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艳华 《生物学教学》2006,31(12):23-24
“种子的萌发”是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三单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一节。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后两节“植物的生长”,“开花和结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第六章第一节中“基因表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之后,关于基因功能的内容,是本节教材的教学难点。有关这一小节,学生容易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3.
"减数分裂"教学难点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数分裂是生物学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认为讲述“减数分裂”的难点有两个,一个是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另一个是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对于第一个难点,采取了“分散难点、化整为零”的突破法;对于第二个难点,由于它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本文着重介绍对此难点的突破,指出“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的随机性”和“三个中期图、三个后期图的判断”更是难中难。具体运用了“形象比喻、设疑激发式及推断法”进行难点突破。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细胞呼吸”一节,是在学习了植物的水分、矿质代谢,光合作用,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之后,关于新陈代谢异化作用的内容。细胞呼吸是细胞结构的生物个体异化作用的重要生命活动,也是本章甚至全教材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生物》第七册上第三章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从多个角度阐明了水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需条件,然后让学生分析资料,体会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通过本节的讲述,要使学生了解生物圈的水循环;理解植物为什么需要水;了解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练习解读实验数据。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生物圈的水循环、植物为什么需要水、练习画直方图。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6.
(冀少版)九年义务教育《生物》八年级(上)第四章“叶的光合作用与光能利用”中“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节,是学生对绿色植物的种子、根、茎三个器官了解的基础上,对叶的进一步探讨,使学生对叶的生理活动一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本节是一节典型的实验课教学,实验条件的限制,给课堂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借助课件或模型、实物,再设计一些较好的问题,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1 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上科版教材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四节 ) ,属于社会课题类章节 ,课程内容不多 ,难度较低 ,但却有很大的教学弹性 ,课时安排为一节课。我认为 ,这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好机会。1.2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设计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某种情境 ,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活动。可以以“疑”入境 ,以“理”入境 ,以“趣”入境 ,以“情”入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 ,增加学生的参与性 ,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教师在其中仅起到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其知识内容具有总结性特点,要求学生通过对大量事实资料的分析和讨论,能辨证地概括总结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吴振中 《物理教师》2004,25(7):3-43
新版高中物理第三册“全反射”一节提到:“全反射现象是自然界里常见的现象.例如,水中或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就是因为光线从水或玻璃射向气泡时,一部分光在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的缘故.”不再提:“露水珠或喷泉的水珠,在阳光照耀下,格外明亮,也是因为射进水珠的光在水珠内发生全反射.”笔者认为,这是因为“水珠格外明亮”与全反射无关.  相似文献   

10.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2遗传和进化》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和“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等问题的基础上对新问题“基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怎样变化”、“发生的变化对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等的回答和对遗传知识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1.
“测量肺的容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中的一个探究实验。其目的是通过练习测量肺的容积,培养学生转移空间的思维能力。然而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教材上的提示对学生进行测量引导时,学生对课本的提示提出了质疑,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与学生们共同探讨该探究方法的案例。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六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Ⅰ”主要涉及人和动物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代谢过程,内容交叉渗透、深奥复杂,且该部分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疾病预防又紧密联系,相互伴随,因此学生对该节知识较难掌握。  相似文献   

13.
强萍 《生物学教学》2007,32(6):35-35
“血糖调节”是高中《生物》选修本“人体稳态”中的一节内容,包括血糖平衡及意义,血糖平衡调节和糖尿病及其防治三部分知识。该节内容既与必修本中“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体液调节”、“神经调节”联系密切,又与选修本“基因工程成果”“发酵工程”等相关联,对学生进行人体健康教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懿 《化学教学》2010,(3):43-47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基于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第二部分“沉淀的溶解和转化”,侧重于如何运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解决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使学生通过学习更为透彻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认识沉淀转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陈寿笔下的曹植“任性而行”,他一生“无愿为世儒”,因此倍受裁抑,最终导致政治的失败。黄节曰:“其曰滔荡固大节,晋室放诞之风已肇于此矣。”他的“任性”已经带有正始名士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意味。这种“任性而行”的行为方式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生命本能的体现,更是某种人格精神的外在表现。在史家心目中,曹植是自然人格的一个代表,“任性而行”是汉末崇尚任真自然的老庄人格的行为体现,是自然人格由汉末向魏晋的必然发展。  相似文献   

16.
1 说教材 1.1 教材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一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命系统的层次、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现在开始进入细胞代谢有关知识的学习。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酶的作用和本质”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将是理解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知识的基础。本节从细胞代谢的概念入手,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三册第七部分“生物的变异”一节中,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这一知识点较抽象,以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所以我把它定为本节课的难点。上这节课时,我按照惯例让学生先把书看一遍,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先理解里面的知识。然后,让学生先合上书,对于一节课的知识点我仍然按照先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言,再根据他们的发言情况和理解的程度适时提出问题以引发他们更深入的思考直至理解。  相似文献   

18.
1 教材内容的分析 “蛋白质和核酸”是人教版高二《生物》第一章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的内容。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两类化合物,是生物体具有的共同的物质基础,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有什么样的蛋白质就能表达什么样的生物性状,核酸是一切生命的遗传物质。蛋白质的内容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可为学习后面的内容“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打好基础;又是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的基础。但是,蛋白质和核酸都是有机物,  相似文献   

19.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常见于各种科学杂志、报纸、网络等媒体,是学生愿意学习和了解、乐于参与探究的话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应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应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应注意科学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有关植物生理基本知识的一节内容,如何开展教学及使教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呢?笔者经过实践,通过“找水”、“分析图片资料”、“解读实验数据”、“评诗、改诗”、“角色扮演”(萎蔫的菊花、沙漠中的仙人掌)、“给萎蔫的菊花浇水”、“了解家乡的水资源以及植被分布情况和缺水地区极其珍贵的水资源”等一系列探究、主体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