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财政篇可以说,王阳明和黄宗羲的财政税收理论和实践,最能体现浙东学派"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题中这两句话,本是南怀瑾先生的患难知己书赠于他的,用来形容王阳明和黄宗羲这两位明清时期"浙东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也是贴切不过。他们关心架上书,在经学史上的成就世人皆知。他们更关心世上苍生,王阳明有很多成功的管理地方财政税收的实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在海峡两岸乃至世界各地具有广泛影响,把这一历史名人搬上舞台,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最好品牌。台湾观众非常崇敬王阳明。浙江省余姚市艺术剧院在台湾阳明山下、阳明公园之畔,演出新编姚剧历史剧《王阳明》,场场满座,掌声如潮。姚剧《王阳明》感动台湾,而台湾观众争看《王阳明》的盛况又让人感动。  相似文献   

3.
该文围绕王阳明的圣人观和致良知学说展开。从圣人观的核心谈起,王阳明认为良知即天理,是成圣的前提和内在依据,由此主张“满街都是圣人”这一观点,让圣人这一概念平民化。关于成圣的实践,王阳明认为良知的发用流行是成圣的重要实践过程,停留在知良知是不够的,而要做到致良知,在生活中不断追求天理,摒弃私欲,将纯乎天理的良知显露。王阳明从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出发,从“成己”和“成物”两个角度,阐明了万物一体的圣人境界。而如今,王阳明的圣人观对个人和社会仍有很大价值,不仅有助于提高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而且对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栗子 《文化交流》2012,(6):39-41
一 他,是写得一手好字的日本人; 他,是一个以书圣王羲之为偶像的日本人;  相似文献   

5.
刘霞  谢梦莹 《文化学刊》2023,(3):121-124
钟芳与王阳明相交颇深,在与罗钦顺、吕柟的书信中反复论及王阳明的学说。在这些书信及为王阳明作的祭文中,钟芳对王阳明学说“置之不与辨”的态度及借用“知行合一”言辞的举措让人误以为钟芳是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的调和论者,甚至是阳明心学的崇尚者。钟芳虽说“不辨”,实则多次表达对王阳明舍弃博学格物功夫及“致良知”学说的不赞同。钟芳“知以利行,行以践知”的观念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也大相径庭。钟芳始终是坚定的程朱理学者。  相似文献   

6.
正500多年前,一代儒学宗师王阳明出生于浙江余姚,他中年为官,因触怒宦官,被贬至贵州龙场。在龙场这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最终悟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他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成为心学集大成者。他精通儒、释、道三家学说,而且上马能战,下马能文,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被誉为"真三不朽者"。王阳明是浙学代表人物之一,他的  相似文献   

7.
邝露是明末清初岭南地区著名诗人、书法家和抗清节烈之士。由于英年早逝,存世书迹历来为世人所重。本文通过对其书法代表作行草书《旧作诗》卷中所涉及的人物、诗文、书艺等相关问题考释,以便进一步认识和了解邝露的生平、交游和才艺。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终其一生都具有隐逸情结。结合王阳明中后期诗文可以看出,王阳明退隐情结的发生,主要是出于其政治上的原因,以及其家族文化中隐儒的传统和其自身个性气质上的追求等。王阳明深久的隐逸情结表现了他深受道家影响而对自然山水和简单真朴、自由洒脱的田园生活的喜爱。而王阳明的隐逸情结中所交织着的进与退、仕与隐、入世与出世的矛盾,正反映了其所包含的亦儒亦道的思想性格,体现了一种儒道圆融互补的人生境界。它在王阳明中后期的思想、性格和行为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晓刚  国宇 《文化学刊》2010,(2):151-154
《叶隐》一书是日本江户时期的武士修养教材,被视为日本武士道的精神源头。书中宣扬的忠孝仁爱、大义殉死等内容,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关死亡价值观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近代以来,该书成为日本当局宣传军国主义的思想工具,因而其中的糟粕应该受到批判。当然,书中有些人生经验和处世之道至今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0.
朱熹与王阳明均对“格物致知”思想作了全面细致的阐释,朱熹主张格物为致知起作用,王阳明则提出致知为格物起作用。首先,从“格物致知”的对象而言,朱熹主张格尽外界事物之理,王阳明则强调必须寻求个体内心的善;其次,从“格物致知”的过程而言,朱熹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王阳明则提出“格物”的过程就是格个体内心意念的过程;最后,从“格物致知”的结果而言,朱熹追求穷尽事物之理,王阳明则希望通过良知为善去恶。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所论友朋,主要是指包含同学在内的志同道合之友。王阳明认为友朋重在道德与识见,与年龄和地位无关。理想的友朋需要放下姿态去寻找,指正友朋错误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友朋是修行圣学的重要助力,可以帮助确立志向并维持志向,友朋间的切磋砥砺是精进学问的重要方式。王阳明对于友朋的特殊强调与阳明心学的内在修行路径及其学说传播之需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创立的心学体系作为明代儒学的发展高峰,其“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主要观点中饱含着经世致用思想。这种经世致用思想风格不仅体现在王阳明的学术体系中,还充分彰显在其创立者王阳明个人的生平实践活动中。王阳明的经世致用思想对当今社会仍有着积极价值。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其进行创新性的解读,实现其创造性转化,使其对我们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立定远大志向、创新精神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僧传》序录卷十四云:“沙门法济,偏叙高逸一迹。沙门法安,但列志节一行。沙门僧宝,止命游方一科。沙门法进,乃通撰传论。”该文对四人及其书进行了考论。  相似文献   

14.
500多年前,一代儒学宗师王阳明出生于浙江余姚,他中年为官,因触怒宦官,被贬至贵州龙场.在龙场这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最终悟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他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成为心学集大成者.他精通儒、释、道三家学说,而且上马能战,下马能文,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被誉为"真三不朽者".  相似文献   

15.
泰州宋明时期的理学发展到顶峰,其代表人物是宋朝"宋初三先生"之一的胡瑗和明朝"泰州学派"的领军人物王艮。儒学发展到宋初,其哲学及道德性命之学重新抬头,周敦颐及其之后的张载,被誉为理学的开山鼻祖,但胡瑗却是"开之必先"。胡瑗的理学对明代的王阳明影响较大,而王阳明是"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老师。因此,胡瑗和王艮这两位泰州学人有着理学方面的密切联系,但他们的思想又不完全一致,尤其是王艮,其在传承中创新,使宋明理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列女传》京师节女传入日本后,对日本女训书的形成与发展造成影响。既有如辻原元甫一般,在《女四书·内训》中引用了京师节女的故事进行日语翻译的版本,也有如《本朝女鉴》中源渡妻一般,受到了京师节女的影响后发展成为新的具有日本特色的版本。该文通过对《新刻古列女传》京师节女、《女四书》京师节女、《本朝女鉴》源渡妻3个日本近世女训书中的故事内容进行比较分析,考察《列女传》“京师节女”在日本近世女训书中的流行和改变。近世日本女训书《本朝女鉴》源渡妻中弱化了女子德育目的,加强了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通过故事内容的补充与改变凸显了女训故事中的小说文艺性。  相似文献   

17.
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谊会主编的《台湾同胞抗日50年纪实》一书,最近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江泽民总书记说:“我们寄希望于具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台湾同胞。”这本书所表现的正是台湾同胞的光荣爱国主义传统。台湾同胞的光荣爱国主义传统,集中表现在长达50年的抗日斗争之中。书中记述的是,在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以后,台湾沦为日本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二十世纪前半期日本中国学家到中国访书为考察对象,通过读析代表性人物的访书回忆录或访购书目、学术考察报告等文献,展现近代日本对于中国汉籍搜求研究的基本状态及主要特色,以及中华古籍善本对于异域邻邦的学术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浙江余姚精心创作编排的姚剧《王阳明》晋京展演获赞誉"五十余年如流星,功过荣辱一风轻……"1月15日晚,北京长安大戏院灯光璀璨。舞台上,一身素衣的"王阳明"声若洪钟,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娓娓道来。戏曲开场,修竹丛中,王阳明苦苦思索,声、光、电交织,他若有顿悟,在铿锵的唱词中阳明精神似乎显现出来。从阳明故里到首都北京,浙江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  相似文献   

20.
《西风吹书读哪页》是美国人写的书,后来中国人又写了《风吹哪页读哪页》这是读书人的一种境界。对办刊人而言,就没有这样轻松,在看似吸引眼球的包装里面,其内核有着极其明确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