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申燕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12):15-16
爱情,被人认为是永恒的文学主题,是神圣、崇高、伟大的代名词。女作家们大都情感细腻,作品中常以爱情为主题。可池莉却反其道而行之,赫赫写出:不谈爱情。宴则池莉的不谈爱情说是在解构爱情。她把这种古典情怀中十分神圣的东西,放逐到当代社会强调物质化、功利化的世俗人生中,还其本真,实现了对传统的颠覆和反叛。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女性写作虽然颇受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影响、在写作上呈现出宏大叙事主体的疏离性特点:即从女性特有的视觉来看待现实与历史的机缘往往就在恋爱、婚姻和家庭这些与男人交往的过程中、那么女性更多的把情感世界作为自己生命的寄托方式便自然而然的。以此为注视点、追溯女性写作中爱情理想的构建.解构的过程及其轨迹、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廖青鹏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2):105-108
池莉小说所呈现的有关"不谈爱情"一直是打动读者的一大亮点,她笔下的人物在细水长流的生活中总是说出或者表现出"不谈爱情"的意向,仿佛爱情总是与心、婚姻相游离的。但小说中看似"游离"下却包含了浓郁的脉脉温情,且持久不散。为此,从池莉的几部小说出发,就几位主要男女主角在爱情的抉择上面的表现,来分析其"不谈爱情"背后的满是爱情存在,以期让大众明白爱情始终存在于普通生活的每分每刻。 相似文献
4.
黄静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2000,20(2):46-48
本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世俗文化的兴起,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随之变得愈来愈实际。与之相应,新时期的女性文学也逐渐从对理论的追寻走向了对现实的确认。女性文学的这一转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爱情婚姻观,人生价值观,男女两性关系,张洁与池莉是这一转变的两个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5.
王爱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8):17-19
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在转型,张洁在这一期间的作品彻底告别了前期的热情高歌式的乌托邦的理想主义,呈现出明显的亵渎“崇高”、解构“理想”、逃离“爱情”的态势,字里行间里充满了对爱情的怀疑、解构。从《红蘑菇》《日子》、《上火》等作品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张洁对爱的哲学思考已经完成了从建构到解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普希金的代表作是《叶甫盖尼·奥涅金》,因为它不但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生活,而且也是作者思想的忠实体现者。文中有两对主要人物的爱情是不同的,普希金对此也有不同的态度和观点。本文正是通过这些内容,来了解和分析普希金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7.
张洁小说的创作以跨越两种方式的伦理写作立场来实现其小说的阶段性特征。她一方面从"人民伦理"的写作视角展现伦理蓝图形而上的特质,并试图深入构建现实伦理秩序;另一方面以向自由伦理的转变证明个体伦理存在多样性。张洁这一伦理观点的发展及突变反映在文本中,使其作品呈现出前后截然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8.
池莉是个善于捕捉特定的社会生活景象并准确传达出其中感受的作家.时社会动态的异常敏感,对生活变化的密切关注,使其作品展现出不同历史背景下人们不同的状态.本文通过对池莉作品展现的宏观的时代变迁和微观的人的变化的剖析,去透视中国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张锡梅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4(6):8-8,29
和中国古代四代爱情传说之一——牛郎织女的传说联系在一起的宋代七夕词,反映了宋代文人向往长相厮守的爱情,提倡忠贞不渝的爱情以及要珍惜眼前幸福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0.
鲁迅和沈从文对爱情的激情的一面都有所体认,比较而言鲁迅侧重于“生活”,采取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注重探讨爱情在社会上的遭际、男女在婚姻中的处境与感受沈从文侧重于“生命”,采取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注重表现爱情对生命的意义、爱情与死亡在生命中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赵慧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1):103-104
从普通的娼妓杜蕊娘到可敬可叹的李香君,从两情相悦的爱情到志同道合的爱情,是娼优仕宦之间爱情升华的一次飞跃,李香君的爱情追求,已经在两情相悦的基础上上升到要求双方要有共同理想,并且不惜付出血的代价,具有着新时期女性爱情观的启蒙意义,她的这种处于乱世的勇敢和坚定,具有其超时空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邓婧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9(1)
"新写实小说"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涌起于中国文坛,拥有众多作家的复杂的文学潮流,它创作方法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人生.而池莉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崛起于我国文坛的女作家,她以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朴素细腻的创作特色被称为新写实主义的一员骁将,本文试从在池莉新写实小说的形成过程中看"新写实小说"的发生,在池莉的新写实的创作中看新写实小说的特征,从池莉小说向都市传奇小说创作过程中看"新写实小说"的走向等三个方面寻找两者的共有特征. 相似文献
13.
徐先荣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8(5):39-41
《无名的裘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部爱情小说,描述了主人翁裘德与两个女人阿拉贝娜和淑的感情纠葛。通过裘德对两个女人前后不同的态度变化对比,作家哈代试图向读者说明:直白的爱情易让人很快生厌,而恋人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则会使爱更富魅力。从而展示了作家独特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4.
“意淫”是打开贾宝玉感情世界的一把钥匙。何谓“意淫” ?“意淫”并非行为的浪荡 ,心灵的淫秽 ,而是一种用情的专注 ,对情的痴迷。但“意淫”也决不排斥“淫”。情感的最终结果 ,必然导致两情相交的欲望。可见 ,这种“意淫”是以情为先导 ,以爱为根基 ,是建立在“痴情”基础上的。《红楼梦》通过警幻仙子之口将宝玉的儿女之情界定在“意淫”范畴内 ,这同时也反映了《红楼梦》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5.
池莉在20世纪九十年代达到其文学创作的颠峰,其作品不断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她对生活的观察视角以及被冠以新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备受文艺界关注,她对生活的界定让广大观众看到了生活中烦恼、卑微的普遍性,人们从各个角度认同了池莉的创作.但是当下人们对其沉淀三年苦心打造的作品<所以>的反响却略呈寂然,这传达出了一个重要信息:池莉的新作没有实现读者的艺术期待,读者对池莉的作品产生了审美疲劳. 相似文献
16.
王海燕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2):61-65
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池莉的作品是以对世俗人生的深切关注和“原生态”的展示为读者所熟知的。池莉在其作品中构造了一种注重当下体验的人生模式,将现世生活的一切甜酸苦辣、喜怒哀乐,都看作世俗人生的一些无法回避也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和基本内容,从中去体验人生的意味,了悟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周爱荣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2):133-136
近年来池莉小说频繁地被改编为影视剧,但当我们把相关影视剧与原作相比较时,会发现两者之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体现在主题方面,在小说中,池莉的写作意图非常清晰,主题非常明确,即要在社会生活中确定女性主体地位,弘扬女性意识,反映现代女性的自尊自立;而在影视剧里,此主观意图被模糊化,主题或被淡化或被改写,女性主体性被消解。 相似文献
18.
黄兆强 《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7-11
唐君毅先生《爱情之福音》一书详细阐述了他的爱情观,他认为任何爱情都是归趋于爱真、爱善、爱美与爱神圣,具体讨论了爱情生活中的敬与信、专一、坚贞、信心、苦痛与罪过、创造与条件、再婚与失爱等问题,对于今天人们的爱情生活具有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崔志辉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7(2)
一代伟人毛泽东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在他一生创作的近百首诗词作品中,有三首写爱情且都是为杨开慧而写,其时间跨度达三十六年之久。文章通过对这三首作品的情感及风格发展变化的分析,认为毛泽东的爱情观是既要同"情"又要同"志",情同志同才能有真挚长久的爱情。 相似文献
20.
黄乐平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23(4):85-89
《知在》有别于张洁以往的全部作品,它从多层的结构体系、不同的爱情观、悬之又悬的神秘感等多个角度作出了新的开拓。只有通过对新作的结构、内容、语言三个角度进行不同层次的解析,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不同以往的创作风格,更深、更全面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