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他在文字史上留下了两个名篇,一篇是初中语文书上所选的诗《送杜少府之仟蜀川》——这是一首送别诗,它一反人们离别时哭哭啼啼的俗套,表达了一种乐观豁达的情怀,其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从此成了人们歌颂友谊的主旋律。另一篇便是《滕王阁序》,其中也有一对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对写景的佳句真是美妙之极,至今依然为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2.
与王勃畅谈     
(背景:21世纪的某年某月某日,一位科学家终于发明了一台能穿越时空的可视电话机,一位王勃的崇拜者有幸成为第一个试用者。电话接通了……以下为一位记者的复述记录)“您好!请问是王勃先生吗?”“在下正是,敢问你是……”“我是一个未来人,想通过穿越时空来了解您。您的作品《滕  相似文献   

3.
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历代传诵的赠别名句,它表达了真挚感人的友谊和开朗壮阔的意境。它的作者就是一千三百年前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青年诗人王勃。一王勃(公元649—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现我省河津县)人。他的祖父王通,谥号文中子,著书讲学于河,汾之间,是隋朝有名的学者;叔祖王绩,也是唐初  相似文献   

4.
神童王勃     
《素质教育博览》2009,(12):36-37
洪州阎都督(du)在新落成的滕(teng)王阁大宴宾(bin)客,当地知名人士都应邀(yao)出席。王勃正好路过这里,也应邀参加。因为他才14岁,所以被安排在不显(xian)眼的座位上。  相似文献   

5.
致王勃     
先生一氅深衣,从鸿蒙尘世中缓缓步来。人不轻狂枉少年,滕王高阁,先生旁若无人,登台作赋,一曲《滕王阁序》直扼住半天云彩,敛尽一江秋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妙语精言,竟是要把天景划出血来。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  相似文献   

6.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是我来江西这片红色热土之前听到的对它最多的描述。“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来到南昌工程学院之后。我对江西,对“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这八个字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2006环球小姐中国赛区总冠军的齐芳就是我院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学生,也是我院礼仪队队长:还有在元旦晚会上钢琴演奏如行云流水般的一个叫张旭的男生,还曾在人民大会堂参加演奏。[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王勃的骈文在形式上注重对仗和声律,达到了形式美的高峰。同时,基于对文章之道的认识以及对于前朝诗文遗雅背训的批判,王勃在自己的文章中注入了昂扬的风骨精神及壮大的情感力量,从而超越了南朝的浮靡文风,并能对当世的文学现象如“上官体”等进行革新。尽管王勃的骈文也与六朝骈文一样,会堆砌典故和学识等,但毕竟瑕不掩瑜,依旧备受推崇,巍然屹立于骈文发展史的巅峰。  相似文献   

8.
9.
王勃打腹稿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是当时有名的少年才子,后人也常常称赞他是天才。  相似文献   

10.
永远的王勃     
生命之花凋谢在28岁的年少有为之时,未尝不是一份遗憾与伤痛。流星般划过文学的天空,却留下永恒的光芒,这又未尝不是一种生命的奇迹。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我读到了他的乐观与旷达;从“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中,我读到了他的缠绵与深情。而真正读懂他,是从1300多年前的那场盛大的宴会上。那天,在课堂上,我竟毫不讳言地对学生说,我喜欢王勃,因为喜欢他的这篇《滕王阁序》。我轻轻地合上书,深情地吟诵着:“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我说,秀丽如画的风景、荡气回肠的歌声、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蓬勃进取的人生态度,震人心弦。我说,…  相似文献   

11.
王勃打腹稿     
配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6册课文《少年王勃》王勃是我国唐代初期一位很有成就的作家。虽然他只活了27岁,却留下不少名篇佳作。据说王勃写文章有个习惯,喜欢先磨好墨,铺好纸,然后躺在床上,蒙起被子,一声也不响。别人推他,他不动;叫他,他不应。等他“睡”足了,就猛地从床上跳下来,坐在桌前,提笔蘸墨,刷刷刷,一篇文章很快就写出来了。因此,有人夸张地说,王勃是个奇才,睡一觉就能写出好文章。其实,王勃是躺在床上苦思冥想打腹稿。待到把每一段、每一句都想好了,他才钻出被窝动笔。打腹稿,也就是在考虑文章的主题、材料和结构。而结构是重点,即…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学习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时,发现这篇纳金缀玉撼天摇地的千古绝唱,竟也掩抑着作者的失意不平之气。那么,才华横溢的王勃何以怀才不遇呢?  相似文献   

13.
14.
<正>曾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著名的《滕王阁序》的作者、"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自幼聪慧过人,七岁能赋诗,被誉为"神童"。一次,他父亲的一位朱姓朋友生了儿子,他随父前往祝贺。朱家客人想试试这个神童,就指着门上的珠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了王勃诗歌前后两个时期的不同风格及其形成原因.文章在分析研究王勃诗作的基础上.否定了前人认为王勃承袭梁陈浮靡文风及单一雄放刚健的说法,提出了根据其人生历程将他的诗歌风格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的观点,具体表现为前期雄放刚健,后期苍凉沉郁.  相似文献   

16.
17.
[原诗]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赏析] 作者家住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却长期客居巴蜀,强烈的故园情结酿成了这篇精炼的思乡曲。开篇以移情之法将“我”之情愫注射给江水,于是长江也因滞留而悲伤——渴望回归万里之外的故园。所谓“水流  相似文献   

18.
被誉为初唐文坛四杰之首的王勃,在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现存诗89首,通过时其诗用韵情况分析,与<广韵>和王力考证的隋--中唐音系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王勃诗歌用韵的一些特点,这对研究隋唐时期的实际语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于王勃的送别诗,大家了解较多的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类格调高昂,积极乐观的诗,而对其寄托凄苦感伤之情的送别诗较为忽略.我们应结合王勃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其人生遭遇,全方位解读王勃不同风格的送别诗,全面解读王勃.  相似文献   

20.
王勃短暂的一生颇多漂泊、游历,故而创作了大量的送别诗。其送别诗往往情深意长,境界开阔,超越了宫廷文学的狭隘与刻板,在题材的开拓及感情的抒发等方面,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