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上诉不加刑原则因其体现了对被告人的关怀和宣示正义的独立价值而走进各国的刑事诉讼法,然而作为外源型的我国上诉不加刑原则不仅患有水土不服的痼疾,而且找不到生长的理论支撑。文章通过中西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析其根源,点析我国上诉不加刑原则之缺陷。  相似文献   

2.
上诉不加刑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只有被告人一方上诉的案件,不得加被告人的刑罚。它确立的理论基础在于诉讼的民主性及刑事诉讼的自由价值,它设立的目的使被告人能够毫无顾忌地行使上诉权,保证被告人的诉讼地位不会由于上诉而更加恶化。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该原则。但尚不够成熟、完善,需要法律作出更加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上诉不加刑是第二审程序中的一项特殊原则,因其特殊的法学价值,先后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和采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也确立了这一原则,但由于在立法上尚存不足与缺陷,从而导致了在司法实践中,人们对“不加刑”的具体含义及适用范围缺乏统一的认识。因此,对上诉不加刑原则需要再认识,以便消除歧义,并处理好与之“有冲突”的司法原则的辩证关系,才能充分保障被告人的上诉权益。  相似文献   

4.
上诉不加刑是第二审程序中的一项特殊原则,因其特殊的法学价值,先后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和采用。我国刑事诉讼法也确立了这一原则,但由于在立法上尚存不足与缺陷,从而导致了在司法中因适用不当易出现众多变相加刑现象。当前,人们对“不加刑”的具体含义及适用范围都缺乏统一的认识。本文对上诉不加刑原则存在的主要争论问题,进行了剖析。认为对上诉不加刑原则需要再认识,以便消除歧义,并处理好与之“有冲突”的司法原则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完善其合理的具体规定,严格贯彻之,这样才能充分保障被告人的上诉权益。  相似文献   

5.
《解释》允许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纠正原审判决刑罚畸轻的规定,违背了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立法宗旨。全面贯彻上诉不加刑原则:限制重新审判加刑条件,在发回重审制度中实行有条件适用上诉不加刑原则;《刑事诉讼法》应赋予被害人上诉权。  相似文献   

6.
上诉不加刑(No Aggravating Punishment on Defendants from Appeals)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审程序的特殊原则,由于第二审案件在案件类型、所判罪名、刑罚等一系列问题上具有复杂性,加上刑事诉讼对上诉不加刑这一原则规定得比较简单,所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这一原则的理解和运用都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认为,上诉不加刑原则应该加以完善,在司法实践中应当严格贯彻上诉不加刑原则,杜绝变相加刑。  相似文献   

7.
上诉不加刑原则是刑事诉讼中第二审程序的一项重要原则,各国对此都有明确规定.适用上诉不加刑原则,要坚决杜绝变相加刑的发生,也要防止司法人员因司法腐败而利用上诉不加刑进行枉法裁判.  相似文献   

8.
上诉不加刑原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论述了二审法院在审理上诉案件时,如何把握该原则的精神实质,使其真正起到维护司法公正和被告人权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事诉讼法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和“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立法者及法律的实施者的实体真实主义诉讼观念。中国刑事诉讼法立法需要改变将实体真实绝对化的诉讼观念,应当重视程序法和程序正以适应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失地农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一群体的基本人权在城市化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切实的实现。他们的基本人权主要包括生存权、劳动权、平等权,发展权。失地农民个人应该增强自己的维权意识,自觉维护人权;政府应改革征地补偿制度和户籍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有关人权的法律法规与就业制度和推进经济建设,加大对失地农民的政策扶持力度;社会各界都要行动起来,包括企业、城市居民、教育机构和社区等都要发挥各自的作用,为维护失地农民的基本人权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宪法的基本价值追求是通过限制和规范国家权力来达到保障人权的目的,宪法也因此具有“公民权利保障书”的称谓,它和人权相生相伴,不可分割;1982年现行宪法公布实施以来,特别是历经四次修宪后,在人权保障方面相比之前的三部宪法取得了积极而显著的进展,但宪法在有关人权保障的内容及实施等方面仍旧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宪法的人权保障需要在人权的宪法规定和人权的保障实施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人类历史经过了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罪犯人权的口号随着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而初现曙光。二战之后,国际人权运动的广泛开展使罪犯权利在一系列国际人权法规及各国的国内相关法律中得到体现。中国罪犯人权概念的提出与发展,既是同西方国家进行人权政治斗争的现实需要,又是中国监狱行刑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中国已从法律、监督、物质、组织和社会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罪犯人权保障机制。但在罪犯一些权利的规定上和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13.
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当代中国民主宪政的最新发展,是国家追求的基本价值和根本目标,它使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具有了新的内涵。将宪法规定贯彻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规范行政行为和以人为本、立法为民。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刑法强化了人权保障机能。人权保障的思想也成为当代刑法的鲜明主题之一。当代刑法在罪刑法定、打击侵犯人权的各种犯罪、有利被告原则、正当防卫制度的建立以及刑罚的人性化等方面无不闪耀着人权保障的光芒。但在刑法宪法化、刑法的观念层次、慎重适用死刑、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以及现代保安处分制度的确立等方面尚需完善,以便更好地闪耀当代刑法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15.
宪政的本质就是有限政府,宪政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公民的权利。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二者永存的矛盾说明公民权利将会受到国家权力的侵犯,为此,必须对国家权力进行限制。我国虽然缺乏宪政与人权保障的传统文化资源,但只要我们继承历史传统中一切具有人民性和民主性的文化精神,必将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16.
人权是作为人应当享有的权利,诉权是现代法治社会中第一制度性的人权.宪法诉讼是人权司法救济的前提.解决人权的司法救济最终性,主要应当扩展诉权的内涵和处延.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冲击。合作减排以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国际气候谈判的核心议程。由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取得的成果有限,全球气候谈判几乎陷入停滞状态,需要从新的视角思考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学者率先从环境、伦理与人权角度思考应对气候变化的可能路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人权造成的冲击日益加剧且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其不利后果。在人权成为普世价值的当今世界,基于国际人权法的性质探索国家在气候变化语境里应该承担的人权义务,从而构建起人权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互动关系的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18.
宪法化的人权:公民基本权利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享有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权利,从本质上讲,基本权利是人权在宪法中的表现。近代以来,人权理论逐渐生成,但其道德性使之具有内容模糊、保障乏力的缺陷。对人权缺陷进行补救的成果就是将人权载入宪法,使其具有内容的确定性和效力的最高性。近现代宪政实践充分证明,基本权利就是宪法化的人权。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人权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就人权问题的历史实践,中美围饶人权问题的斗争和人权与主权的关系引发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