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知识观转型与高校实践教学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人们对知识价值的看法、知识内容的认识、知识获得和知识评价的观点正在发生转型.知识观转型作用下的高校实践教学变革的途径是:实践教学目标着眼于个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全人发展;实践教学内容体现非理性因素参与并关注默会知识的教学经验;实践教学形式以做中学为指导的多样化组织形式;实践教学评价体现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知识观的转型与课程观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知识的认识由客观性、价值中立性、普遍性向文化性、相对性、多样性、建构性、境域性的转变,引领了课程领域的思想革命。催生了由封闭、单一、科学本位的课程观向开放、多元、人文生态课程现的转变。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知识与课程现的解构,虽然能够扩展课程改革的视域和理路,但它决不是课程变革的圭臬。  相似文献   

3.
高芹 《文教资料》2008,(12):88-89
传统知识观引导下的课堂教学的弊端日益突显.建构主义在对传统知识观审视和批判的基础上对知识作了全新的解释.建构主义知识观为现代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从建构主义知识观的角度来反思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知识转型时期,科学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价值中立性开始遇到挑战。人文知识、个性知识、本土知识受到重视。与此息息相关的教学则表现为教学目标、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知识观的转型与教师知识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知识观的变化这个角度,指出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下其知识动态建构的重要性,并深入教师工作的“现场”,从教师特定的专业知识场景来探讨教师知识结构的建构.所思考的具体问题是:知识观的转型对教师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知识观及其变化是如何体现在教育情景中,从而触及与引发教师知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知识具有依附性.反思客观主义知识教学观,把教学工作引向正确的轨道,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反思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修正知识观,避免教条化;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避免权威化;注重师生对话,避免形式化.而学生则应注重自我回归和加强生生合作.  相似文献   

7.
知识观转型与后现代教学设计观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知识观转型的角度,对传统的教学设计观进行反思,在扬弃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全新的教学设计观——后现代教学设计观。  相似文献   

8.
在知识总量快速膨胀和知识在个人生活及人类社会中的作用迅速提升的今天.人们如何面对知识、获取知识、占有知识的观点和看法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如果将人们较为熟悉的理性知识观视为传统知识观.把近年来出现的建构主义知识观视为现代知识规.那么本文将探讨在知识观转型的今天.语文课程知识观的重建。  相似文献   

9.
对后现代女性主义知识观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女性主义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与当时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融合,以其独特的性别关注打开了一个崭新的文化视角。后现代女性主义者从不同层面对主流知识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露了其中的男性主义偏见,进而建构了女性主义的知识观。虽然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知识观存在缺陷,但却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审视科学、审视知识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知识转型的相关概念入手,分析了当前从现代科学知识向后现代知识转型的两种不同的知识型的特点。与现代知识型相比,后现代知识型主张知识的文化性、境域性、价值偏向性。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知识转型所带来的课程观(课程范式、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的六个转变。  相似文献   

11.
问题意识在研究性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现当代文学要进行教学改革,运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应该首先具备问题意识。课前设计形成问题,课上讨论交流问题,课后总结阐发问题,既带动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也能提高他们思考和研究的能力,以写出有价值的专业论文,由此可以体现出文学教学的具体成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对笔者在2000—2001学年在暨南大学国家文科基地班所进行的一次现代文学史教改实验的介绍与总结。全文主要有三个部分:“具体做法”、“效果评价”、思考。  相似文献   

13.
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兴趣不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症候阅读法”是拓宽现当代文学作品解读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觉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可行性方法。它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作品过程中,学会从“沉默”“悖谬”“空白”处入手去发现和探究作品“症候”。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外国文学课的教学中,应实现由注重记忆到注重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型,变"教学生学"为"教学生会学",从而造就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肖燕姣  曾洁 《重庆师专学报》2012,(2):143-145,150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发展十分迅速,为了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各大高校进行了各种教学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化,许多英语专业走上了"应用英语专业"的道路,本应作为英语专业主干课程的英美文学课程越来越不受重视,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文章从文学课的功能入手,分析了文学课程教学现状后,结合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高校文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重视中学生政治观的培养与养成,对于国家发展、民族兴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自1902年新式的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以来,中学政治观教材经历了清末民初时期的孕育初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博弈变革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曲折发展的坎坷历程。通过梳理和反思中学政治观教材这一百余年的嬗变轨迹,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发展趋势,对于我们新时期中学政治观教材的革新有着重大启迪。  相似文献   

17.
古代"文学"观念的演进是在"文学"与"文章"内涵从杂糅到分野以至纯化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的。先秦"文学"与"文章"内涵的杂糅体现"大文学"观,两汉"文学"与"文章"内涵的分野体现"准文学"观,六朝时期的"纯文学"观则是伴随着"文学"概念的逐步纯化,在文笔之辨、永明声律论中,由于人们对文学审美特性的清晰认识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文学概论课程的审美意境化教学改革致力于将抽象概念和抽象原理转化为审美意象,然后通过情境化教学环节的设置,将审美意象展现为审美意境,使理论教学一改过往的抽象、晦涩、枯燥、乏味的情形,使课堂里充满具体、鲜明、生动而富于美感的艺术意象,使学生沉浸在充满想象张力的艺术意境中,很好地化解了文学理论知识的艰深、晦涩和玄奥性,大大提高了理论课程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文学史观既可以是时间上的所指也可以是学科意义上的存在。古代文学史观到现代文学史观的演变是个复杂的过程,除国外新思潮、新思想传人的影响外,文学、史学观念的变革亦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进化论”、“阶级论”、“现代性”等文学史观带有二元对立的思维特征,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数十年。开拓与探寻适合当前发展需要的现代文学史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潜存的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传媒改变了现代生活方式,文学也不由自主地受传媒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异变。这种异变首先表现在文学的社会角色发生改变,其次是文学在存在方式、传播方式和创作模式上的异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