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君     
【原文】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①;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②,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③,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④;此其入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⑤.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⑥.故古之人君,去之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⑦;入而又  相似文献   

2.
近见章太炎先生文三篇,为《章太炎全集》所未收,诸家年谱亦未及,因校录如下,并为小考附后。1.《中国书目考序》临海项慈园为书目考,盖效小学经义诸考例,为簿录之。书之有录,世皆知其起二刘,上考周官宰夫之职,正掌官法以治要,师掌官成以治凡,司掌官法以治目,然则其来亦远矣。案牍之法,移之以治群书,则始有校雠辑录之事,主重任举。汉时治《尚书》者,言称孔子为篇家,夫《礼》之序官,其本然也。《诗》《书》有篇序,而《易》亦有序卦,则肇于孔子、子夏。二刘之在书府,括囊大典,为之区目,是亦因前事而广之尔。其后典籍滋衍,无目录则无以检柙,其窥寻又不易。由是荀勗、王俭、阮孝绪等继作,次及《崇文总目》、《四库提要》之伦,而书之兴废大可见矣。然以区域之广,笔著之  相似文献   

3.
近读叶德辉<书林清话>,其中有一篇<总论刻书之益>,列举了古往今来许多蔚为美谈的刻书大家,这些刻书家因刻书之业,或滋福子孙,或嘉备后人,或留名后世,即叶氏所谓刻书之益者.  相似文献   

4.
<礼记·中庸>告诉我们:"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是天的德行,使自身做到"诚"也是人的德行,"诚"就是人的自我完善.诚信是毛泽东人际交往思想的基础,是巨大交往活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寰宇皆刊也.其尧舜之邦,文化深藏,叩之源远而流长者,华夏也.刊行亚细亚,渐感东方文明而翘首于万土之滨者,京华也.俊彩星驰,有刊赫然冠于京都者,学报刊也.缔刊者谁?大学人翁公也.名之者谁?主编自谓也.主编为兴编辑伟业,建刊纪学,而学隔月报,故自号曰"学报"也.学报之意不在刊,在乎学术之间也,学术之乐,得之心而寓之刊也.  相似文献   

6.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读书篇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2.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3.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4.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5.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6.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相似文献   

7.
满山遍野杜鹃花,灼灼若华似落霞;烈士流血滋沃土,人间春色始无崖-这是一段对皖南山村小镇茂林的描述.  相似文献   

8.
编辑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者,源也,原也,本也,初也,恒也,浊也.道存于心,存于行,存于性.道,无形,乃有其大;无清,乃有其容;无味,乃有其馨;无语,乃有其声.盖天地间,万事万物皆有其道,百行百业皆有其本.夫编辑者,虽渺小如宇宙之微尘,不彰如山间之谿谷,然亦有其本,亦有其道焉.  相似文献   

9.
[原文]共患易,共利难。患者人之所同畏也,利者人之所同欲也。同其畏心,其势必合;同其欲心,其势必争。自古及今,变亲为疏,变恩为怨,鲜不以共利者。吁,亦难矣!吾观三国之克许,何以善处功利之间也!当伐许之际,先登者郑之大夫,而齐鲁之大夫无与焉;毕登者郑之师,而齐鲁之师无与焉。是则克许之功,独出于郑,以许归郑,固其所也。然恒人之情,战则避患而居后,胜则争利而居前,不惭  相似文献   

10.
吴山图记归有光吴、长刘二县,在那治所,分境而治。而都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各、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文珊,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余同年友魏君用海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率中。君之为县有总爱,百姓报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息于其瓦。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夫分之于民,诚重矣。令城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今谈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令也。君于吴…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周刊》2012,(44):92-93
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犹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清·药学家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  相似文献   

12.
[原文]明於观人,暗於观己,此天下之公患也。见秋毫之末①者,不能自见其睫②;举千钧③之重者,不能自举其身。甚矣,己之难观也。人皆知以己观己之难,而不知以人观己之易;因人之善,见己之恶;因人之恶,见己之善。观孰切於此者乎?晋怀公不知己之无以致人,徒贵人之不从己,殆未尝以人而观己也。怀公晋国之君,彼重耳特一亡公子耳。狐、赵之徒④,出从重耳,陷敌困卫、逃齐脱楚,人有不堪其忧者矣;乞食投块、观浴操戈,人有不堪其辱者矣;风羁雨绁、过都历邑,人有不堪其劳者矣;使其舍重耳而从怀公,则闾里欢迎,姻族毕至,击鲜酾酒⑤,舒发性情,此天下之至乐也。高轩华毂⑥,豹饰羔裘,前超后陪,光生徒驭,此天下之至荣也。堂宇靓深,自公退食,体胖心广,四顾无虞,此天下之至安也。怀公盍⑦亦以人砚己乎?从彼者忧如是。辱如是,劳如是,而狐、赵辈乃就之而不辞,从我者乐如是,荣如是,安如是,而狐、赵辈弃之而不顾,则德之优劣厚  相似文献   

13.
“一蹴而就”与“一挥而就”只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大不相同,不能混为一谈. “一蹴而就”语本宋·苏洵《嘉祐集·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也作“一蹴而至”.如宋·朱熹《答何叔京》:“由今观之,始知其为切要至当之说,而竟亦未能一蹴而至其域也.”后多作“一蹴而就”(蹴:踏;“就”:达到,与“遣”“至”同义),意思是踏一步就可以达到,形容轻而易举就能取得某种成就或完成某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多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  相似文献   

14.
[原文] 共患易,共利难。患者人之所同畏也,利者人之所同欲也。同其畏心,其势必合;同其欲心,其势必争。自古及今,变亲为疏,变恩为怨,鲜不以共利者。吁,亦难矣! 吾观三国之克许,何以善处功利之间也!当伐许之际,先登者郑之大夫,而齐鲁之大夫无与焉;毕登者郑之师,而齐鲁之师无与焉。是则克许之功,独出于郑,以许归郑,固其所也。然恒人之情,战则遇患而居后,胜则争利而居前,不惭己之无功,反不容人之有功。昔邓艾、钟会同伐蜀,艾平蜀而会杀之;(1)王浚、王浑伏吴,浚平吴而浑劾之。(2)使齐鲁之君,亦如钟会、王  相似文献   

15.
野庙碑陆龟蒙碑者,悲也。古者悬而定,用水,后人书之以表其功德;国留之不思去,碑之名由是而得。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莅故事者,亦碑之,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美。余之碑野庙也,非有政事功德可纪,直悲夫哈妈其力,以车无名之土木而已矣。凤龙门,好事克,山极术滨,多滤机。其庙貌有雄而社、目而历者,则日将军;有2而愿、哲而少者,则日某郎;有担而尊严者,则日始;有妇而容艳者,则日始。其居处则社之以庭堂,峡之以陛级,左右老本,港直森拱,萝笃*于上,鹤鹊定其间。车马徒策,丛杂怪状。欧作之,欧饰之,走畏恐后,大者推十,…  相似文献   

16.
[原文]明於观人,暗於观己,此天下之公患也。见秋毫之末者,不能自见其睫;举千钧之重者,不能自举其身。甚矣,己之难观也。人皆知以己观己之难,而不知以人观己之易;因人之善,见己之恶;因人之恶,见己之善。观孰切於此者乎?晋怀公不知己之无以致人,徒贵人之不从己,殆未尝以人而观己也。怀公晋国之君,彼重耳特一亡公子耳。狐、赵之徒,  相似文献   

17.
文献"一词在古代中国最早出自孔子.<论语·八佾>记载:"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礼记·礼运>记载: "言偃复问日:‘夫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欤'?孔子日:‘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  相似文献   

18.
杜鹃 《青年记者》2008,(11):38-40
头版,首先是读者阅读报纸的起点,始终是报纸精心打造的必争之地.而党报作为党的喉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党的声音,是其根本任务之所在,也是其必须遵循的宣传规律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王贞纯 《大观周刊》2011,(43):11-12,14
河南话属于北方方言,它与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同时又有一定的差异,相同的一面,普通话的21个声母、39个韵母、4个调类,河南话都有;不同的一面,部分地区保留有入声,有5个调类,而有的县又无上声,只有3个调类,即便是相同的声母、韵母,所辖的字也不尽相同,相同的调类,其调值也不相同。河南境内,各地说话又有一定的差别,根据分不分潦团膏,zh组(zh、ch、sh声母之合称)和z组(z、c、s声母之合称)、f和h、n和l的相混与否,有无入声等条件,河南话可分为五个区,各区语音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原文] 赵宣子论比与党赵宣子言韩献子于灵公,以为司马。河曲之役,赵孟使人以其乘车干行,献子执而戮之。众咸曰:“韩厥必不没矣。其主朝升之,而暮戮其车,其谁安之。”宣子召而礼之,曰:“吾闻事君者比而不党。夫周以举义,比也;举以其私,党也。夫军事无犯,犯而不隐,义也。吾言女于君,惧女不能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