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完善评审机制”作为新时代科学基金深化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构建“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Responsibility, Credibility, Contribution, RCC)”评审机制是关键所在。2020年起,地球科学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两个学科陆续进行了RCC评审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RCC评审机制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内涵,并重点总结了两个学科2020—2021年度RCC试点工作的实施情况,最后梳理了RCC评审机制试点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实施RCC评审机制提供建议。试点工作初步显示RCC评审机制获得了评审专家和申请人的认可,促进了负责任的基金评审,为构建良好评审环境和维护科学基金公正性提供有力支撑。试点项目的申请人认为超过85%的评审意见有帮助,会评专家认为送审项目中超过93%的评审意见质量达到了良好。RCC评审机制的实施提升了项目评审质量,促进了评审专家与申请人良性互动,是完善评审机制和优化学术生态的有效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2.
陈光  陈凯华  龚旭  苑怡  方新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2):1427-1433
同行评议是科学共同体的自我规范机制之一,是科学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的核心运行机制是同行评议,它是遴选高质量基金项目的重要保障机制。为了使同行评议科学、客观、公正,稳步推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文章从同行评议机制的发展及其优缺点出发,分析了当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机制面临的挑战:不适应跨越式发展需要,专家和管理队伍规模不适应项目申请数量增长,专家评审行为缺少对象反馈且评审专家遴选有待优化,以及项目评审流程缺少监控手段等。据此,文章提出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机制,建设“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RCC)的同行评议监督与评价系统思路。文章阐述了RCC机制的动态性和科学性,总结了其在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和提高项目评审效率中的潜在用途,为进一步推进RCC机制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实践显示,同行评议的RCC改革方向是有效的,但仍需进一步完善RCC制度设计、加强评审质量监测并营造RCC评审文化。文章从多角度论述了完善科学基金同行评议机制的重要性,指明该机制所面临的挑战与可行的发展路径,为RCC监督与评价系统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同时对新时期稳步推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Responsibility, Credibility, Contribution, RCC)”评审机制试点工作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鼓励评审专家更加积极主动遴选创新项目,弘扬负责任的评审文化,进一步维护评审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树立和落实正确的资助导向而实施的重要改革举措。该试点工作自2020启动以来,化学科学部环境化学学科已连续两年参与其中,积极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和有关评审专家搭建互评、互帮、互促的交流平台,显著提升了基础研究项目评审科学性、专业性和公平性。本文对环境化学学科近两年RCC评审机制试点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阶段性成效,并对未来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Responsibility, Credibility, Contribution, RCC)”评审机制的改革试点范围、个性化指标设计以及数据记录机制。通过函评意见的审读、申请人对函评意见的反馈以及评审专家的调查问卷分析,评估了RCC试点工作的成效。总结了RCC试点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RCC机制试点方案得到了广大项目申请人和领域专家的普遍支持和认可,起到了对评审专家进行正面引导和正向激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量的不断增加,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的满意度越来越受到基金管理单位的关注和重视。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委托于2015—2019年间针对项目申请人和评审专家的满意度展开调查,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深度剖析申请人对评审意见的满意度、申请人和评审专家对评审公正性的满意度、对基金委提供管理与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对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管理的了解程度。研究提出采取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开展培训,推行“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Responsibility, Cedibility, Contribution, RCC)”评审机制、加大对“打招呼”现象的追查和惩处、提升通讯评审中的申请书指派精准度等管理举措,对于优化改进科学基金管理、提高科学基金公信力和营造良好学术风气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同行评议专家评议工作进行评估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工作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同行通讯评议、项目主任综合同行通讯评议意见和学科评审组会议评审,同行通讯评议和学科评审组会议评审都属于同行评议。其中,同行通讯评议所起的作用不仅至关重要,而且也是后两个环节的基础。同行评议是基金项目评审的核心,也是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项目申请、受理、评审和资助总体情况,总结了管理科学部关于防范整治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的重点举措,并提出了2024年项目评审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8.
《科协论坛》2014,(9):59-59
<正>8月28日,中国科协2014年度引领地方学会能力提升项目评审会在北京召开。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专委会部分成员、社团研究及管理专家、有关学科或科技管理专家、中国科协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评审专家委员会全体专家及监督小组部分成员参加会议,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沈爱民担任评审专家委员会主任并主持会议。会议首先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评审工作办公室主任宋军汇报评审工作方案,包括项目申报情况、评审细  相似文献   

9.
<正>1管理科学部对本年度评审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严格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项目评审资助工作的各项规定与管理办法,认真落实基金委《2015年度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工作意见》,遵守评审工作纪律。(1)贯彻落实科学基金的方针政策。评审会坚持并贯彻24字工作方针: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评审工作情况,分析了管理科学部各类项目申请与受理情况,并提出下一年项目评审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度管理科学部基金评审工作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管理科学部本年度评审工作的指导思想(1)继续认真贯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在新时期的工作方针、科学基金的评审方针,注意对管理科学基础研究定位的把握。(2)严格执行基金委项目评审工作的各项规定与管理办法;认真执行基金委“2006年评审工作意  相似文献   

12.
同行评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决定资助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了解同行评议状况,发现问题和改进不足,也成为完善专家系统和提升评审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我们从评议专家对项目的综合评价、对项目的熟悉程度、对项目评价的区分度、评议意见内容和评议专家间共识度等方面,对2016年遗传学与生物信息学科445位同行评议专家的评审意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同行评议质量总体良好,绝大多数专家对评议项目把握准确,项目综合得分情况基本呈正态分布,97.8%的专家对所评议的项目熟悉/较熟悉,97.5%的专家对所评项目给出合理的区分度,98%的专家评议认真,撰写的评议意见具体并有实质性意见和建议。但也发现了极个别专家存在一定问题,如有的专家对评议项目缺乏区分度,有的专家学术判断存在较大问题,有的专家撰写的评议意见过于简短且俱为套话和空话。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与相关专家进行了沟通并给予督促,同时对有些专家在以后的同行评议中予以回避。本文对专家评议状况进行了分析,期于在管理上作出探索和尝试,为提高同行评议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专家库的建设质量是保障科技项目评审公平公正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对21名一线项目管理者进行了深度访谈,探析受访者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专家库建立过程中的典型做法以及面临的问题。访谈结果表明,在评审专家个人信息的完整性及更新及时性、智能匹配系统的精准性、人为主观因素介入以及专家选取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关策略建议,包括提升专家入库及信息更新意愿的具体举措、对项目与候选专家实行三级匹配模式、升级专家库平台的操作系统等,旨在进一步促进专家库的标准化和创新化管理,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完善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后期管理和绩效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于1998年2月中旬召开会议,对1992年批准资助的项目研究成果进行了评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梁森、管理科学部主任成思危出席会议并就项目评估作了讲话,希望通过此次评估,总结科学基金资助后期管理和评估经验,探索合理可行的评估办法,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质量和水平、促进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三评”改革对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举措,极大推动了科技评价机制的科学发展。在“三评”改革的新要求背景下,本文以重大科技项目科技为例,深入研究了重大科技项目科技评审机制构建。研究认为,当前在科技评审中仍存在专家遴选制度仍待完善、评审标准不合理、对评审专家全程监督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引进了责任清单制,基于责任清单制视角,提出了未来应从完善科技评审机制、严格规范专家遴选制度、完善科技评审指标体系、提高评审队伍建设和组织水平等四个层面来完善重大科技专项评审机制。  相似文献   

16.
陈立威 《今日科苑》2010,(12):179-179,181
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就是要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行动,促进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要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回顾过去的经验教训,研究制定今后的改革目标和措施,根据《全国财政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的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预算编制执行制约机制,规范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要求,"十一五"期间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为财政改革服务、为财政中心工作服务、为投资体制改革服务的大方向,完善评审管理体制、工作机制,规范评审业务,不断提高评审质量,为预算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项目支出预算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使评审工作成为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监督的重要有机环节。本文主要是就自己的工作岗位谈谈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汪建  王裴裴  丁俊 《科研管理》2006,41(2):183-192
科技项目的评选越来越多采用专家评价的方式,评审专家的打分质量直接影响科技项目的立项结果。为了提升科技项目的评价效果,管理部门通常建立评审专家库,并动态调整。本研究从第三方的角度,借鉴元评价的概念,基于评审专家的匿名打分结果对评审专家进行评价以支持专家库的动态调整。专家评审质量从三个方面进行定义,包括单项得分,最终得分,排序得分等角度;具体选取偏差系数、秩相关系数和二值法系数等评价指标。基于某政府科技部门2015年的1634个项目,分析了99位评审专家的实际评价数据。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引入变异系数、参与度和立项率等调整系数建立了元评价综合模型。由管理部门结合评价过程和专家的实际身份特征等信息对综合评价模型的得分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综合模型的可靠性和实践性满足项目管理部门的需求。最后,基于该模型,对科技项目管理部门如何提升专家评审质量给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围绕科技项目评审专家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与应用研究这一主题,在总结国家层面、广东省关于科技项目评审专家评审质量管理相关政策措施,基于元评价理论建立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工作质量评价模型,并运用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项目评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评价专家评审工作质量.研究发现,不同指标的平均得分与标准差存在明显的差异,应当受到相对应的关注与重视;同时,实例中大多数专家的评审质量处于一般的水平,需加强对表现较差的指标的监督管理.最后,根据政策梳理和模型的实证结果,提出提高科技项目评审专家评审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项目申请、评审及资助情况,梳理了科学基金深化改革的实施情况,并提出下一年项目评审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印发实施两周年之际,总结分析有关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以下简称“三评”)改革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研究认为,“三评”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精简人才“帽子”使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更加合理设置各类科研项目和人才项目申报要求,优化项目评审制度,精简项目申报评审及后期管理流程等,但仍存在评价新标准尚未建立、评审专家公正参评缺乏健全保障机制、良好社会舆论环境尚未完全建立、基层机构推进“三评”改革进程参差不齐且整体缓慢、专业评价机构缺乏良好运行机制等问题,制约“三评”改革全面深入实施.基于此,提出推动“三评”改革工作全面深入贯彻实施相关建议:一是加强各方联动督查落实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建立健全新评价标准体系;二是坚持分类治之、稳步持续推动;三是健全专家遴选及跟踪评价机制;四是加快配套制度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五是加大对专业评价机构挟持力度并强化相应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