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在科学、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与信息科学、经济科学等有着密切联系.数学的社会性,决定了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要求数学教学要适应社会需要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与人类与社会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社会性,因此,地理教学不仅有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职能,同时还担负着爱国主义教育任务,尤其是中等师范地理教学更体现了后者的重要性,它即影响中师生自身的知国、爱国、报国之情,又对他们在小学地理教学中使小学生认识世界,热爱祖国产生深刻的影响,具有双重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师范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体现在地理教学的国性和乡情教育。  相似文献   

3.
数学美是数学学科的精神表达,数学美可以激发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在阐述美与数学美内涵的基础上,揭示了数学中符号美、抽象美、简单美等的表现形式,探讨了数学美的客观性、社会性、物质性、宜人性的本质,最后提出了如何在高职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追求美的能力,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4.
王慧 《西藏科技》2005,(7):25-27
实施数学教育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实施数学教育创新,教师的教学思想必须转变,不断创新课堂情景、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公众理解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理解科学”作为学术研究领域的出现缘于当代西方科技的社会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科学与公众之间社会性的距离增大并演变成某种社会危机,本文概述了这个领域中的三种主要经验研究进路,并就在我国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用科学精神武装学生的头脑是每个学科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活动、社会实践中陶冶与积淀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的总和,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精神,在数学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中专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给学生数学科学方法、发展学生数学科学能力。尊重学生发展需要、突  相似文献   

8.
王涛 《科教文汇》2007,(1X):65-65,68
数学美的存在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数学教学则应在师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关的因素得以体现。而我们在数学美育教学上存在欠缺,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使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促进“德”,“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的知识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数学是最基本的科学,在社会生活以及工作中均会应用数学。因此,学习数学是十分重要的,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重点在于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理解是数学教学的价值体现。本文就数学理解性教学的概念进行分析,对初中数学理解性教学的实验进行研究分析,以便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出更多的实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10.
较早提出科普社会性的中国学者。我国一些科普先驱者,如高士其、董纯才、茅以升等人,很早就涉及(或阐述)科普的社会性这一问题。比如,董纯才早在1931年就协助陶行知开展了我国现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科普工程科学下嫁运动,意即科学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勾学君 《科教文汇》2009,(14):147-147
为了更好地实现新课标中对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技能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从引入、探究、开放、应用等四个环节通过教师多种方式的科学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取得成功的数学体验,使数学教学更具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对于数学这门课来讲,学生不仅应该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知识,还应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这门课所具有的完整的系统性,高度的科学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使得它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推广,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数学课堂的组织结构与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一门精密科学,又是形式科学,教学美集中体现在它的形式美上。数学形式美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形式美,其所包含的意义和意味是高度抽象而普泛的。数学形式是从其他科学美的形式深化而来的,一旦形成又反过来对其他科学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揭示了数学形式美在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中的几个方面功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案例型教学的特色、案例型教学的实践性、案例型教学的充分准备过程、自我教育和提高性、社会性及为社会服务性.  相似文献   

15.
数学科学的发展正处于一个不平凡的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实践应用的增多、计算机的影响以及数学科学自身的进展,大大拓广了数学科学的范围和领域。导致社会对其成员数学能力要求的指标不断提高。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为学生提供一种专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一种科学的语言,学到一种理性思维的模式,为学生充分参与未来世界的竞争作好准备。这就要求我们师范专科学校的教师应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入手,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使其由学生时代就建立一种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亲社会性视角,关注创伤个体的积极反应与创业之间的联系,依据多案例研究范式,深入挖掘不同类型组织中个体创伤对其社会创业行为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亲社会性在社会创业者由创伤到创业的全过程中发挥关键的正向调节效应:在创伤个体从产生意愿到采取行动帮助创伤群体缓解危机的过程中,亲社会性加速创伤经历者向利他施助者的转变;在创伤个体试图通过社会创业帮助更多的创伤群体时,亲社会性加速利他施助者向社会创业者的转变。本文将创伤引入机会开发模型中,深挖亲社会性调节下源于创伤的社会创业机会开发过程,丰富了社会创业机会开发研究成果,为社会创业者践行创业行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7.
冯小红 《知识窗》2010,(9X):56-57
职业高中的人才培养因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改变,由培养纯技术人才向复合型技术人才转变,所以数学教学应适应这种需求,要以人为本,科学地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以此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科学本质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历来是国际科学教育界讨论的焦点。我国科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于"科学本质"内容的较少呈现以及分数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及其开展科学本质教育的教学策略。本文探讨了利用社会性科学议题(SSI)情境、融入HPS教学、在技术增进的学习环境中开展科学探究的三条科学本质教学路径,并提出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改进我国科学本质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秀丽 《科学与管理》2007,27(4):127-128
“美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是合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美不仅存在于文学、艺术中,存在于自然以及社会生活之中,而且也存在于自然科学中,后者称之为科学美。数学是一门科学。本文简要议述了数学中的美。  相似文献   

20.
<正>背景数学与生活紧密相关。数学的理论知识、思想方法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职学校是以培养能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中级人才为目的,他们必须能对"社会问题,生产经营问题,日常生活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找到解决的方法。因此如何"用数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难、枯燥"成了数学的代名词。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学生们更是熟视无睹。遇到问题时缺少"数学思考","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在教学中若能将数学的知识理论与实际问题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