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何应林博士在其新著《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中,在构建了包含融合培养理念、融合培养目标、融合培养条件和融合培养活动等要素的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体系的基础上,对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机制涉及的用人单位、高职院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因素等主体的职能进行了分析,对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机制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机制的优化对策,对推进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实践、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法律职业技能的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法律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本位虽早已是人们的共识;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在法律教育实践中对职业技能的培养一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以致高等甚至中等法律职业教育实际上都办成了法学本科教育的压缩型,所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各类技术型、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成为当前法律职业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李江涛 《教育与职业》2012,(26):115-116
高职院校应当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加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分量,而模拟法庭能够有效厘定和高效激发学生的法律职业综合技能,因此,应对高职院校法律专业的模拟法庭教学进行审慎分析和反思,以期对完善高职院校法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4.
法律职业有其固有的特点,除法律职业的知识、职业的思维和职业的技术以外,法律职业的语言表达和倾听是法律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对学生职业沟通技能的培养入手,提供一种培养法律专业学生职业技能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论经济法教学改革中职业技能、职业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法学学科,经济法教育中的法律职业技能教学与法律职业化思维的培养是进一步提高学生法律应用的技巧、思维、能力的首要手段,既能满足学生对经济法基础理论的需求,同时又切合了经济法学应用技能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现状,然后分析了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不相融合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双维度”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高等法学教育及其人才培养状况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与功利性问题,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技能培养长期分离。诉讼法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法律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重要课程。但是由于在课程设置与安排上缺少科学性,导致三大诉讼法学课程在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上都存在着脱离法律职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诸多弊端。诉讼法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就是要实现诉讼法学教学内容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创新诉讼法学的教学方法,使法律人才的培养能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现代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552名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抽样调查,分析了职业技能培养与学生职业适应性的关系,并检验教师激励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学生在职业适应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职业技能培养对学生职业适应性影响显著;教师激励对学生职业适应性影响显著;教师激励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因此,需重视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教师激励的积极作用及学生性别、年级、专业的差异化。  相似文献   

9.
法律文书是高等职业院校法学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技能性的实训课程.文章就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条件下,法律文书实训教学与法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法律思辨能力、法律程序的感知能力、法律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职业技能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法律职业技能训练教学应成为法律人才培养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机制中,涉外法律职业技能的训练应成为重要内容。笔者认为涉外法律职业技能可概括为四种能力:法律思辨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职业社交能力、涉外学习能力。开展涉外法律职业技能训练,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技能训练的目的,选择良好的素材并精心设计训练方案,并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相关技能的机会,以帮助学生尽快在该四种能力方面分别达到一定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面向新世纪法学教育的发展,财经类法学院作为教学研究机构,不仅教育和培养法学专门人才,而且探索如何为社会服务。与大学一样,财经类法学院具有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职能,社会服务职能应当是法学院的一个重要职能。财经类法学院为社会服务的职能,体现在财经类法学的专业特色上和它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专门法律服务机构的紧密联系上。财经类法学院为社会服务的宗旨,体现为技能性与职业性并重、服务与教育相长、服务社会与引领社会并重。  相似文献   

12.
山东高校法学教育正处于历史转型期,符合法学教育规律的职业化教育模式正在孕育萌发。正视山东高校法学教育转型期存在的问题,合理定位高校法学教育培养目标,改造传统教学模式,整合法学教育资源,革新现行司法考试制度,构建符合国情的法律职业联合教育培养机制,可以作为推动山东高校法学教育职业化发展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3.
革新法学教育模式 强化法学实践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法学教育模式比较注重向学生传授法学原理和基于现行规范的法律知识,相对轻视对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现行的法学教育模式必须进行实质性的、全方位的改革,要推行"实践性法学教育的模式",强化法学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电大普专生会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强化政策法规教育、搞好职业道德教育、改进专业课教育都是深化电大普专生会计教育改革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德进 《高教论坛》2014,(1):26-28,66
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非同小可。它对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锻炼学生法律专业思维、提高职业技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法学实践教学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实际效果有待提高。两大法系国家对实践教学环节均非常重视,其在法学人才培养方案中占的比例很高。如何借鉴国外法学实践教学的先进经验和新型模式,改进我国法学实践教学,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法律职业与其他职业本质上的不同在于具有某种自治性,这被视为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准和要求。法学教育有助于法律人形成法律思维和职业伦理行为、有助于完善国家法律体制和发展国家政治文明,法学教育对法律职业伦理的培养比职业技能教育更为重要。大学法学高等教育必须制定全面教学方案、构建法学教育系统和机制,真正实现法律人法律技能理性和法律伦理涵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法学教育具有职业培训性和学术研究性的双重特点,因此法学教学必须兼顾这两个特点,既要注意对学生法学理论素养的培养,又要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随着法学教学方式的改进,通行的考试方式也应随之改革。  相似文献   

18.
衡量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首要标准是学生的就业率,因而,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要以培养学生就业力为着眼点。高职学生的就业力呈现等边三角形的结构,具体包括职业知识、能力和职业伦理素养。我们在强调对学生以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不应忽视学生职业伦理教育。过去职业伦理教育往往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或者思想道德教育完成。这种单纯的"应然"式灌输在实际效果上的不如意,提示我们应当重视职业伦理教育,进而完成职业道德的内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法学基础教育侧重于将法学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知晓法学的基本概念、构成要件等等。这种传统基础教学有利于学生短期内强行具备一定的法学理论功底,但是这种教学的弊端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学生跨入社会后的应变能力不强,作为法律教育的受众特征不明显,在应对社会问题方面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法律素养。基于此,在法学本科教育阶段,特别是行政法这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中,应改变传统填鸭式的理论灌输教学方式,侧重于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运用,真正实现法律教育作为社会精英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法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充分利用地方性大学的社会资源优势,构建符合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定位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社区法律诊所等为平台,强化实践教学成效,探索法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