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20 世纪的"性灵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提“性灵散文”的话题,在于倡导充分抒发作者性情和深切袒露心灵的、最具有真情实感的散文创作。周作人论及从唐宋直至明清时期流露性灵的散文创作,突出介绍“公安派”的理论主张,认为与“五四”以来散文创作的思潮相一致,此论颇合情理,却未能阐述出两者之间的重大区别。对于“性灵”这一话题之历史沿革的剖析,由于在专制王权的桎梏与束缚底下,无法完成自己发扬个性的任务,因此于“五四”时期重又被提起。而作为现代文明精神标志的个性解放之并未真正实现,就使得提出“性灵”的话题仍有积极意义,也跟散文创作的禀赋相叠合。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性灵散文离不开中国古代性灵理论和现代作家对性灵的倡导,它经历了悲悯伤惋、潇洒自若、以物喻理和通脱平和四个阶段,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富于天地之气、灵动自由的叙事风格、空灵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等,这在20世纪中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不足是文体意识的自觉尚未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散文全面升温,“学者散文”、“新生代”散文最具活力的文类。当一切尘埃落定,我们却不无遗憾地发现:90年代文表面的繁荣并没有带来质的突破,散文评论更是滞后于散文的发展。面对新的世纪,散文应有更高层次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具体语境,对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思潮进行梳理,归纳出上世纪90年代主要存在包括闲适散文思潮、学者-文化散文思潮、新散文思潮在内的几股散文创作潮流,并进行比较与反思,希望从中找出某些历史经验,对今后的散文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散研究有两个发展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对于现代散理论的重新整理、对现代散与17年散创作的总结,以及对散作为一种体的本体论研究;二是90年代的散研究领域出现了对散体以及当时的一些创作现象的争论,这主要集中在对“散热”“大散”与“体净化”“小女人散”“化散”等诸多问题的论争上。90年代的散批评有了更加理性化、多维度的批评视角,但是也出现了命名的混乱、女性散批评的匾乏、对本细读的忽视、以及多元化批评方法的缺乏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写作的独特视角与叙述方式为基点考察,揭示出女性作家选择散文文体的心理倾向。结合具体文本,分析作品与作家性别经验的关系,进而指出90年代女性散文的文化含义表现为对女性独立意识的追求和展示女性丰富的生理、精神感受与渴求。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散文从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着自然、社会、人生,在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上更深层次地进入对于人的、人类的、人性的前途、命运的思考,具有哲思之美、闲适之美、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8.
女性散文的兴起,是近代女权思想昌盛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陆女性散文继承五四女性散文传统,在思想的裂变中走向现代.《九十年代文学潮流大系·女性散文》卷,代表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女性散文创作主流.从题材内容上看可分为四类关注社会,呼吁社会;关照文化;描画榜样,缅怀故人;歌颂母亲以及倾吐自身做母亲的感受.文章通过对《九十年代文学潮流大系·女性散文》的梳理来考察90年代女性散文的创新与变革.即在思想层面上重塑现代女性人格与精神;在形式层面上寻找新颖的艺术趣味与技巧.  相似文献   

9.
艺术家散文尽管与作家散文、学者散文和报人散文等样式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它仍然有其自身的独特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取法于自然,而后反观世俗人生;二是更具有个性风采和自由精神;三是注重性灵和感悟的表达方法。作者还对20世纪艺术家散文的局限性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散文的年代,此间具有宜于散文发展的文化生态.散文作者构成的结构性变化,社会生活的多样态呈现,读者市场的分层需求等,生成了90年代散文丰富的结构镜像.文学的智慧聚集于散文的园地,余秋雨和周涛应是90年代散文作家中,更具精神价值的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11.
《康熙字典》对:占文的搜罗可谓宏博。全书十二集,列有古文的字头近一千三百个,所收录的古文异体更多达二千二百字。经过梳理,发现它们与字头之间不只是异体字的关系,还有假借、同义换读等关系。在利用《康熙字典》古文材料时,一定要细加甄辨,查明真伪,区别对待这些材料,发挥其在古文字研究中应有的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蕴涵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和含蓄的意境.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中,儒、道、佛三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3大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折射在园林风格和景观意境的审美观念中,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silence occupies a pivotal position by not being merely treated as the absence of speech, but also as the transcendence of it. Silence in early Confucianism implies the timing, subjects and issues to which one should not teach and talk about, and in depth it also refers to the manifestation of utmost sincerity rooted in the nature of both human and Heaven. For early philosophical Daoism, silence nicely represents the ineffable nature and spontaneous status of the Dao, the mother of myriad things and the principle by which they were ordered. The Daoist enthusiastically proclaims teaching without the use of words and governance without unreasonable interference. The Daoist silence is also based on the clear realization of the inescapable deviation amongst words, thought and truth, and such stance was further stressed by Zen Buddhism which reveals in nature the sunyata (emptiness) of all existences and thus enlightens the way of direct perception beyond words. In result, silence comes as a significant pedagogical method and an ideal realm to be reached; it implies not only silence in speech but also stillness in action and limpidity in mind. It also suggests that in the pursuit of true meaning the preoccupied goals and methods should be finally rested on silence, only by which can genuine perception emerge naturally. Silen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has inspired abundant negative–like yet positive–targeting discourses and practices; a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on them can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knowled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相似文献   

14.
苏轼创作了大量的时事性诗文,不但记录了许多时政大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并且表明了自己对这些事件的态度和看法。其诗文时事性特点的形成,既是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也与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其个性有密切的关系。认识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对苏轼的生平以及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作全面而具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三教合流思想作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结构的反映,提倡一种“和而不同”、“殊途同归”的精神。宋代帝王顺应了三教合流思想,采取了以儒家思想为根本,宗教思想为辅助手段的方针,允许佛道二教的均衡、适度发展。使得宋代帝王的宗教思想呈现出功利性、多重性、历史继承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周文的小说与散文特别注重对环境的描写和人物活动氛围的营造,在他创作的百余万字作品中,以自己早年的经历为创作源泉,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描绘了一幅幅独具边荒特色的社会风情画,为中国现代文学添上了奇异绚丽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信仰历史悠久,以秦汉为界,传统信仰的发展历程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先秦时代是早期中国神仙信仰的启蒙和定型时期,以商周时期统治阶级的祭祀活动为代表,至春秋战国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国神仙信仰体系。秦汉之后,随着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中国传统信仰迎来了新时期。儒、道、释成为之后两千余年整个封建社会的主要信仰。道、释两教的发展虽历经跌宕起伏,最终都达到了弘扬教义,广为传播的目的,并对中华的民俗民风、社会文化、宗教观念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信仰中形成的供文化是人们在祈求神鬼保佑的同时,以献供品的方式表达对神鬼的一种回报和答谢。本意是向神的敬奉,是礼制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嘉应学院学报》2015,(6):54-5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学研究都呈现出繁荣景象,同时也存在很多争议。长期被忽略的一个现象是,女性写作有其优势,许多女作家对身体和隐私等的书写正是对性别优势的利用,可这恰恰又是女性主义者所反对的。由此带来了女性写作的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韩愈赠序类散文艺术特征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愈的赠序类散文艺术特征丰富多样,既气盛言宜、浩乎沛然,也怪怪奇奇、炜晔谲诳,形成了“雄直”、“怪丽”、“委婉”的艺术风格。了解韩愈赠序类散文的这一艺术特征,对研究韩愈赠序类散文的创作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北宋时期的明德高僧对于儒佛关系的认识,随着社会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内容。宋初名僧延寿(首倡新风)提出“示助扬化,同赞佛乘”的理念;后起之秀的智圆深化了这一思想,表白得更加具体,论述得更加深刻;契嵩更是这种思想的集大成者.甚至提出了“非佛不可”的治世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