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鑫 《兰台内外》2014,(4):63-63
正数字时代的今天,数字档案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纸质档案无法替代的作用,至今仍无法改变。当前各类档案馆最缺的就是人才,这里说的人才指的是高素质的人。吉林大学档案馆(以下简称"吉大档案馆")的发展离不各类高素质人才,也离不开现有的档案人员。一、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1.热爱档案馆工作,主动为需求者服务。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必须热爱档案馆工作,热爱档案馆事业,牢固树立"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信念,时刻想着全心全意为需求者服务,养成主动积极的档案服务意识。2.档案人员要有雄厚的档案专业知识。吉大档案馆的藏档丰富,雄厚的专业知识是开展档案工作的基础。从事档案  相似文献   

2.
刘新妍 《北京档案》2000,(10):22-24
一、档案馆缺乏吸引力的现状 尽管我们一直自信地认为档案馆是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是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事业是信息产业的组成部分,但就在全世界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档案馆吸引不了人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当前档案馆所急需的、掌握现代技术的人才,很少有愿意到档案馆工作的,在档案馆工作的也经常是不安心,留不住.  相似文献   

3.
宋彦 《档案管理》2006,(5):63-63
1档案馆人本管理的定位 档案馆的人本管理.是指从档案馆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强调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馆的重要资源和首要财富.强调档案工作人员在档案馆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以唤起档案界人士对人才资源的更大重视.更充分地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从而提高档案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它包括:把提高档案人员工作生活质量、提高档案人员对工作环境和氛围的满意度、关心档案人员的成长与发展等人性化因素作为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贺吉元 《档案时空》2003,(10):10-11
综合档案馆要不要开展在岗培训?如何开展在岗培训?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近3年来,我们对档案人员在岗培训抓住不放,在时间、形式、内容和效果上都有新的突破。回过头来看我们在职工培训上所走过的路程,引发了我一些思考。一、开展在岗培训,是综合档案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世纪交替之际,我们党的领导集体十分关注人才问题。断言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国力强弱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基于这么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考虑,档案部门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审视档案人员的素质,并积极采取…  相似文献   

5.
编研是档案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负有深层次、多角度开发利用馆藏档案信息,最大限度实现馆藏档案综合利用价值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市县档案馆各项工作都有了长足发展,与之相比较,档案编研就显得落后、迟滞,不太协调。本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做好市县级档案馆编研工作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6.
2003年,北京市档案局组织开展了区县档案馆考核认定活动,依据《北京市区县档案馆工作认定细则》,对各馆2001-2003年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同时也对区县馆情况做了一次较为彻底的摸底调查。现将此次检查情况综述如下:一、以认定活动为推动力,区县馆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作为  相似文献   

7.
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是21世纪档案馆迎接网络时代的重要战略.这项工作关系着档案馆工作能否实现历史与未来的链接,关系到能否实现档案资源的科学保护和有效共享,关系到城建档案馆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地位和作用.当前,城建档案馆如何迎接挑战,加快推进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进程,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滕克威 《兰台世界》2005,(9):116-116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来及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作为档案实体管理的库房档案管理也在不断地进步,让库房档案管理更科学、更简捷.以促进档案馆其他工作的发展,是档案工作者一直在研究探索、实践的目标,在这里笔者略谈一二。  相似文献   

9.
利用工作是档案工作的中心环节和最终目的 ,是联系档案馆与广大利用者的纽带桥梁。利用工作的好坏 ,是衡量一个档案馆的馆藏质量、门类体系、管理水平、服务方式的重要标尺。因此 ,做好利用工作 ,满足不同利用者的需求 ,掌握用户的查档规律 ,对于加快经济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事业 ,都有极其深远的意义。笔者对山西省档案馆 1 999-2 0 0 1年的查档利用情况进行了统计 ,通过分析比较 ,从中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一、档案资料的利用统计三年来 ,省档案馆一共接待了 75 7个单位的查档利用者计 2 75 9人次 ,一共提供各类档案资料 1 75 0 4卷册 …  相似文献   

10.
大力推进档案馆的公共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随着外滩新馆的对外开放,激活了档案馆公共服务功能的发挥,迈出了新时期公共档案馆建设的重要一步。半年多来的实践证明,档案馆提供公共服务,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国家档案局毛福民局长在提出2005年工作任务时强调,要加强档案馆的功能建设,充分发挥档案馆的基本功能和社会功能。联系上海档案工作的实际,发挥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关键是要大力推进档案馆的公共服务。档案馆开展公共服务,必须要有一个标志性、文化性和开放性的设施,就是要建设一个公共服务的平台。上海档案馆外滩新馆就是这样的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平台的建成,使上海市…  相似文献   

11.
仲禾 《中国档案》2003,(5):28-28
(截至2001年底)档案馆现代化状况档案馆及馆藏数量(个)建筑面积(M2)建国前档案(卷)建国后档案(卷)照片(张)音像(盘)省级档案馆13301659345326224354871地级档案馆21389102031311124901124902625县级档案馆119947611068551859391859394914合计14113697237592034001983227838410档案局馆人员文化程度文化程度专业技术职务本科以上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初中高级中级初级省档案局馆9313212391615地级档案局馆1797196908133576县级档案局馆712358238234960292合计332518104844531111383机读目录微机案卷级(万条)文件级(万条)局域网缩微设备去湿机空…  相似文献   

12.
档案馆的目标管理,是各市综合档案馆的重点工作任务,也是各基层档案部门工作的主要任务,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各市综合档案馆的目标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设备有了明显增强,建立县级示范档案馆的工作也在进一步开展。但是在进行目标管理的同时也走了许多弯路,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结合我馆近年来的升级工作,谈一点看法,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乡市档案馆从工作实际出发,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高度重视人才的才能发挥、个性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做到以人为本,取予并重.  相似文献   

14.
王珊 《兰台世界》2010,(11):33-34
高等学校在加强档案馆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从保管型档案馆向研究型档案馆转变,造就管理人才,留住研究人才,继而开发建设以编研和开发利用为主的研究型档案馆。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在加强档案馆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从保管型档案馆向研究型档案馆转变,造就管理人才,留住研究人才,继而开发建设以编研和开发利用为主的研究型档案馆.  相似文献   

16.
王杰绵 《兰台世界》2005,(11):20-20
区县级综合档案馆作为一个保存本地区综合信息的基地和利用的中心,其馆藏质量的高低是档案馆能否生存的关键所在,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已被档案界的同仁所承认。然而,目前大多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的馆藏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并不尽如人意,致使很多档案馆的利用工作一直在低谷中徘徊。因此,目前区县级档案馆工作应突出特色,提高质量,主动服务。  相似文献   

17.
省级和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档案馆目标管理考评活动是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从1995年开始抓的一项牵动全局的重点工作,目的是想通过考评这一有效的宏观管理手段,推动和促进省级和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档案馆工作的全面发展。截至目前,已成功组织了对46个档案馆的55次考评,其中国家一级档案馆37个,国家二级档案馆8个,国家三级档案馆1个(二三级主要是馆库建设等硬件条件不够)。这项活动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深、效果之好,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通过目标管理考评活动,各级领导更加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考评期间,当时中办和国办的有关领导同志都对…  相似文献   

18.
柴玲 《兰台世界》2002,(3):28-28
档案的征集工作是档案馆藏得以丰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我们黑山县档案馆始终以"做好档案征集工作,不断丰富档案馆藏"为宗旨.  相似文献   

19.
厚重、庄严、富有历史感又不失现代元素的山东省档案馆新馆即将落成,这不仅是省档案馆的重大事件,也是全省档案工作在新阶段、新起点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山东省的档案工作能否抓住省档案馆新馆启用的契机,引领各级档案馆逐步由传统的综合档案馆转变为公共档案馆,实现档案工作成功转型,是我们都很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档案馆工作所处的网络环境,认为在这一背景下对档案馆工作必须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并提出了从“档案馆”的内涵和外延、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馆藏结构及评判标准和利用服务观念四个方面入手,更新观念,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