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丑小鸭》是一篇什么课文?是一篇童话,是安徒生创作的一篇经典童话,是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美丽童话,是一篇用了多种手法写“人物”之丑的童话,是一篇反复写“人物”经受痛苦的童话,是一篇写命运转折的童话,是一篇有生动的叙述与描写的童话,是一篇表现“人物”对美的向往与追求的童话,是一篇意蕴丰厚的童话……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而且是"学会怎样学习"。一篇篇小语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把一篇篇课文读懂不是最终目的,学会怎样学懂一篇篇课文才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把握住了中心论点,就等于找到了一把打开解读一篇议论文所有问题的钥匙。所以,解读一篇议论文,关键是理解和把握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那么,如何理解和把握—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呢?  相似文献   

4.
编首语     
这是您在新年、新学期拿到的第一本。每组一篇、审一篇、改一篇,我们都格外小心地揣摹着。它会带给您怎样的一种感受?这当中,总有些奢望蠢蠢欲动:这一篇也许……。这一篇应该……,这一篇一定……。”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原本是就作者而言的,不想。作为编者的我们干这份工作时总常常想起  相似文献   

5.
语篇分析是研究语篇,理解语篇的必要手段。语篇分析有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分析,即对实现这一语篇的语言手段进行分析。二是外部分析,即研究语将与语篇之间,语将与语境之间的关系,了解语篇的外在条件。  相似文献   

6.
七、一课多篇一课多篇 ,也称一次多篇、多文联教 ,有时也称比读、联读。简言之 ,就是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教学几篇课文 ,或者是在一节课中教学几篇课文。一课多篇是一种教学设计的思路 ,也是一种教材处理的方式。它的设计目的 ,一是让教学更好地顺应教材 ,二是进行高效率的阅读教学。一课多篇教材处理的实质 ,是在分析某几篇课文组合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之上 ,提出对它们进行教学的最佳角度 ,为顺利地实施教学迈开有指导的第一步。一课多篇式的教学是被教材“法定”了的教学 ,从初中语文教材来看 ,每一册中都有“短文两篇”“诗词五首”之类的编…  相似文献   

7.
吴金华 《海外英语》2011,(14):331+349
《语篇隐喻》一书介绍了隐喻在不同语篇类型中的体现形式及语篇功能。其中所涉及的语篇类型包括文学语篇、政治语篇、科学语篇、教育语篇、广告语篇和心理咨询语篇。同时该书也独辟一章专门论述语料库语言学对隐喻研究的扩展和应用。该书涉及语篇隐喻的多个领域,采用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对隐喻在语篇中的作用进行了充分地论述。  相似文献   

8.
分析近两年高考的作文形式,我们发现“组合作文”的比重越来越大。所谓“组合作文”就是“一材两作”或“一题两作”。两篇作文之间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有一定的依存性。一般来说,“组合作文”中一篇是命题的,一篇是自命题的,一篇是大作文,一篇是小作文,一篇是以描写为主的记叙文,一篇是以议论为主的议论文。这是一种很好的考试形式,如何作好这种形式作文的备考训练呢?下面谈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天敏 《中国考试》2000,(11):21-23
众所周知,阅读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两条:一条是积累,一条是转化。先说积累。不少人学习文言文只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认为老师已讲清楚,我也明白,这就够了。老师一篇一篇地讲,学生一篇一篇地学。到了高三下学期总复习的时候,你问他还记得几篇的时候,他就会茫然地摇摇头说,一篇也不记得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散文写作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爱把一组相关的短章组合成一篇较长的篇什,其中的各篇一般篇幅不长,属于短小精悍的一类。从整体上看,这种形式的散文相当疏散,难得有宏观气象。但也不绝对这样,有时候也会看到颇有大气的作品。这篇《闲笔三章》就颇为奇崛。这篇作品写了三个单篇,其共同的题材是文人。分别是古代的、现代的和外国的。一篇立足于名篇,一篇立足于轶事,一篇立足于遗物。我们先看第二篇《"越  相似文献   

11.
一次多篇,简言之,就是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或者是一节课中上几篇课文,它的设计目的,一是让教学更好地顺应教材,一是进行高效率的阅读教学。一般地讲,这种教学模式不追求“比同求异”,而是根据教材编排自然地处理课文,讲究课文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取舍,如初中语文教材中,短文两篇、诗词五首、小小说三篇之类的课文,有近30篇,约占全本教材的1/8,它们是两篇或三篇或五首成为一课,有些还是自读课文,要求一课时上完,这就为自然地处理一次多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那么,这些组合的联系性表现在哪里呢? 1.一篇为另一篇的材料。如初四册的《读后感两  相似文献   

12.
吕海霞 《教育》2024,(11):107-109
<正>一、引言(一)语篇与语篇分析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常见形式。语言学家哈里斯在1952年最先提出语篇分析这一概念,他认为语言生成于连贯的语篇之中。张献臣把语篇分析分为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宏观语篇分析应从背景知识、主题、语篇结构和体裁四个层面展开。微观分析主要涉及语篇的词汇、语法和逻辑三个层面聚焦语篇的衔接手段,并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语篇的构成规律。从国内外学者对语篇的界定中,我们发现语篇分析既是一种语言学理论,又是一种语言教学方法。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落实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就要深入解读文本,将微观和宏观分析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语篇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把语篇分析用在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初四册的《新闻两篇》,一篇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另一篇是《葛洲坝安然无恙长江洪峰抵沙市》。这两篇新闻篇幅不长,写法上同中有异,因此,我采取一次两篇的组合法进行教学,收到了集中、强化之效。  相似文献   

14.
一、语篇和连贯1.语篇的含义对语篇的界定,各个学者不尽相同。胡壮麟先生认为语篇既包括话语,也包括篇章,并以语篇这一术语来统称二者。而在奈达看来,所谓语篇,它包括任何完整的话语。以上两者其实都是  相似文献   

15.
简言之,就是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或者是一节课中上几篇课文。很明显,这种教学模式如果运用得当,无疑能够带来教学的高效率——仅“一次多篇”就足以说明问题。 一次多篇教学模式,首先是一种教材处理的问题,其次才是教学艺术的问题。从教材处理来看,有“自然式处理”与“跨越式处理”两种角度。 所谓自然式处理,就是依据教材的编排,自然而然地进行一次多篇教学。拿初中语文教材来说,短文两篇、诗词五首小小说三篇之类的课文,有近30篇,约占全套教材的 1/8,它们是两篇或三篇或五首成为一课,有些还是自读课文,要求一课时上完…  相似文献   

16.
丁晓 《现代语文》2008,(6):105-105
这个学期,笔者让所教学生写了一篇特殊的作文,这篇特殊的作文是一篇流水账,而且强调必须是一篇流水账,并且不得提前交,要写一个学期,到期末才能交。  相似文献   

17.
语篇与语篇媒介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Johnstone在其《语篇分析》一书中,从多模态语篇分析视角、口述语篇与读写语篇、信息技术与交流、语篇媒介与人际意义四个角度探讨了语篇与语篇媒介之间的关系。其中多模态语篇分析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语言分析方法,已为许多社会学科所用,并贯穿于文章始终;口述语篇与读写语篇是从人类文明交流和传递上对语篇形式的分类,并认识媒介在语篇中的作用;信息交流与技术则从科学发展角度了解语篇媒介的多样化以及语篇与媒介的相互关系;语篇媒介与人际意义则把语篇模式和语篇分析方法相结合,从而比较全面的揭示了语篇与语篇媒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文学中,一篇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读者几十年也忘不掉,就是极大的成功。一篇小说,有一两句名言,广为流传,就可谓价值非凡。一篇小说,记录了一段历史,而且昭示了历史的方向,更是弥足珍贵。《故乡》就是这样一篇  相似文献   

19.
有两篇学生日记,都是写“青春痘”问题的,可两篇日记的主题完全不同。一篇姬逍熙的,标题是《我的感激》;一篇李小欣的,标题是《我的烦恼》。两篇日记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20.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共收集了72篇充满温情、智慧,富有启发意义的美文。一篇美文便是一个教育案例;一篇美文便是一份教育反思;一篇美文便是一盏教学智慧的明灯;一篇美文便是一笔教学生涯的财富。书中给我印象极其深刻,并让我深受启发的一篇文章是刘付玲的《美国的一个班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