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学和谐德育的建构与操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学和谐德育是在和谐德育的道德板块层面、机制板块层面、方式板块层面、情感板块层面和效应板块层面建立的一种道德教育体系。这个体系要采用和谐德育实践策略,推动德育与德育主体的和谐,促进个体的道德生命要素沿着个性特色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如何解决大学生人格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促使其人格和谐发展,关系到青年学生的成长与和谐校园的构建.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建构需要德育的有效引导,在学科教育、情感教育两个维度下,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突出"学科导引-情感教育-学生自我教育-内化-自身需要"的大学生和谐人格德育建构机制.  相似文献   

3.
黄秀兰 《成人教育》2009,29(10):60-61
构建学校的和谐德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德育还存在有不和谐的音符。高职院校必须要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道德实践环节、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等措施构建学校的和谐德育,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构人文和谐的家庭德育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客观需要而言,家庭德育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但它发挥的积极作用却比较小,究其原因,关键是它的自发性和非系统化制约了它的积极能力。因此,建构人文和谐的家庭德育机制是十分紧迫的,这样才能使它在“三位一体”的整体德育体系中扮演好其应有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肖蓉 《教育探索》2011,(10):132-134
和谐德育是当今高校德育的价值追求,将哲学范畴主体间性引入德育领域是对高校德育的理论创新.在主体间性视阈下构建高校和谐德育,应坚持民主、平等与和谐的德育理念,抛弃占有式的德育方法,在对话与沟通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的交往实践,建立起和谐的师生间的德育关系,提升高校德育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校自转制以来,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结合全员寄宿的办学特点,探索建构校本德育的理论体系:强调以课堂为德育主渠道,强调以日常生活为德育实施主阵地,强调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德育载体,强调以德育队伍建设为德育主导,强调以“三结合”教育实现德育的最大合力,健全德育的操作平台,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教育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实践。认识在实践中深化,习惯在实践中养成。价值观在实践中确立。离开了健康行为习惯培养的德育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将我校德育设计成实践型的系统工程,并不断在实践中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和谐目标下的中学德育新理念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基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动力,以人与人及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发展为始终,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德育的创新理念与和谐教育理念。当代中学德育的目标创新反映于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和谐发展。通过德育主题、德育体制建设、德育模式、德育师资及自主教育等内容与手段的创新与探索,克服传统德育意识的阻碍,构建中学德育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德育双基在宏观层面指人格教育和法纪教育两个方面,在中观层面包含了15个基础性德目,在微观层面则指以“知耻—感恩”范畴为核心的系列教育活动。学校德育双基具有三个特征:本质/一般性、生成/建构性、“反哺”/互动性。德育双基对内建构并完善个体自我的人格,使之从“个我”走向“大我”;对外整合并优化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实践表明,德育双基是学校德育走向系统、高效的一种成功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师生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和谐德育建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师生主体间性的缺失影响德育功能,是造成德育实效性差的根本原因.增强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必须进行理论突破和实践转向.以师生主体间性与和谐德育的契合性探究为新生长点,对师生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和谐德育进行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不失为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一个路向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学是人才培育重要阶段,学生的德育工作问题很多,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中学道德教育是师生双向行动过程,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包括学校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内容,采取的方式方法等,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发展水平,从而促进其发展,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中学生品德教育,就是要构建以尊重平等为核心的中学生个性、品德发展与教育的自我—他人模式。  相似文献   

14.
德育是学校工作之首,在对德育的考核上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主要的一种方法是品德量化考核。品德量化考核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非常普遍,有时甚至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头戏。学校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放在量化的科学性研究上。考核者认为,从上学到课间活动,从完成作业到做眼保健操……都体现着学生的道德品质。符合规定的可以加分,不合规定的则扣分,期末时进行统计,高分者即是思想品德优秀的学生。这种考核形式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德育评价办法吗芽学生品德能被量化吗芽品德量化考核科学吗芽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冷静去思考的问题。一、品德量化考核…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德育体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和谐德育建设工程,涵括非道德秩序建设工程、“三个文明”发展建设工程、公民全面素质建设工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程等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和谐德育建设工程的实施,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抓住工作的着力点,务实工作的立足点,把握工作的落脚点,努力形成全社会、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整体育人的格局,推动社会主义和谐德育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必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包括:一、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二、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三、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四、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富德育于英语教学活动之中,做到教书育人,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宗教教育一度被排斥在学校教育内容之外.近年来,随着物质和信息的泛滥,少年犯罪出现低龄化倾向,学校的道德精神教育内容日显空虚.日本的国民教育发掘了理性宗教中有利于社会安定、国家文明的因素,并将其重新纳入教育体系当中,使宗教成为德育的手段,参与并维系现代社会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8.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首要的无疑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轨。而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主要成份是教师的师德。师德,即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一定社会或阶段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富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今,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就新时期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在中小学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9.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学德育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既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又体现时代的要求,使我们明确意识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样是一大基本任务。为此,学校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同时,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校园,需从构建和谐课堂开始。和谐课堂应该是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是充满民主的课堂,是智慧挑战的课堂,是有效益的课堂,更是开放创新的课堂;当前,构建和谐课堂可通过对学生无私的关爱、营造民主的师生关系、精心的教学设计、树立"大度"的教学思想来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和谐,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