以及建立元朝的蒙古族,都是善于骑射的民族.他们"居住无常"、"以车马为家"、"渔猎以食"的生活习惯,不仅造就了他们彪悍健壮的体魄,而且也培育了他们勇猛善战的性格,善于骑射则是其最基本的技能.骑马射箭既是他们谋生的手段,也是他们练兵与娱乐的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16.
清朝统治者从中央到地方都实行"国语骑射"制度,定制学习骑射,考察八旗子弟的骑射技术。同时,还积极出版关于学习骑射的图书,其中满汉合璧的《射的说》是一部浅显易懂、简洁实用的骑射类型书籍。  相似文献   

17.
挖掘历史档案,满洲医科大学与日军细菌战关系问题是一个目前学术界尚无深入研究的课题。医疗卫生资源对日本侵华战争究竟有什么作用?高等医学教育对侵华日军细菌战有什么价值?考证满洲医科大学师生成为细菌武器研究和制造的核心力量、活体解剖、人活体细菌实验、撰写论文、利用人活体制作标本、向我居民区投放细菌武器等事实,目的是说明满洲医科大学以其医学技术资源积极为细菌战服务历史必然性,揭露其一贯推崇的利用医学普及"社会文明"办学宗旨的欺骗性,证明满洲医科大学是侵华日军细菌部队输送细菌研究骨干力量的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18.
明朝末期,女真主要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大部分,生活在辽沈地域的女真主要是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中的一小部分.此时,女真内部征战不已.  相似文献   

19.
1942年3月1日是伪满洲帝国成立十周年,侵华日军为渲染"大东亚共荣圈"的团结友好气氛,命汪精卫以伪国府主席的身份率团赴伪满洲帝国首都新京(今长春),进行"友好访问",演出了一幕鲜为人知的大丑剧.  相似文献   

20.
在以描绘满蒙开拓为主题的"大陆开拓文学"作家作品中,岛木健作在《满洲纪行》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记述了自己在满洲,尤其是大陆开拓团的所见所闻,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国策"宣传的需要,揭开了"大陆开拓"的真实面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